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正面管教》日常惯例表
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觉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励。能避免晚上就寝争斗以及早上起床争斗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制作日常惯例表,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可以先让孩子列出他们晚上就寝前应完成事项的清单。这个清单或许包括:收玩具、吃点心、洗澡、换睡衣、刷牙、为第二天早上选好衣服、晚间故事、拥抱。把这些内容抄到(如果孩子年龄足够大,就让他们自己抄)一张表上。孩子们会很喜欢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替他们逐一拍照,以便他们把照片贴到表上每个项目的后面。然后,把这张表挂到孩子能看得到的地方。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你不需要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应该问他们:“按你的惯例表,下面该做什么?”通常,你不是必须要问。孩子会自己告诉你。
当孩子们遵循早上的惯例表(你们可以另做一份早上的惯例表)时,头天晚上选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就能消除第二天早上的一些麻烦。如果他们头天晚上就把自己要穿的衣服摆好,他们就不会因为最后一分钟还找不到衣服而发脾气。另一项应该在就寝前完成的任务,是让孩子头天晚上就把要带去学校的午饭准备好,这会让早上更顺利一些。
记住,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受到鼓励。由此带来的一项额外好处是你可以不必再唠叨,并且会享受到平和的晚上和早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获知,关于很多家庭亲子生活的难题,尤其是就寝前的争斗和起床后的混乱,当然会可能会有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安排等等,都可以通过日常惯例表来解决。家长需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的能力,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地计划他的活动,通过孩子自己的全程参与,自己的恰当选择,合理的安排,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意愿,由父母说了算,来完成日常惯例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能干,觉得受到鼓励和肯定,由此带来妈妈不必一直唠叨,甚至产生不良情绪,同时孩子也会逐渐成长,变得更有主见,更加独立,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稳定和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平时我和孩子会在8:30洗漱,然后上床讲故事睡觉,但有时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打乱节奏。 昨天晚上,8:30到了,他还在楼下和小伙伴玩,不愿回家,在我一遍遍地催促下,他才依依不舍地和小伙伴say goodbye.此时,我们俩都有情绪了,但没有表达出来。孩子一回到家就拿着他的爆裂飞车摆弄着。当我喊他洗漱时,已经9:00,他却一直说‘等会’
‘马上’,我感觉自己内心的小火山就要爆发了。在接下来的刷牙、洗澡、讲故事中,无一例外地要在我的提醒下,唠叨中完成。最后,我精疲力尽。孩子呢,也始终受我的影响,情绪一直低落。
通过今天的片段,我觉察到无论是什么时候洗漱,洗完后该干什么都是我在告诉他怎么去做,都是我的意愿。如果我希望和善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引导他做日常惯例表,由他自己来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让他觉得自己很能干,自己就能解决好他的事情,获得归属感,也免去我的唠叨以及和孩子之间的争斗。
A2:生活中,当出现就寝前的争斗,早起的混乱,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出现分歧等等状况时,我们都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做日常惯例表。
首先,确定是在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妈妈可以参与,以孩子为主),列出就寝前或早起后等应完成的各事项清单。比如,就寝前:收拾玩具,洗澡,刷牙,讲故事,亲子游戏,拥抱等。
第二,提示孩子给各事项作时间安排,列出先后顺序。将内容按顺序抄写在表格上(孩子会写字就鼓励他自己抄,不会写可以用画的形式来表现,视情况定)。
第三,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时,给他们拍照,并将照片贴在事项后面,让孩子找到归属感。
第四,由孩子自己将完成的日常惯例表粘贴在醒目的位置。
最后,使用惯例表。当孩子忘了时,提醒他:“按照惯例表,你的下一项什么?”引导孩子完成各事项,避免争斗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