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刘珊珊,本次的活动发布是由我来完成的,能够为大家服务,非常的开心。同时也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的办公室,我们一起拆书一起成长。今天来的朋友比较多,我分为两组:
我左手边是一组:安老师、姜涛和胡老师;
我的右手边是一组:任老师和赵小茜。
F(特征)
书中的理念“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是这本书旗帜鲜明的非常有特点的理念。这本书不准备做真理候选人,也不准备开山立派,只希望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你,能看到这个世界上的光。而当你看到光,希望你有能力成为一个走入光明的人。
A(优势)
这是古典老师继《拆掉思维里的墙》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在之前给与了很多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再次给予了实用的可操作的工具和流程,让你可以按照书中所述,去发现实现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并且去实现它。通俗易懂,简单易行,是这本书帮你成长的突出优势。
B(利益)
如何才能越过现实和理想的鸿沟,找到和进入自己希望的人生?就是这本书能直接帮我们解答的问题。生涯是一门探讨人们如何在现实中生存、生活和生长的学问。职业是人们实现生涯目标的手段之一,成功也只是幸福的副产品,生涯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人们发展自己的人生。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兴趣金字塔这个概念。
兴趣分为三个阶段: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和志趣。感官兴趣很好理解,就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冰淇淋甜、火锅辣、衣服好看、名车拉风、志玲火辣基本都属于这个类型的兴趣,这是我们最原始的兴趣。感官兴趣让我们当时很爽,却又无法让我们集中在任何一个事物上,形成能力。
自觉兴趣也叫乐趣:幸好作为高级动物,我们发展出更高一级的兴趣——在情绪参与下,把兴趣从感官推向了思维,由此产生了更加持久的兴趣——自觉兴趣。自觉兴趣是认知行为参与的兴趣。我们惊叹星空的美丽后开始描绘星座,这叫天文学;我们在吃饱饭后继续思考人为什么吃饭,这叫哲学;我们吃了好的然后对怎么做出来的开始感兴趣,这叫烹调;我们在骂完贪官和社会后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叫社会学。
自觉兴趣比感官兴趣更高级,第一个理由是思维的加入,这让我们的兴趣可以更加持久并定向在一个领域,从而在脑子里形成回路,产生能力。而能力又反过来让我们能体会和学习更多。“能力-兴趣”的循环,让我们慢慢精通某项能力,打开世界。
有趣的人往往懂得主动发展更高层的直觉兴趣——兴趣推动学习,学习带来了行动,在行动中发展出能力,能力又发展出更大的兴趣。你学的越多,你能感到的乐趣就越大,这就是有趣之人兴趣持久的秘密。
养兴趣和养花一样,有人养什么活什么,有人养什么死什么。关键是让兴趣与能力循环。
自觉兴趣更高级的第二个理由是,它能使我们不再依赖外界刺激,可以自觉把控。当我们把兴趣的源头从外求转为内寻,我们就有了一个让自觉变得有趣的内在源泉,自得其乐的人最无敌。
潜在兴趣也叫志趣
感官兴趣和自觉兴趣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兴趣广泛,玩什么像什么,而有些人什么都不感兴趣也做不好。你如何解释那些持续一生的兴趣?那些推动丁俊晖打出上百万次杆、巴菲特读了50多年的年报、丰子恺长达46年画出《护生画集》的强烈而持续一生的兴趣,仅仅来自主动的学习吗?
不,这群世界级的高手在自觉兴趣之上,发展出一种更加强大而持久的兴趣,去对抗高手之路上世界级的重复和倦怠。这就是人类最高的兴趣等级:志趣。志趣的秘密不仅在于有感官和认知能力,还加入了更深一层的内在发动机——志向与价值观。
前面起到过,持续投入的自觉兴趣带来知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知识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一个人越是强大,诱惑也就越多,那么到底哪个自觉兴趣能够真正成为永不会满足的自觉兴趣,带领我们穿越无常的一生?
答案就是:符合你志向与价值观结合的那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志之者。上天给了我们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天赋,却留给我们无数的机会和诱惑,志趣让我们坚定地专心。
严格来说,志趣已不仅仅是兴趣,那是我们把感官兴趣通过学习变成能力、通过能力寻找平台获得价值、在众多价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种生涯的管理技术,是一个人在不确定的命运中能跳出的最坚定的舞步。如果一个人能有这样一个兴趣,无论成败、认不认同、生死,都无法动摇他的乐趣,这是我们养大一个兴趣的终极目标。
理解了兴趣金字塔,就很容易知道如何养大一个兴趣:
兴趣饲养三步法:
第一步,让自己先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获得兴趣的第一步动力。
第二步,在感官兴趣还没有消退时,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感官兴趣进化到自觉兴趣。
第三步,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把这个兴趣和你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别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太高,以免产生失落感。
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兴趣就会慢慢固化下来。
比如说你要培养锻炼减肥的兴趣,第一步最好是去一群身体健康的人——最好以前是和你一样的死胖子——身边待着,让自觉饱受刺激;翻出大学毕业时穿的衣服,让自己饱受刺激;偶尔生一场病,让自己饱受刺激……
总之,有一天你认定这样下去快不行啦,这时候,你冲出去跑步,三圈以后心跳加速,回来吹冷风还感冒了一次。一个兴趣就这么被你养死了。
这时候,你应该做的第二步是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发展直觉兴趣。知道自己的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了解大部分人是如何减肥的,知道什么减肥方法不靠谱、什么好一些,了解适合自己的方式、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一直到自己切实想根据这些知识动一动为止。
于是你买了一个体重计,计算自己每天摄入的热量,知道吃什么不吃什么,现在你热情满满的准备锻炼啦。但是在开始之前,请务必执行兴趣饲养的第三步:找到一个把成果和价值观链接在一起的目标。要记得这个目标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要与你真正看重的价值观绑定,第二是不要设计的太难以至于有挫败感。
比如说我每次要减肥总是没有动力:第一,因为我不太在意外表(太漂亮了对讲课不好啊,人家看不到我漂亮后的智慧啊,我总对自己这样说);第二,我觉得浪费的时间,还不如看看书呢。看出来了没有?智慧为上是我的重要的价值观。
一直到有一个理由说服了我:如果每天锻炼一小时,人能多活5-10年,这应该是赚到了-人应该越老越智慧,所以我其实是赚到了更多的智慧时间可以思考。同时,锻炼能让我每天精力更充沛,更好的看书和工作。价值找到了,再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比如一个月减五斤,先做两个月,健身的兴趣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同样的兴趣饲养攻略,我们审视下为什么很多人想“学好英语”,却永远没有真的成行。反观很多不会英语却被丢到英语环境里的人他们为什么都迅速学会一口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英语?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安老师:第一是因为他们没有被真的刺激到,“学好英语”顶多是一个“我应该学好或者“我渴望好一点”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真实的、浸泡式的体验,一个清晰的、可见的愿景。所以一旦刺激消失,他们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第二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的研究关于英语学习的各种观点和理论,找到自己想要付诸行动的。今天听听美剧后天学学语法,不成系统,也无法进步。第三最关键-他们有些学了也无用武之地,没有价值的兑换。有些目标定的太高,如“一年之内学好英语”,但是什么叫学好?多好才叫好?这样的目标即使你背过新概念4也没法达到。所以,他们的兴趣无法持续长大。 赵小茜:反观很多不会英语却被丢到英语环境里的人他们为什么都迅速学会一口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英语?因为第一他们有被刺激的环境,第二有足够的学习机会,第三是他们的英语能马上兑换出价值。而作为初学者,国外其实有比国内更更宽容的环境,他们也不害怕讲错。集齐感官、知识和价值兑换机制这三种维生素,每个人都能养成一个自己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