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所属活动: NO212用好碎片清单&如何正确表达抱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拆书主题一:用好碎片清单,效率提高100倍 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能够学会如何用碎片清单来提高时间利用率

开场: 大家好,我是陈闽,是拆书帮翰林分舵的拆书家。我是学中医的,同时也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如果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探讨哦。在进入拆书帮之前我就非常爱读书,但是读书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个遗憾,那就是读完书以后,书还是书我还是我。书中的东西好像难以落地成为自己的能力。知道我成为拆书家以后才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拆书。拆书就像吃饭一样,通过阅读把书中的内容吃进去,然后通过讲解进行消化,最后通过拆为己用的方法进行吸收。今天我就要用这种方法教大家如何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大家听了我的拆书以后能够学会解决(行为)工作经常被打断(界定)的问题(学习目标1),然后学会处理(行为)碎片清单上的内容(界定)(学习目标2)。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纪元著

 

第一片段:碎片清单一大脑的缓冲池。

 

我们不能让大脑直接面对每天的信息、事情、想法等各种碎片的侵袭,需要为它建立一道保护屏障。碎片清单就像蓄水池样,在大脑以外提供了一片缓冲区,碎片来了先全部进入缓冲区,大脑在合适的时候再去处理它们,这样,它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构建碎片处理系统,你的第一要务就是选择一款合适的工具建立碎片清单,开始养成每天把碎片及时装进清单中的习惯。

 

无论选择什么工具,一定要能够随身,而且一定要便捷,因为这种碎片随时可能出现,我们需要时刻准备着。手机是这个时代最随身的工具了,随时可以拿出来记录,也随时可以回顾浏览。

 

当你意识到某个信息对你有价值、某件事情需要你去做、某个想法未来有可能需要你实践时,你就应该立刻把它们写下来。也就是说,在念头产生之后的第一时间把它们记下来,这很重要。碎片都是随机出现并且稍纵即逝的,错过了时机,再想把碎片找回来就非常困难了。

 

写下来的内容一定要简短,只要确保未来的某个时间你看到自己写的内容时,能想起这个碎片即可,千万不要写得太复杂,越复杂越困难的事情就越难以坚持。在我的碎片清单上,通常只有简短的名词或动宾短语: pene lope(这是要给孩子找的一个动画片)、拉分享者进群、电李四、搬电视、个人品牌50…,…瞧,通常都不超过6个字,很短,“唰”就写下来。

 

  写的时候只记录最原始的信息和想法即可,不用考虑其他任何事情。不要考虑怎么分类、不用想做不做、不用想怎么做,什么都不想,随意丢进碎片清单里就行。事实上,丢进去的很多事情都是你不需要去做的,请毫无压力、毫无负担地丢进去吧。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2分钟。包括:事件场景-提问-影响-解决

事件场景: 当你正要沉下心来写一篇年终总结报告,突然老板告诉你有一个文档请你处理一下。当你正辛辛苦苦地处理文档,又有一个同事来咨询你一件事情。你还没和他谈完,手机响了,老婆问你过两天准备去哪里旅游。一天下来,你感到很忙,但是好像没什么效率,尤其是年终总结刚刚才写了个开头。

 

提问: 我请问在座的各位朋友们,你们是否也遇到过这样不停地工作,不断地被打扰,最后什么也没干成的情况呢?我想人人都会遇到吧。

 

影响: 这种情况最大的困扰就是造成了极低的效率,你觉得很忙没有时间,可是看起来又好像什么也没干成。老板嫌弃同事埋怨,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是一个工作没有效率的人。

 

解决: 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种瞎忙没有效率的情况呢?办法是有的。这本《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明确地告诉我们,现代社会节奏加快,这就造成了工作碎片化,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种按部就班地处理事情就落伍了。这本书教我们用碎片清单来高效率地处理事情。


I环节,体现出与学习者互动,并能精确掌控。1。给出清晰的how。2.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8分钟

(对比概念)这个拆页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碎片清单”,那么到底什么是碎片清单呢?我们工作中经常把要做的事情列好,几点干这个几点干那个,用它来安排好我们一天的工作。这算不上是碎片清单呢?我觉得这不算,这叫时间计划表。时间计划表是能清晰规划出时间的工作,而碎片清单上面的事情都可能是突发的,是随时添加上去的。

 

如果我把记录下来的碎片逐个进行分析,产生出一个有主有次的处理顺序表。这个叫碎片清单吗?坦率地说这也不是。不过要恭喜你,你已经超前一步了。因为你已经做出了碎片清单的处理方案了。碎片清单的精髓在于简单,只有简单才能随时记录而不打断原有工作的节奏,如果一下子就做出处理方案,那势必打断既有的工作节奏。

 

(知识边界)有的朋友也许会问,碎片清单能处理所有碎片工作吗?当然不是了,如果你正在写报告,突然公司通知开会,你就不能把开会这件事情写进碎片清单,因为这是紧急工作,需要立即开始做的。而碎片清单适合处理一些非紧急的工作。

 

(引出知识点)现在我们可以看出“碎片清单”是简单记录碎片工作的文档。做好碎片清单需要做到下面三个步骤:(给出清楚的HOW)

一.随时记录:碎片工作随时到来,现准备记录工具就要手忙脚乱了。可以随时准备一个本子,随来随记。更方便的是用好手机上的备忘录,随时拿出手机就记上了。

二.简短即可:刚才我们说过碎片清单的精髓是简单,简单到不打断原有的工作节奏。那么我们记录是就要简短,简单到只有一些名称或者动宾短语。比如我的碎片清单可以是:给某某回电、写报告、买菜。简单的几个字就能提醒我要干什么了。

三.不要分析:分析这种工作时特别费脑子的,只要一分析势必打断原有工作思路。那么我们就要避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简单记不分析,还可以让我们记录时没有压力,从而更轻松地把碎片清单做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环节,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15分钟


(编写故事剧本)我记得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里面说过一个关于学习的重要研究结果:在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我们要想把碎片清单这个工具学会也要在脑中把它过一遍。而过一遍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教导别人如何做碎片清单的过程编一个剧本。为了生动有趣,在剧本中需要有人物、动作、对话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比如一个人因为工作经常被琐事困扰向另外一个人请教,另外一个人就根据上面给大家教的方法给她提出建议。大家编这个故事的时候要注意,这是一个剧本。需要有剧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整体事情也需要描写出起因、具体经过和最后的结果。下面我给大家8分钟事情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我会请一位朋友上台来给我们讲述他编写的剧本。

 

学习者分享:

秘书找刘总反应情况。

秘书:市场部法务部等部门总是找我,我分身无术。

刘总:我知道你工作忙,我可要教给你一个工具。碎片清单。
      手头准备一个本子或者手机备忘录。遇到事情,就马上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

秘书:我喜欢多写怎么办?

刘总:不要多写,会耽误时间。记录下来后,可要翻开手机安排处理这些碎片事情。

秘书:太好了,这个工具太有用了。

 

   这位朋友的剧本编写得非常好,我们做碎片清单的时候就要像剧本上说的那样,做到“随时记录、简单即可、不要分析”。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打太极能力测试












交给我的任务我不喜欢拖延。123456
我喜欢按部就班地工作123456
我不好意思拒绝安排下来的任务123456
我只有把手头的事情干完才愉快123456
我做事情喜欢来了就干,不喜欢计划安排123456














请仔细阅读上面表格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环节,解释自测题  2分钟


总分加起来了吗?有没有得分低于24分的?我可以叫你太极爱好者。有没有低于18分的?请让我尊称您一句太极大师。这两类朋友都是擅长做事推延的,这听起来是坏事,可是在使用碎片清单这个体系里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要想处理好碎片清单上面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打太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环节,请大家自测  3分钟


剧本编完了,我们下面要玩一个测试。测什么呢?测测你打太极的能力。这个太极和太极拳有些类似啊。大家看一下我发的测试题,题目有5个选项,每个选项后面有1-6分,如果觉得完全符合就选6,完全不符合就选1。最后把所有得分加起来得到一个总分。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纪元著

 

第二片段:新的工作模式—打太极

 

在开始应用碎片清单之后,我的工作模式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之前,老板、同事甚至我爱人过来给我丢任务时,我会很烦躁,因为他们严重地扰乱了我当前的工作计划。很多时候他们都还挺急,今天交代的任务就要今天完成。此时,我把自己的大脑直接暴露于碎片的冲击之下。而有了碎片清单之后,我发现自己开始尝试做这样的努力:任何丢给我的任务,我都会询问是否可以明天或以后再完成,并且会尽量争取到这个结果。然后我会告诉交代给我任务的人,“好的,我已经记下来了”接着我会迅速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中。

 

其实大部分任务都没那么急,只要把事情往后拖一天,我就不用立刻去应对它,而是利用第二天早上的时间搞定。所以我不会被它们打乱工作节奏,这感觉有点像太极拳,你按照自己的节奏打,但总会有东西向你飞过来,这不可避免,你要做的就是像太极高手那样,一个动作迅速处理飞来的碎片,然后又慢悠悠地回到自己的节奏中去。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并且延伸到了许多地方:邮件我不必立刻回,信息我也不必立刻回,电话我可以当时不接,这些干扰对我而言都只是飞过来的碎片,我通过碎片清单缓冲了它们对我的冲击,使我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找到更合适的时间处理它们。

 

  当然,上面说的这种状态依赖于随手记的习惯和足够令你自信的碎片清单处理能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环节3分钟

碎片清单做好了,我们也不能把它当做垃圾一样仍在一边啊。重要的是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法来处理这些碎片。这时候就要刚才测试出来的太极高手来处理了。处理的方法比较简单,分为两步:(给出清楚的HOW )

一.事情来了推一推。我们在生活中都鄙视拖延症。拆书帮有许多讲座都是处理拖延症的。但是在处理碎片清单的时候一定要拖延。也就是说尽量把这些碎片工作推延一天,这样就可以避免它们影响目前的工作。当然了,如果是非常紧急的工作就不能推了,同时也不能写进碎片清单。

二.找个合适的时间搞定。工作是推了一天,但是如果一天以后还不处理的话那就真成了拖延症了。我们要怎么处理呢?那就是找个合适的时间来处理。那什么时间是合适的时间呢?在片段里面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有朋友也许会说,既然作者没有给答案,那么你这个拆书家是不是也要给答案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也不会在这里给出答案。首先,我给出的答案大家不一定认可。其次,如果我给出了答案大家印象也不会深刻。我要在这里带领大家自己找出答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20分钟

(明确问题:)首先我们讨论一下寻找这个合适的时间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探讨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处理碎片清单。

(引导本质:)而合理安排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

(明确本质:)其实合理安排时间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还是按照原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如何安排不同时间处理碎片清单上不同的事情。

(引导解决方案:)我在这里给出大家一个碎片清单。具体如我在白板上写的。

碎片清单:买家里遥控器电池、写年终总结、给客户打电话、给老板找个资料、给父母打个电话。

我们下面可以分组讨论一下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地处理这个碎片清单。我给大家10分钟时间,10分钟后我会请大家轮流说出自己的安排。

 

学习者分享1:

早上上班路上:找资料

上班以后:写总结

下班后:买菜、倒垃圾、给父母打电话、买电池

总结:要用不同的时间,办不同事情。

 

学习者分享2:

早上:精神清醒,可以写总结

出门:倒垃圾

工作中:找资料

下班后:边打电话边买菜

总结:工作中适合找资料,下班后适合买菜。

 

学习者分享3:

早上:倒垃圾

上班路上:找资料

公司:写总结、给客户打电话。时间比较大块,适合写总结。

中午吃饭:买电池、给父母打电话

下班:买菜

总结:要把时间分细了,就发现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时间适合做不一样的事情。

 

大家请看白板,我已经把大家的碎片清单处理方案写了下来。总我们大家的总结我们看出,大家会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的时间确实适合做不一样的事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同的时间是有不同质量的。比如,做地铁的时间质量就比坐在办公室比较安静的时间的质量低。而跑步运动的时间质量又比坐地铁的时间质量低。不同质量的时间处理不同事情,这是提高效率的关键。从大家的方案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按照不同时间质量分配不同性质的碎片工作,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效率。



A2环节,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1分钟

(布置任务)刚才我们学会了做碎片清单,也讨论了如何高效地处理碎片工作。那么,我就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请大家在一周内尝试做一个碎片清单然后安排合适的时间处理这些事情。希望大家通过这个作业在实践中学会碎片清单这个工具。

回访案例:

思无分享:我回家以后就把手机的备忘录程序里面建立了一碎片清单记录。每天早上在备忘录里面把日期写好,然后这一天里面遇到的不必要马上处理的事情,我都按照顺序记录在碎片清单里面。晚上的时候,我就把这些碎片清单进行整理,在每条碎片记录上面标注需要处理的时间。第二天就按照这个时间来进行处理。如果处理好了,我就在这个记录后面标明“已处理”。如果还没有处理好,就标注“处理中”,如果还没处理就标注“未处理”。每天晚上都把前一天处理好的删除掉,把未处理和处理中的重新写在新的碎片清单里面再次进行规划。现在这个方法已经进行了一周了,效果还不错。我觉得对我的帮助挺大,会继续使用下去。




强有力的总结1分钟

(强有力总结)现在我给大家做一个总结。要想处理好突如其来的碎片工作同时又不影响工作效率,我们要学会使用碎片清单。碎片清单的精髓在于简单,总结起来就是记录简单、内容简单、处理简单也就是不分析不处理。碎片清单做好以后就要先打太极,然后找个合适的时间来处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