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拆书帮的各位小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第X位拆书家,志学,首先进行下自我介绍,我的三个便签,学英语,卖保险,做主持,正如大家所见,一个阳光帅气的大小伙子。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好好说话》当中的一个片段-正确对待亲友借钱-别关心金额,先关心原因,《好好说话》是由马东出品,《奇葩说》中的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等人编写,书籍主要通过新鲜有趣的说话技巧、正确的三观以及切身的案例来帮助读者提升说话能力,斩获更好的人际关系。我希望通过我对这本书中片段的拆解,能让大家在今后的亲友借钱的问题上得以妥善处理。
【图书介绍】《好好说话》
【主题介绍】委婉礼貌的拒绝借钱
【总时长】10-15 min
【阅读时长】2 min
想借钱?借多少?生活中,要开口跟人借钱固然很难,但坦白说,要开口拒绝熟人向你借钱,其实也一点都不轻松。
面对亲友的请求,没有人喜欢借钱出去,但是也没有人愿意因为一点钱就得罪亲友。面对那些我们不想伤感情但又不想借钱的亲友,该如何拒绝呢?
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问:“你想借多少?”而这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首先,你一开始就把话题的焦点放在“借多少”这个问题上相当于已经错失了拒绝借钱的机会(对方内心活动很可能是:你如果开始就不打算借,干吗问数额呢?既然问了,就意味着或多或少总能借点呗);其次,除非你问完之后毫不迟疑地拿出钱包,否则你同时也失去了借钱给对方时原本可以收获的人情(对方内心活动很可能是:你居然讨价还价之后才借给我一个打过折的数目,我就算借到钱也觉得受到了侮辱)。
可见,一上来就着重“借多少”的应答方式是不对的。毕竟,只要一谈起金额,那么这场谈话的主动权就会落到借钱者的身上,对方的每一次讨价还价都好像是在质问
你舍不舍得这么多?”“你现在手上有多少钱?”“你觉得我们的交情值多少钱?”
以上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最难以回答的,说实话钱包吃亏,说谎话良心吃亏,总之都是自己不舒服。甚至在许多情况下,讨价还价之后借给对方,还不如干净痛快地拒绝,更能维系双方关系。
遇到亲友借钱,第一步,一定不是先关心“借多少”,而是先关心“为什么”。唯有这样,才能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掌握这场谈话的主动权。其次,我们需要通过对方借钱的原因以及自身的经济状况,从而做出判断,借或者不借,借就干脆的给出自己能借的金额,不借就说出自己的难处,委婉的拒绝。
“借多少”,这个话题是落在我们身上;但对于“为什么要借”,这话题是落在对方身上。别忘了,借钱时给我们一个适的理由是对方的义务。而先问原因,一方面显得咱们重情重义,关心对方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把压力转嫁到对方的身上,更容易采取下一步的举动。
此时,对方说出的借钱理由也不外乎两种:
一是救急,比如说家人生病要借钱救命,这个时候我们的态度往往是能帮就帮。如果对方借钱的数额实在太大,借不了那么多,或是压根儿不想陷入无止境的催钱与拖债中,也可以将你认为合适的金额用包个红包的方式送给对方,而原本是想借钱的亲友也不太可能挑你的理。
二是免息,比如说对方是因为买房、买车等一切购买行为而借钱,目的是为了省去银行利息,把我们当免息并且无限期还款的银行在用。面对这种理由,一旦开始借钱,基本上以后双方的关系就是催款关系;不借,反而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当对方说出诸如买房之类的借钱理由时,不要马上说“买房啊,不借"这样让人尴尬的话,而是要进一步以关切的态度来确定对方缺钱的原因,比如:“买房首付不够啊,理解理解,现在房子的确太贵了。”千万不要傻乎乎地直接问对方,凭什么买超过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子,这样显得很不客气。只要我们开始感叹房子太贵,跟对方做出同仇敌忾的样子,对方一定会顺势进一步解释不是自己非要超前消费,而是丈母娘或者老婆逼的,这就间接帮助我们确定了对方借钱的根本原因及压力所在,同时也为提出拒绝理由打下了基础。
而探听清楚原因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对方的原因给出一个不借的相似理由,比如:“我借钱是因为最近想筹划买房,你看能不能帮我周转周转。”
“哎呀,怎么这么巧,我恰好最近也在计划买车,手头的资金压力也很大,想帮你也是有心无力啊。”
此时,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在努力赚钱,对方脸皮再厚也不会说“你的美好生活先等等,我的美好生活比较急”吧?
再比如“最近老板承诺的奖金一直没到位,生活实在有点困难,你能不能帮帮我?”“啊?你也遇到一样的问题啊!我们老板也是一样,工资都拖着不发,现在的老板怎么都这样啊
直接表明与对方遭遇一样的困境,还可以借势与对方一起抱怨老板,情感上也可以下得了台阶。
I(4分钟)开口跟人借钱难,拒绝熟人向你借钱更难,我们在面临那些不想伤感情但又不想借钱的朋友时,经常会陷入误区,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借多少啊?而当你说出这句话,就意味着传递出一个信息,无论多少,无论对方的借钱的用处,你都会借给他。
过度:这样,我们便会陷入到一种被动的境地当中,那么,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则需应用原文片段带给我们的灵感与技巧
复述拆页行动建议:第一步,一定不是先关心“借多少”,而是先关心“为什么”。唯有这样,才能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掌握这场谈话的主动权。其次,我们需要通过对方借钱的原因以及自身的经济状况,从而做出判断,借或者不借,最后,借就干脆的给出自己能借的金额,不借就说出自己的难处,委婉的拒绝。
个例:年前元旦那天,我在北京工作的发小给我电话,说要跟我借钱,我不想借给他,年前手头并不富裕,而且我过年也要用不少的钱,但因为是好朋友,我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要借多少?他跟我说借5000,我给他说,手头不富裕,没那么多,他就问我能借给他多少,我说我就能借给你2000,剩下,我过年也要用点,感觉两个人像是进入了拉锯战。最后我把钱借给他,反而感觉即便借了钱给他,他也不是特别高兴。后来我知道他是要给家里买点年货,给女朋友买点东西,我心里还挺不好受,,我感觉他用钱还没我用钱急呢。不但钱借出去了,两个人的感情反而收到了损害。
(反例为正)如果说我在年前的时候就掌握了这种方法,我会更加从容的去应对这件事情,首先,我的第一反应不是问他要借多少钱,而是下意识的去问他,去关心他为什要借钱,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么?你借钱有什么用啊,再问一下他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聊一聊我们各自在北京的生活,分享给彼此遇到的辛酸与苦辣,这样,不但能拉近我们的关系,更能了解到他为什么要跟我借钱,是他用钱更紧急一些,还是我自己用钱更急一些。然后我会做出判断,借还是不借,借的话,我会干脆的给出我能借的金额,不借,我也会说出自己的难处,委婉的拒绝他。那么我就不会在把钱借给不想借钱不该借钱的朋友这样的问题上陷入尴尬的境地。
A1.(5分钟)我相信在座的小伙伴以前都有过在面临亲朋好借钱的问题上没有妥善处理,而导致不但钱借出去,两个人的关系反而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就像是一场攻防拉锯战,最后两败俱伤,这样不愉快的经历,接下来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
分组讨论:首先进行一下分组,现在一共是有3桌小伙伴,那么我们就以每桌为一组,1组、2组、3组,每组选出一个小伙伴为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分享的案例尽量是失败案例。每个小伙伴用时不要太长,同时每个小伙伴都要进行分享。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先在小组内分享一下自己以前有没有过类似的辛酸往事,稍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上台分享。
刚才我听到,每个小组都有小伙伴遇到过这种面临亲友借钱没有妥善处理好的辛酸往事,那么接下我邀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
周舟:(时间)三年前,(人物)借钱的事就发生在我和我发小身上,他是上中学就辍学了,从小到中学就在一个学校,(地点)他不是面对面找我借钱,而是打电话给我说,(原因)现在在做生意,缺钱周转一下,很快就能还,当时还跟我借比较大的数额,要跟我借5万,我说,哇塞,借不了那么多,要不我借你一万吧,当时也没有多想就借给他了,到现在三年了,钱没还,我们之间的联系还越来越少。
A2.(2分钟)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大家都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但钱借出去了,两个人的关系反而受到了影响,那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各位小伙伴在拆页的下方根据,第一:别关心金额,先问原因,第二根据借钱原因与自身状况作出判断,借与不借这样一个步骤,写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案,以便于我们在今后面临这样的问题时能够更加妥善的处理。
赵萌:(具体时限)2018年2月25日,今晚20:00(地点)在手机备忘录(目标)存一个“正确对待亲友借钱”的标签
(明确做法)1、问为什么,问借钱的原因,了解对方的状况;2、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判断,决定借还是不借;3、借就干脆利落的借,不借就委婉的拒绝。
(可观测的预期结果)接下来的日子中,逢年过节,或者其他时间有朋友跟我借钱时,就用这个标签来提醒自己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变被动为主动,妥善的处理借钱事宜。
总结:(1分钟)这就是我今天关于好好说话当中如何委婉礼貌的拒绝借钱这样一个片段的拆解,志学也祝愿各位小伙伴在以后面临这样的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妥善的处理好这种关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