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重塑心灵》 所属活动: 2018年1月21号青岛分舵拆书帮线下活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沟通的前提条件 学习目标: 做情绪的主人,充分享受、完全拥有正面情绪,恰当处理负面情绪;

开场:

 大家上午好,我是瑩雪。很开心跟伙伴们一起进行我的2-3拆书。今天我们依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首先我们进行一下分组(两人一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沟通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

表达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是面对面还是背靠背,无论近在咫尺还是远隔天涯,有关联的两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信息。当然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亲切微笑意味着喜欢、接受,呢喃软语传递的是一份爱意,吵架对骂中的语音语调、身体语言和所用的文字,是为了表达出不满意某些事情或者不能接受对方的一些言行;不理睬对方则是用沉默表达“我不愿意与你沟通”的信息。所以,沟通的方式也林林总总,绝对不仅限于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对话、书信来往、传真电邮等,吵架对骂、不理睬对方也是沟通方式之一。

沟通的前提条件之二是建立和谐气氛。

和谐气氛使双方感到安全而无须启动自己的保护机制。在这个状态下,脑里前额叶的理性中心(掌管分析思维、理解、解决问题和策划的部分)会更活跃,更能发挥其功能,因而能够导致良好的双向沟通效果。和谐气氛需要我们精心营造,恋人间浪漫的烛光,朋友间惬意的谈笑,父母子女间平静的关怀,商务伙伴间轻松的晚餐,等等,都是有利于有效沟通的良好氛围。即便是在一份不太协调的关系里,也可以找到双方都感到平静愉快的时刻,找到一个舒适、安宁的环境,这时的交流才更有建设性。

沟通的前提条件之三是给别人一些空间。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也因此不能推动另一个人。每个人都只能推动自己。所以,当别人清晰地发出了不想沟通的信号时,我们只可以伸出邀请的手,而无法勉强对方接受。若环境允许我们有所选择,我们可以让对方知悉我们想沟通的意愿,让对方在适当的时候再与我们沟通,这保留了最大的机会。同时,我们有权利为自己做些安排。

沟通的前提条件之四是学会倾听。

沟通是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收进去,并且做出回应。当沟通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倾听将需要用眼睛完成;当沟通用语言的方式进行,则倾听将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进行。更积极的倾听还需要用上嘴巴、心甚至整个人。有了足够的倾听,我们才能清楚准确地了解信息发出方的意思,因而才能够做出最正确的分析、感受,并且做出最符合所需的回应。

卡拉•韩娜馨博士是运动机制学的权威,她研究指出,每个人都有两边脑、两只眼睛和两个耳朵,但在幼时成长的过程中,会发展成主要运用其中的一边。我们都知道左边的脑控制右边身体,而右边的脑控制左边身体。当一个人处于压力下时,非主要运用的一边脑会几乎停顿,而只靠主要运用的一边脑处理事情。

在另一方面,倾听并不是只听到对方的文字及其意思,更重要的倾听是:

对方语言文字背后的信念、价值观、规条和对方对自己“身份”的定位。若有问题、争吵或冲突,真正的原因总是在这里找到。

对方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这些显示出对方的内心状态,尤其是他的情绪感受。嘴巴可以说出很多好听的话,但是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真实地显露他内心的真正立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F今天我要拆的片段出自国际NLP大师李中·莹经典著作《重塑心灵》,李中莹先生最早把NLP完整地介绍到国内,因而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我们惯常的思考模式,创造了我们种种的经验,籍着改变思想,我们便有能力改造生活经验。在书中提供一套清晰可遵循的架构,带你进行一场自我人格的回溯之旅。你会开始明白父母、原生家庭的特质及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何点滴烙印在你的人格上,如何强化了你的思考与应对模式;也只有在更清楚自己的时候,你才可以为自己做出新的抉择,找到更适合你展现的人生剧本,拥有自主的人生。

A《重塑心灵》一书最大的特色是保持李中莹老师惯有的务实与落地的态度。《重塑心灵》一书站在大众的角度,以尽量通俗的语言或接近英文原意的中文重新诠释了惯用词汇。NLP在中国尚不明确的时候,李中莹老师已经做了先驱,为我们指引出一条丰富多彩的道路。

B《重塑心灵》是讲NLP的书,而NLP是很实用的学问,它能够推动一个人快速地提升他的素质,进而享受更大的成功快乐。阅读这本书,我们将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充分享受、完全拥有正面情绪,恰当处理负面情绪;利用大脑工作规律,运用潜意识引导我们相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向;建立和谐的信念系统,改进对待同类事情的想法与做法,化解内心冲突;

NLP认为:沟通是两个人的事,对方走开了你仍在说,说得再对也没有用,就像是对牛弹琴,琴声再好听牛也是不懂的。沟通的效果决定于对方的回应。今天我所选的片段是:沟通的前提条件在明确了沟通的前提条件之后,就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可以促进双方的沟通。

重述知识

学习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学习,你能够了解沟通的前提条件,具体有几个步骤,并把它们熟练的运用到自己与他人的沟通中。

What沟通信息的传递,决定它的效果是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语音语调影响对方听觉接收效果,在引起情绪共鸣上有决定性的作用;身体语言影响视觉、触觉、感觉接收效果,在引起共鸣上有决定性的作用Why你会发觉虽然事情不一定能解决,但是两人都想继续谈下去。坚持用旧的无效方法与人沟通,只能说明你虽然很努力的想去沟通,但你并不在乎结果如何。下面我来跟大家复述拆页的重点内容how

第一步:能有效表达自己信息沟通,是一方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之后,另一方对那份信息做出回应。有效的双向沟通是指我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而对方的回应是我所祈望的。也许对方不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但是乐意进一步了解我的意思,或者提出他自己的意见与我讨论,用双方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例如笑是表达快乐,哭是表达难过,攥拳是表示紧张或者不开心。比如:不会说话孩子用哭闹来表明饥饿和不舒服,会说话的成人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无论用哪种方法,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第二步:建立和谐的气氛。和谐的气氛是沟通双方都觉得放松的气氛,像是刚见面的闲聊、一杯热茶都是为了使气氛变得和谐,卸下双方的防御心理。比如:在沟通前,先讲一些小笑话来活跃气氛,说一些有趣的话来调动沟通双方的情绪都有助于沟通。在这种状态下,沟通双方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有利于建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第三步:有一定的私人空间。有的人交了朋友就想了解朋友的一切,占据朋友的生活,这样是不利于长久发展的。属于自己的不被任何人了解、知道的属于个人的空间。一般有人会把房间、日记、自己的内心某一个角落成为“私人空间”,不被打扰的,可以自己控制的,相对隐秘的空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给他人或自己的私人空间。一个人可以影响另一个人但不能主宰另一个人,我们只需要别人在想要沟通的时候伸出手来接受对方的沟通邀请就可以了。比如:你和对方吵架了,它明确的表明了自己不想与你说话,拒绝和你沟通,这时候你需要给他一些空间让他独处,让他自己想明白。这样才能继续与他沟通下去,一味的逼迫他和你沟通只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第四步:学会倾听。沟通时容易造成一方一直说而另一方无法插嘴的情况,比如:有人和你说一件事,他一直再说,而你一直插不上嘴,这时你可能就会神游天外,这都不利于良好的沟通。倾听是沟通十分重要的技巧。沟通是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收进去,并且做出回应。沟通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当沟通方式是非语言时,我们就需要用眼睛去“倾听”;当沟通方式是语言时,我们则需要用耳朵和眼睛同时进行“倾听”。倾听不止是只用耳朵和眼睛,也指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去感受,才能做出最符合当前状况的分析和感受,做出最合理的回应。

当我们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按照以上步骤会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提升沟通技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意译拆页案例:

在家庭里家人之间需要良好沟通的前提才能使家庭和睦。例如:妈妈用唠叨的话语(第一步),抱怨自己每天为家里劳累的付出,想要家里人适当的表扬一下自己。唠叨多了家里人会嫌弃她,所以妈妈多说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夸奖劳累的爸爸,询问在上学的孩子(第二步),用关心的方式去得到他们的关注。同时妈妈也是要给家人一定的私人空间,让家人有隐私感,不要太过贴合家人,有一定的距离(第三步)能达到更好的沟通前提。也要注倾听孩子和爸爸的话语(第四步),不要总抱怨自己的劳累,爸爸和孩子对家庭也有付出。

现在家庭沟通已经是个很受瞩目的话题,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接下来这个场景

家里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个更年期的妈妈,还有一个不管事的爸爸,这是大多数家庭的成员组合。今天这个场景以妈妈为主要视角讲述:清晨做好早餐的你叫老公和孩子起床,老公还好,孩子显得不情不愿的,但迫于母亲的淫威还是起床了,但脸色明显不好,走路也拖拖拉拉的,拎着书包拿了一片面包就出门了,你看着孩子的背影你觉得有点伤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开始不爱和你沟通,不像小时候一样喜欢和你说话,也不爱围着你叽叽喳喳的,也不陪你买菜逛街。想想和自己和老公的对话也越来越少,感觉和身边的人都没有话聊。

行动指令: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母亲,请你运用今天拆书的内容想出解决的办法。请大家思考并写出详细的解决方法,仔细的记录下来。稍后我会请伙伴进行分享10——15分钟。

 

伙伴分享:

管乐:作为一个日夜操劳的母亲,多数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做家务,没有人可以交流沟通,这就导致了在丈夫和孩子回家时会有很强烈的沟通欲望。过分的倾述被招致家人的嫌弃,这时就需要改变一些。在老公回到家里时适当的令其放松,一杯热茶或是一部轻松快乐的电影都是有利于放松和缓解低气压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也很重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需要自我的私人空间,不要孩子一到家就追着他问这问那,稍稍的退开有助于更好的沟通,孩子会很乐意和你讲他想对你说的事。慢慢的孩子就会敞开心扉,让你可以和他更进一步的交流。在工作和学习中一定会有一些不满,这时你只要认真的聆听他们说的话,让他们把想说的说完,再像开玩笑一样说出你的所见所闻,这样就不会有你说你的他说他的的尴尬感了。

 

 

总结: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更有效的沟通。希望大家可以明确这次的拆书感悟并应用到实际。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