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很高兴今晚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叫封超,我的三个标签是培训、运动和读书。我们接下来会通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对两个片段进行拆解,一起探讨交流,我们如何建立营造更好的的人际关系状态。
(场景)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让你不爽的人际关系,比如过年回家,总是被七大姑八大姨追问你结婚的事情,比如:小红啊,也老大不小的了,有没有对象呀?打算什么时候给我们吃喜糖呀?再比如和办公室同事PK,争取一个岗位难得的机会,而这种为利益的追逐,让你们彼此都感觉越来越有压力。(提问)类似这样的关系都会让我们有压力。但是有无法完全避免,那么遇到这样的关系,我们一直以来是怎么处理的呢?(影响)面对这样的关系,如果我们一旦处理不好,轻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快乐感受,重则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解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处理这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这本经典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据说它在西方世界被誉为仅次于圣经的人生必读书。书中提到了提升人生效能的七个习惯。我们今天主要分享第四个习惯叫做"双赢思维",通过拆解两个片段,来寻找到一些处理压力关系答案。
【学习目标】
下面我们先学习第一个片段,通过这个片段的拆解,我们可以学到一个关系工具,并能够用这个工具分析我们目前的关系状态。
【原文片段】
很多人用非此即彼的两分法看问题,认为一个温和的人一定不够坚强,但是只有温和与坚强并重,才能实现双赢,这种坚强的作用甚至双倍于赢/输模式的那种强硬。双赢模式要求你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些,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
如果我勇气十足,却不懂体谅他人,我的交往模式就是赢/输——我强硬而自私,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却漠视旁人。如果我体贴有余,而勇气不足,我的交往模式就是输/赢。我事事以你的想法和愿望为先,却羞于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提出问题】双赢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我们都知道它的好。但到底什么是双赢?
【意义对比】过年回家,父母问你结婚情况,你采取了含糊的方式蒙混过关,父母满意不再追问,虽然得以当时的周全,但你并不开心,这个不是双赢;公司开会,决议时领导邀请大家举手表决,所有人都举手,有少数人不想举手,但是碍于形势也不得以举了手。虽然形式上十分民主,但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这个也不是双赢;一段感情,因爱执着,一方为了挽回对方的心,委曲求全,只为对方不要放手。但长此以往,这段感情却让双方感到愈发沉重。这个似乎更不是双赢。
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双赢关系并不是表面的相安无事。真正的双赢是在一段关系中,彼此真正倾听了解对方的心声,彼此的利益和诉求真正得到照顾和满足。双方都能够在这段关系中得到滋养,并都能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方法提出】知道了什么是双赢,我们首先要觉察自己当前的关系状况到底是不是双赢。片段给了一个工具,叫做人际关系成熟度模型,如图所示。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善解人意,一个是敢作敢为。这两个维度将我们的关系分成了四种类型。
善解人意更多的是体谅对方,在关系中满足对方的需求,敢作敢为主要是释放自己,在关系中提出自己的需求。由此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在关系所处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具体可以分成三步,我简称之为FAC法。
第一叫做Finding,即找关系,发现找到你身边某个你在意的关系。
第二叫Assess,即评高下,评估这个关系分别在两个维度上的高低水平。
第三叫Confirm,即定状态,通过第二步的结果,结合以上工具,确定这个关系处于哪一种状态。
【举例示范】我想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们家楼上有一个五口之家,是一个租户,家里有两个小孩,一大一小,很长一段时间,那个大的小孩就经常不时在他们家跑来跑去,声音弄的很响,严重的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但我们当时的想法是邻里之间,和气为上,也没有任何动作,但却长期陷于痛苦之中。我们来看(对照着白板上的挂图),在我的这段关系中,由于我们很理解对方的处境,知道小孩子天性如此,所以在善解人意的维度我们是处在高位的;同时我们一直忍让,并没有向对方合理提出我们的诉求,所以在敢作敢为的维度我们是处在低位的。那么我们这个关系是处在哪个状态呢?明显是输赢的状态。这样就判断清楚了。
【适用边界】不得不说明的是,因为双赢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这个工具一般用在和我们比较熟悉长期稳定的关系方面是比较合适的。对于比较陌生的关系并不太适合,评价起来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催化应用】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首先请每位伙伴先思考,今后我们身边可能存在一个让我们有压力的关系,这个关系包括你和关系对象,你们在未来发生的一件让你有压力的事情。这个事情可以发生在家里或者公司,也可以是其他场合,这个事情包括什么样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你们当时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动作。这件事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关系状态。想清楚这件事情后,再利用FAC方法来判断一下这个关系是一个什么状态。大家看到在片段的背面有一个表格。大家可以利用这个表格来完成这个任务。时间7分钟, 7分钟后,我会请人来讲讲他的故事和结论。
附:学员现场使用表格
【学员分享】
时间:2018年3月3号 是我孩子开学的日子(注:拆书活动为2月8号,因此为未来事件)
地点:发生在我家里
人物:四个人,妈妈,两个孩子(大宝、二宝),我
起因:开学了,妈妈不愿意来成都帮我带二宝,并接送大宝上学
经过:
妈妈:过完年后我就不来成都了,带小宝,接送大宝事情你们自己安排。
我:是什么原因呢?
妈:在成都的饮食不适应,生活习惯也不一致,在成都生活的一直不是太开心。
我:。。。
结果:讲小宝送到妈妈家由妈妈带,然后大宝另外找人接送。
分析:
第一步:Finding 找关系
我和妈妈的关系。
第二步:Assess 评高下
我最终还是对我妈表示理解,但在这个关系中我发现我还是不开心的,我很善解人意,但是没有表达我的需求和想法。因此根据矩阵,我在善解人意方面得分很高,在敢作敢为方面得分较低。
第三步:Confirm 定状态
这个关系对我来说是一个我输你赢的关系。
【片段总结】
有句话说的好,觉察是选择的开始。建立双赢关系的前提是能够觉察你目前的关系处在什么样的状 态,须知真实的关系并非表面的和谐,并非某一方的牺牲或者两败俱伤,而是在体谅对方的同时能够充分的体现自我。
【学习目标】
知道了自己的关系状态差强人意,所以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解决了。我们这个片段的学习目标是,在发掘问题本质的基础上,能够现场一起探讨出一个建立双赢关系的步骤,并尝试在今后依据这个步骤与当事方进行建设性对话,从而建立真正的双赢关系。
【量表测试】
为了辅助我们对本片段的理解,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大家先做一个关系自我测试。
【量表总结】
得分在32分以上的请举手,得分在24-32分之间,包括24分的请举手,在24以下的请举手。好的,我发现大部分的伙伴得分在24分以上,有少数伙伴在24分以下。这个量表主要测试的是你对于关系的习惯想法和做法是怎样的。32分以上对于关系有正面的看法,也更容易处理好关系。同时这个测试表中的一些选项也为我们建立有效的双赢关系提供了一些方法上的参考。下面我们来阅读第二个片段。
【片段阅读】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但是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已有的投入让我们相知相敬,我们可以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性格或者立场。
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所以才能坦诚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致。不论哪一方阐述什么样的观点,另一方都会洗耳恭听,力求知彼解己后共同寻找第三条道路,这种协作的解决办法让彼此都受益。
充足的情感账户储蓄和对双赢模式的共识是产生综合统效的理想途径。这种关系不会让问题虚化或者弱化,也不会让意见上的分歧消失,但能够除去那些分散精力的消极要素,如对性格和立场的过分关注,从而为实现双赢创造出有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合作氛围。
如果这种关系不存在呢?如果你的合作对象听都没听说过双赢,而且深受输赢或其他模式的影响呢?
和单赢模式的人打交道是对双赢最大的考验。双赢从来就不是轻易实现的,需要解决深层问题和本质差异。但如果双方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之努力,而且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事情就容易得多。
大家刚阅读这个片段,有发现哪些关键词么?
对,大家看到了很多,我看到很多伙伴都发现了情感账户,信任这样的关系词。首先我先解释一下情感账户,我们都知道银行有储蓄账户,我们把多余的钱存进去,以备不时之需。同样的道理,人际关系中,我们在对方的心里也有情感账户,只不过这个账户储蓄的不是钱,而是信任。我们要维护好情感账户,要不断的往里面添加信任,让余额充足,这样我们就在对方心里建立了信用。根据百度百科,信用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很多关系出现问题,首先是因为彼此的信用(信任度)不够。比如一段亲密关系如果缺乏信任,两个人就会彼此猜忌,心生隔阂,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双方的情感联接。信任可以说是人际的基础。也是塑造双赢关系的前提。
【举例说明】我举个我个人的例子,我之前出差偶遇一位培训师朋友,我们相识几年,但属泛泛之交,表面热乎,但彼此并不知对方深浅。在那一次相遇的聚餐上,他突然和我提到了一个创业的项目,侃侃而谈,前景描述无比美好。并真诚邀请我和他合作,一起赚钱,一起双赢。暂且不论项目好坏,当时我的感受是有些突然:我们很久没有联系,为什么这么热情的邀请我?我们的情感账户余额不多,他所说的双赢可能也无从谈起吧。
但是这个片段也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信用(情感账户)仅仅是一个前提。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看片段中作者的最后一句:“双赢从来就不是轻易实现的,需要解决深层问题和本质差异。但如果双方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之努力,而且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事情就容易得多。” 这句话告诉我们情感账户充足是个必要的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要解决深层的问题和本质的差异。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双赢。
换句话说,信用是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绝对无法达到双赢,但有了这个基础,我们也不定能达到双赢。比如我们的一些家庭关系,信任基础绝对是够的,但有时候依然没有进入双赢状态,比如父母的催婚让我们倍感压力,各位认同吗?
【促动参与】
1、明确问题
所以接下来,我们聚焦一下,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我们的一些关系是有信用基础的,但还是会让我们有压力。换句话说,即便我们彼此信任,还是无法达到双赢状态。这个问题大家认同么?(所有人肯定)
2、讨论问题本质
好,那么每个人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小组内部5分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说,影响双赢达成的除了信用,所谓的深层的问题,本质的差异是什么?讨论后我们请小组派代表分享。
小组分享:好下面我们请小组分享一下。
一组的本质是彼此需求差异
二组的本质是价值观差异
三组的本质是目标差异
好的我们来看看各个小组的成果,大家从这三个本质中发现了什么?(现场多人反馈)
没错,我们看到需求差异和目标差异很可能是一个问题,有了需求差异就有可能出现目标差异。
所以现在我们聚焦一下,一个本质是需求差异,一个本质是价值观不同。大家更倾向哪一种?我们来做个民主的表决吧。(现场绝大多数人选择价值观)
看来大多数的伙伴更加倾向价值观这个本质,不过我看到有伙伴对于价值观并不是很了解,那么我们先来解释什么是价值观。我们请提出价值观的这个小组来帮助回答一下?(小组成员回答)
回答的很对,价值观就是我们认为重要的是什么,它决定了我们的选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观差异是需求差异的一个基础,它是比需求差异更为本质的因素。
3、明确问题本质
所以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共识,就是影响我们建立双赢关系除了信用这个基础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充分考虑到彼此的价值观差异。
4、讨论解决方案
(1)明确目标
如果大家认同这个本质,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员回答:如何处理价值观差异的问题。
(2)解决方案
好的,如果大家以此为目标。那么接下来针对这个目标,结合这两个片段,请每个小组探究出可行的解决步骤,注意不要追求细节,能够探讨出大致的思路和步骤就可以了。每个小组记录在一张纸上,7分钟后,我们请每组派代表讲解你的成果。
5、小组展示成果(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贴到白板上)
小组A成果: a.认可接纳对方的价值观和要求 b.提出我们的要求 c.找到双方满意的平衡点 d.建立一个平衡双方要求的规则 e.规则实施
小组B成果:a.呈请价值点 b.确认共识 c.找到方案 d.计划实施
小组C成果:a.彼此表达诚意 b.倾听双方的需求,罗列需求,从中找到满足双方的共同点 c.求同存异 d.彼此承诺,达成共识
好的,我们一起来看,虽然各个小组的答案不一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共性的步骤。
第一步:澄清:彼此相互提出各自的价值观和要求
第二步:接纳:彼此接纳对方的价值观和要求
第三步:寻找:在彼此的价值观和要求中,找到符合双方的共同点或者平衡点,并同时包容差异点,
第四步:实现:根据相同的要点,制定能够实现的规则并实施。
以上四个步骤大家认同么?(肯定反馈)
大家非常棒,这么短的时间就产出了很有应用意义的策略,掌声鼓励自己。
【任务布置】
当然只有真正的使用起来才能看到是否有效果, 那么就请大家回去以后重新再找一份关系,先判断这个关系是在一个什么状态(四种中的哪一种),然后尝试利用一下我们讨论出来的步骤来做一个策略上的调整并尝试和对方进行一个建设性的对话。相信大家一定可以让自己目前有些压力的关系得以改善,最终进入到双赢的结果。
【任务反馈】
(根据学员对话录音整理)
学员A(片段一分享学员),在确定了自己这份关系是输赢性质后,回去之后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按照以上的思路做了一个沟通。
A:妈,上次你和我说来成都不习惯,其实我特别理解你。我知道你很注重生活规律。(价值观需求探寻)
妈:对,你知道我这样惯了。
A:另外我也知道小宝出生后,这两年你一直帮我们带也觉得辛苦想休息一下。(价值观需求探寻)
妈:是,这两年身体不太好,你也知道的。
A:对妈我特别理解您,只是您也知道自从有了小宝,我其实特别痛苦。
妈:怎么了?
A: 您知道小郭(A老公)一直特别忙,老是出差,我也较忙,现在有了孩子,特别是加上过年事情又多,每天风风火火,生活过的乱。
妈:妈理解。
A:其实过年,让您到成都,除了小孩的事,我还主要是觉得一家团聚很重要。另外我也确实忙的不可开交,您说找外人带有时候也不放心,我就是想自己家人带好些。(罗列自己价值观)
妈:也是。
A:妈,您要是过年不来我们一家也冷清,你在那边我们也挂着。我知道您嫌成都饮食不好,你看如果我们过年在家自己做,不在外面吃,您看行不行嘛?(寻找平衡点)
妈:其实关键是我晚上要早睡,你们家两口子加两个娃娃,每天弄那么晚。我睡的不好啊。(真实需求)
A: 妈,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您看这样好不好,我和小郭过年您在期间我们调整,晚上早睡,也让两个孩子早睡。不影响您生活。可以么?(行动计划)
妈:你们年轻人就是说说,到时候还不是要熬夜。
A: 妈,如果我们到时再熬夜,您就直接回去。行不行?(制定规则)
妈:行吧,到时过来看看。(达到双赢平衡点)。
【最终总结】
我们今天拆解了《七个习惯》的两个片段,我们首先学到运用一个工具辨认不同的关系类型,并找到相应的调整策略。同时在信任的基础上,我们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一起探讨出了一个可行的改善当下不良关系,进入双赢状态的策略。相信通过这样的觉察和改善可以有效提升我们关系的质量。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