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张鹛,一名阅读爱好者,拆书帮的忠实会员。今天我拆解的主题是“如何增进沟通的默契”,片段出自《沟通的艺术》第125页。这是一本畅销40载美国沟通教材,再版14次,拥有超过200万的读者。作者阿德勒和普罗科特是美国大学教授,这本书从“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个层面讲述了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书中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解析,又有生动有美剧、电影和真人秀案例分析,非常值得一读。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我们在人际沟通当中,常常会受到一些错误知觉观念的影响,比如“先入为主”、“投射效应”、“定势效应”等等,从而导致与他人沟通时产生一些误会。为了避免沟通的误会,克服这些知觉错误,可以使用“知觉检核”的方法,这个方法在人际沟通特别是亲密关系的交流中非常适用。知觉,是指我们对外界的人、事、物的感受和认识。知觉检核是指对我们感受到的人和事的认知进行检查与核对。它包括三个步骤,“一知-三觉-三核”,具体来说:
1.感知:讲述你感知到的信息 (我看到你。。。)
2.觉悟:表达你的多种理解(我觉得你的感受或原因有哪些可能)
3.检核:请求对方的澄清原因(你真正的想法是怎样?)
我们沟通中运用“知觉检核”,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举个例子:
有一天晚上,我吃过晚饭才回家,在家准备收拾桌子时,看到桌上的盘子里装着半张手抓饼,上面还有煎蛋和青菜,于是我问孩子:“怎么又剩下这么多饼?这是浪费粮食呀!”孩子听了有些不高兴,她对我说:这个饼是我自己做的,我是想留给你吃的!”听了孩子的话,我顿时心里一阵愧疚,我想刚才的话真是误解孩子了!
如果运用知觉检核方法,我会先问孩子:“宝贝,我看到桌上有半块饼,你是不想吃了?还是想留着晚些时候再吃?你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
下面我们进入【A】环节。首先我将小伙伴分为两组,每组3-5人。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我们今天通过这个拆页,了解了沟通技巧“知觉检核”的三步骤。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你有没有和家人沟通时,习惯按自己的直觉就草草作出判断呢?请结合今天的片段拆解,换一种沟通方式,按“知觉检核”三步骤的方法表达你的想法。
我们可以在小组内先分享自己过去“先入为主”类似的沟通经历,然后尝试运用知觉检核的方法沟通,我们的分享时间为4分钟。下面我来邀请**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
听了我今天的拆解,相信大家对“知觉检核”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请大家结合以下场景,运用“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练习表达,请在便签纸上写下来。练习时间三分钟。
场景:你看到妈妈这几天笑容很少,看起来心情不太好,从前你会说:“妈妈,你不高兴了吗?谁惹您生气了?”,那么如果用知觉检核的方法,你会怎样做呢?
好的,我们请马克图布分享一下他的经历:
近期马克接到一项重要工作,他安排下属小丽去完成,可是小丽的工作却没有达到要求,马克很生气,小丽也很委屈。可是后来马克了解到不全是小丽的原因,对后悔之前没有了解情况就做出判定,委屈了下属。听课“知觉检核”以后,决定今后要多加练习运用一知二觉三检核的步骤去沟通。
今天我跟大家介绍了“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讲述感知到的信息;
第二步:表达你的多种理解;
第三步:请求对方澄清原因。
希望大家在今后在与亲人和朋友沟通时能够多运用到知觉检核的方法,正确理解对方的行为,让沟通更畅通、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