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活得明白》 所属活动: NO:21拆书帮天津北洋筹备分舵线下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跨越选项做决策 学习目标: TF3-1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王辰,今天我们来拆《活得明白》。今天的主题是:跨越选项做决策。【学习目标】不管是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很多决策,有些选择很容易做,但是事关重大的决策就会纠结,会受到惯性思维的局限。如何快速转换念头,跳出事情本身,避免思维局限,活的更明白?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决策问题上,利用3个思考角度,跨越选项做决策,拓展思维,解决难题。
【1事件】相信很多伙伴在看到今天活动报名帖的时候,一定会思考一个问题,今天周五,且临近年关,我是回家陪伴家人?还是约个饭局?还是去参加拆书呢?我该如何决策?【2提问】在这个思考的过程您是如何得到最终的结果呢?如果我刚才描述的某个情形您确实也想过,那么,请举手示意我一下好么?【互动A】好的,记住你做出决策的思路。【3影响】生活中很多这样的决策,有没有系统的思考过呢?还是只草率想一下?那么这个决定是不是对你产生重要影响了呢?还有改进的空间么?如果有类似感受请举手示意我。【4解决】《活的明白》本中通过一个职场岗位选择的案例给出了如何“跨越选项做决策”的决策方法,三个角度,人人都能学会,学会就一定用得上。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们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阅读以下这个片段,哪位小伙伴愿意来呢?

【R】《活得明白》P33

来访者,女性,36岁,企业员工,面临岗位选择。

来访者一脸愁容。我现在很纠结,公司下个月就要调整岗位。我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到市场部做产品经理,虽然可能接触的人会更多,但是我一点都不喜欢那个岗位的工作。另一个是到事业部做项目经理,那样工作的压力会很大,不过收人会有所增加。

我一边记下她说的两个职位名称,一边问:“现在把这两个选择先放到边。假如没有这两个选项,你最向往的工作岗位是什么?”

她的眼睛立马闪现出一丝明亮:“我还是愿意做流程管理,一方面我是做技术出身的,我能够很好地把握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到了这个年龄了,我也不想再折腾了,只要能把自己已经拥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稳步积累就好。”

我一边记下她的关键词,一边复述:“其实,你向往的岗位是做流程管理,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在稳定的平台上不断积累。这个状态下,你是快乐的。是这样吗?”

她一边拼命点头,一边说:“对对,你说到我心坎上了、我就是想要做这样的工作。”

我接着问:“现在这家公司还有没有可能继续让你做这些事情呢?”

她遗憾地说:“不能,我已经争取过了,根本不可能。”

这时候,我非常冷静地看着她,并且试探性地问道:“既然你向往的是这样的岗位,而这家公司又不能提供给你,可能我这样问会有些尖锐,为什么不去找别的机会呢?”

她张开嘴,怔了一下,突然明白过来了:“对呀,我为什么非要和人家较劲呢?其实,凭我的经验,流程管理的工作很好找的。我干嘛非要把自己钉在这呢?老师,我是不是很傻?”

没想到她的反应这么强烈,我马上安慰她:“当我们眼里只有固定的选项时,思维就会变得狭窄,这很正常。举个例子,你去吃早点,要一碗粥,老板问,要不要加个鸡蛋,你会怎么说?。

她笑了笑说:“我说不要,我不喜欢吃鸡蛋。”

我接着问。假如老板问你,你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呢,你又怎么说?。

她又笑了笑,说:“这老板太狡猾了,就算我不爱吃鸡蛋,可能也会说,加一个吧。这个故事以前在销售技巧课上听过,不过当时印象没有这么深刻。我明白了,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到底是去市场部还是去事业部,我被这两个选项给限制住了,满脑子都是它们的各种利弊。它害得我焦虑,甚至晚上睡眠都不好。原来真是这样,我知道我的选择了,谢谢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我们今天拆解是一个关于如何更好进行决策的片段。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利用3个思考角度,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决策问题上【澄清】,跨越选项做决策【行为】,拓展我们的思维,解决更多的选择难题【界定】

WHAT

好的,大家阅读完了,下面我来谈一下我对I部分的理解。片段主要记录了一个职业发展咨询案例的对话过程,通过对思路的分析,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更加看清楚要做什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跨越选项做决策”,不知道大家心中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疑问“平时我们不都是基于选项做决策么?【类似概念】没有选项,我们的决策不是成了无水之源么?还怎么做决策?”看看片段,来访者不也是基于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去做选择么?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思路有没有什么问题?好像说的也很有道理啊。

因为大家的正常思路是“基于选项做决策”【类似概念】。那么二者具体指什么,又有什么区别呢?

【概念解释】首先,我们先讲一下什么是“跨越选项做决策”?“跨越选项做决策”是基于自身资源及目标导向而进行的信息搜集、加工,最后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得出结论或办法的过程。我们从三个角度去理解:

首先,前提条件不同。基于选项做决策,前提是选项,也就是说你得有的选,如果没得选怎么办?貌似进入了死胡同,就无法决策了。而跨越选项做决策,前提是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要去选,为什么在这几个选项里去选而不去做出另外的选择。

其次,内在出发点不同。基于选项做决策的出发点在外部,相应的我们也把注意力放在了外部,选项对你的影响是最深刻的,比如文中来访者一开始的想法;跨越选项做决策的出发点在自己,也就是基于自己所掌握的资源的个人喜好等因素去做决策,可能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就是想安安静静的做一名行政接待人员。

第三,效力不同。基于选项做决定,你所做出的决定不会超越选项本身,而跨越选项做决策往往能突破选项本身的限制,另辟蹊径,找到最有选项,最好选项往往也不是最优选项。

【通过对比让大家理解主题及概念,举例说明】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们来举一个小例子:比如买车,朋友小张说林肯好,美系品牌,性能优越;朋友小李说奥迪好,德系车安全系数高,配置良心;如果按照基于选项做决策的思路,你就要想,我是借钱买奥迪还是贷款买林肯?关键是那是你想要的么?如果按照跨越选项做决策的思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美系和德系是否是你内心真正喜欢的?还有日系和国产呢,你能看到的,出了美系德系日系还有其他么?进口考虑么?最关键的是,你只有最高15万元的可支配资金,最终可能你会去买一辆吉利国产车。

WHY】

        我们为什么要跨越选项做决策呢?我想这个不用多说,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就组成了你我的生活和工作现状。强调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像生活的更好,作出好选择,跳出思维定式,学会做选择,我们才能生活地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但是往往我们都是盯着一些选项去纠结,去焦虑,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具体如何做到跨越选项做决策。我们继续分析。

HOW】

        从这个拆页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访者其实目前有两个选项——市场部产品经理和流程管理,来访者更倾向于流程管理,主要是源于自己是技术出身,希望发挥优势,且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接着咨询师通过确认选项并挖掘其选项背后的目标和动机,进而帮助来访者看清这个职场发展问题。那么各位小伙伴,你们觉得片段的哪个地方让你印象最深刻呢?【互动】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造成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思维局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案例中,来访者的个人兴趣、知识能力水平等,都会限制她作出决策,从案例跳出来想,我们如果在决策的时候最大可能地去避免思维局限呢?以下这些角度都会成为局限我们思考的因素,但是,只要我们从这几方面认真分析,就能尽可能的避免思维局限。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3个因素:

具体行动步骤和建议

角度1:兴趣因素。简单来说,如果你特别反感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不会去选择它,同样的,如果你长期做一件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也很难把它做好。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兴趣因素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这里边的兴趣因素主要是指感官兴趣。具体说来,就是主观感官上是否接受,有没有尝试的意愿和经历。比如案例中的来访者,他就喜欢流程管理,那么和流程管理相关的内容都可能是他的选项。

角度2:认知因素。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包括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两个层面,知识层面是指你是否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就像来访者是技术出身,这方面的知识就是她的强项;其次是能力层面,简单说,就是你有没有做过相关的工作或者有没有相应的阅历。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用这两把小尺子去衡量一下自己,我有没有了解某个选项涉及的知识,我是不是具备这个选项需要的某项能力,或者是有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等。换句话说,如果你对某个领域一无所知,那就不具备作出这一选择的权利。

角度3:身份因素。作出选择的时候,你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身份也非常关键,作为公司的员工,在看待单位事情的时候很可能只看到了公司;同时,作为科室的基层科员,你可能是看到了自己负责的具体工作,而没有看到部门的整体目标,只看数目未见森林。这些都是我们进场会犯的错误。怎么做?从自己的角度、上级或他人的角度分别去看一下,就会避免很多误区的产生。

经过这几个角度的思考过后,我们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思维局限,从而跨越选项作出好的决策。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人会说,那么按照你这个思路就一定能够做出最好的决定么?我是说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跳出选项来做决策,不局限于选项本身,因为有的时候我们过于集注于某几个选项的时候,就会排斥其他的各种可能性,如果你在一项特别重大的事情上需要作出选择,是不是也希望排除各种干扰,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更好的审视问题,帮助自己做出一个好决策呢?下面我列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方法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正面事例】列举一个我自己的案例:当初我在天津选择参加线下学习活动的时候,面临着十点读书会、樊登读书会、行动派等很多组织,简直可以说看花了眼。后来在参加樊登读书会的时候,我知道了拆书帮,后来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很是吸引我,爱行动的我马上安排了一次北京之行,去北京找了一趟拆书帮小师妹,参加了一次宇宙中心分舵的线下拆书活动,回来后,我就在想,要不要在天津筹备拆书帮呢? 

角度1:兴趣因素。我自己算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很愿意参加这种线下的学习活动。主观情感上没有问题。

角度2:认知因素。从认知角度来说:我当时的认知只有十点读书会、樊登读书会、行动派。所以如果做选择的话,就没有拆书帮了,但是学习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发现认知局限,那么怎么样破开这个局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

角度3:身份因素。在我准备筹备拆书帮,发现需要半年多,频繁的30拆再加上3个3级拆书家,如果我要做基本上没有时间了,我还有自己的家庭,还有繁重的单位工作,怎么办?我要做一个好员工、一个好丈夫、我需要照顾自己的家庭,此时我的选项只有:当个好员工/丈夫and成立拆书帮。最后我发现太局限自己的身份了。我可以带着媳妇一起拆书,每次我回家后都会和她分享,这样,家庭氛围也好了,她也很支持我筹备分舵这个时候提示一下,要思考这两个身份冲突吗?如果不冲突?如何解决?如果冲突,有更好的办法吗?

所以,不管是咨询案例,还是各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3个角度在面对新事物和处理多选项问题且思路受阻的情况下,比较有效,这类情景也经常发生在目标性和时限性较强的事物中,比如生活决策问题、职场问题、个人发展类问题等,【明确边界】关键在于要多角度考虑,这个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件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一个方面,一件事情不是只有一种可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亲爱的小伙伴们,通过I环节的分享,相信大家对于“跨越选项做决策”的3个角度都有了一些了解。今天请每一位小伙伴来设计一个剧本,以现实生活为蓝本,比如大学生选择毕业方向、职场人寻求职业发展、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寻求好的项目等等。剧本包含人物、情节(起因经过结果)、对话、动作等等,运用我们刚刚学习的3个步骤分析并解决你未来可能会遇到的一个决策问题。

要求:在对话中具有针对某一事物的三个角度的思考和引导,剧情的结果能体现通过三个角度的分析得出了某一个具体的选项。

给大家5分钟时间,一会我们请小伙伴们进行分享。

具体格式如下:

主题:

时间:

地点:

人物:

内容:(事件过程,含角色行为的顺序,及具体的表情动作描述)

对白:(事件中对话的具体内容)

旁白:(可选)(介绍背景、人物关系、人物的内心想法等)


【剧本示范】

主题:关于是否参加拆书学习的案例

时间:20181月21日

地点:微信

人物:我和小A

内容:(事件过程,含角色行为的顺序,及具体的表情动作描述)

A看到天津有拆书活动,想成为拆书家,但是他了解到拆书家一般需要经历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找我具体询问,最后决定暂时不来了。

对白:(事件中对话的具体内容)

A:您好,我最近了解到天津拆书帮,想参加,但是又怕做不好,耽误时间。

我:你对拆书感兴趣么?

A:说实话,不太了解,只是听身边有伙伴提起过,别的也不知道,就想试一试。平时生活太闹心了,我想找个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你是怎么了解到拆书帮的呢?这么多学习组织,怎么就要选择成为拆书家呢?

A:因为我单位宿舍的室友参加过拆书活动,所以我就问您了。

我:你目前是工作还是上班?平时有多少时间投入进来拆书?成为拆书家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A:我刚参加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到很晚,身心俱疲。

我:我觉得你目前的状态还不太适合成为一个拆书家,你应该先把职场适应期度过,想明白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成为拆书家才能让生活更加充实。

A:好的,我明白了,那真是谢谢您了,我过段时间调整好了再联系您。

我:不客气,欢迎你将来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旁白:(可选)(介绍背景、人物关系、人物的内心想法等)

A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目前从事公务员工作,还处于职场适应期,十分焦虑,他希望通过参加类似的活动来避开职场中的各种烦心事。


【学习者案例】

时间

2018年2月

地点

咖啡馆

人物

黄老师和小王

目标

跨越选项做出好决策

对话

黄: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纠结如何选择下一份工作,一个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技术类工作,工资一般,但是薪水这方面我确实也比较看重的,另一份是偏销售类的,薪水高一点,但是特别忙,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但我还想顾好家庭,确实比较纠结。

小王:恩恩,还有其他可能么?通过我们分享的跨越选项做决策的3个角度,那您目前是怎么思考这件事情的呢?

黄:首先,我从兴趣角度去思考。我倾向于做技术,比较这一块自己也比较熟悉。也是短期内最容易上手的。

小王:确实,兴趣还是蛮重要的,也是一个人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的一个重要基础。还有么?

黄:其次,从认知角度,我目前更倾向于偏沟通交流的,而且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经历是有的,个人也比较喜欢,同时最好能够是高工资,不过我也知道这个会有难度,在兴趣基础上,我也在思考我有能力做什么。

小王:的确,做自己喜欢的且高工资,比较难,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取舍。

黄:最后,从身份的角度,这其实是我最为看重的,我希望更多时间陪伴我的孩子好家人,这在我的价值观排序中也是高于薪资水平的。

小王:这样想就不会局限于目前的技术和销售了。

黄:确实,所以我可能这两个工作都不会选择,去找一份和技术相关,工资水平我可以降低标准,低一点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的工作,这也是我下一步要去找寻的工作类型和方向。

小王:嗯嗯,从自身出发确实会变得理性一些。

黄:谢谢你的方法,下一步我要马上开始行动了。可能会去找一份技术领域内做咨询和支持类工作。

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应该可以实现目标,做出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也有利于家庭发展的决策。



   【结束语】

        感谢大家今天下午的陪伴,我们通过一个职场岗位选择的具体案例,给出了三个“跨越选项做决策”的具体步骤,通过列举我自己选择筹备拆书帮的过程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方法,最后我们小伙伴结合这个方法对未来自己的规划做了一个初步的选择。希望今天的拆书内容能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选择过程中帮到大家,好了,我们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