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野狸,一个致力于成为三级拆书家的新媒体人。今天来过3-1。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完这个拆页后,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符合深度工作要求的工作习惯,并不断实践,使工作效果最大化。
【图书介绍】 S:上班的时候经常发生这种事吧?正在专心写方案文件,电脑上突然弹出双十一的广告让你领红包,而工作群不停地有消息提醒,领导又另外吩咐了一件事情,需要马上完成。
Q:你一般会怎么做呢?优先完成领导分配的活,还是处理同事需要你回复的消息?还是直接忽视这些打扰?
C:如果继续写方案,一旦错过紧急消息,可能会造成一些损失;如果停下来处理事情,写方案的思路就断了,很可能还会加班。如果没法快速选择,心里烦躁,反而弄得自己很忙绿但又没效率。
A:这些情况,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应对?在这本《深度工作》里,作者卡尔·纽波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无论你是固定地点办公,还是需要经常出差,都能找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方法,制定固定的工作习惯,创造深度工作的机会,合理地安排工作节奏。
本书作者卡尔·纽波特是美国的畅销书作家、人气博主,他创办的博客“学习黑客”,专门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在美国大受欢迎。2016年《深度工作》出版发行,当时就占据了亚马逊美国网站的职场励志书榜首。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代,作者提出的深度工作原则,一方面能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深度思维的能力,工作也变得更有价值和乐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拆页吧。 |
【拆页】
习惯化
人们对于那些利用头脑创造有价值事物的人经常忽略的是,他们很少会打乱自己的工作习惯。我们来看看普利策获奖者、传记作家罗伯特 ·卡罗 (Robert caro)的例子。2009年的一份杂志档案透露 “卡罗纽约办公室的每一英寸空间都是按规则来布置的”。他放书的位置,他堆放笔记本的方法,在墙上张贴的东西,甚至穿什么衣服到办公室也都一样:所有一切都形成了特定的习惯,在卡罗的漫长职业生涯申只有很小的变化。“我培养自己变得有条不紊。” 他解释说。
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也保持着类似的严格工作安排。他的儿子弗朗西斯后来回忆,这尔文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然后去散一会儿步。然后他会独自用早餐,从8 点到9 点半在书房工作。之后的一小时用于拆阅前一天的信件,而后从10 点半到中午又会回到书房工作。经过这样一段工作之后,他会沿着既定的路线从花房开始,沿房周围的路走圈,深入思考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想法。直到想出满意的答案他才会停下来,宣告一天工作的结束。
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毕的小伙伴可以示意我一下,谢谢。请大家开始阅读吧。
好的,大家应该读完了。这个拆页读起来应该很轻松,主题是“习惯化”,还有两个小案例,第一个介绍的是普利策获奖者作者罗伯特的习惯,接着介绍了《物种起源》作者达尔文的习惯。
可能有伙伴会好奇,明明要介绍讲深度工作,怎么突然提到了习惯?
别着急,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深度工作的含义,大家可以记一下要点:深度工作意味着,人体达到深度繁荣状态,也就精力充沛,能量满满;能够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产出效率达到巅峰,创造更大的价值。 【排除异议】 深度工作状态,不仅仅可以用在工作,当然,也适用于安排业余时间的情况。如果有套路创造这种条件,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就好了。“习惯化”,就是作者给出的一个套路。 在讨论如何通过“习惯化”做到深度工作之前,大家想想,要达到深度工作的状态,是不太容易的,对吧?所以我们需要确定主体---人。你根据自己的工作类型做出判断,本人有深度工作意愿,且愿意为之努力。今天的拆解内容,就是为这部分人而准备的, 【why】 通过拆页我们也能看到,作者没有讨论像天赋、灵感这样不可控的因素。而是注意到,不管是达尔文、还是罗伯特,他们都有一套固定的工作习惯,而且很少会打乱它们。遵循着这些习惯,他们能有条不紊,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习惯化有两个好处: 1.可以减少阻力,让人快速过渡到工作状态。 2.在进入深入工作状态后,习惯能让人把这种状态维持更长时间。
那么究竟怎样制定习惯化规则才更有效呢?就拿我想学车这个事来举例吧。
【案例/对比】 考完科一之后,我想在年前拿下驾照,我就制定了一个计划----以后有时间的时候,我就请假每天早上8点到9点去练车,两个月内肯定能搞定。这样算一个习惯化的制定吗?我想你会说不是。什么定义是“有时间的时候”?这是没法判断的,这样没办法养成一个练车的习惯,更不用谈进入深度的状态。 如果我这样来定,根据我的工作节奏,每周一三五都不太忙,那我就计划未来一个月内每周一三五的8点到9点去家附近的练车,连续4周,应该能完成科二。这样在未来一个月养成练车的习惯。这样应该比第一种状态好是吧?那么他们的差别在哪里呢? 【how】 这就是从拆页里可以拆解出来的套路,要制定合理的工作习惯,一共三个步骤,大家可以记下来:
1、在哪干?干多长时间?也就是确定固定工作场所和确定的工作时长,就像达尔文那样。像书房这样的地方,能让深度工作效果加倍;有了时间起止,工作看起来就不会无休无止,在确定的时间段内,能更好地专注在工作里。 2、干什么?怎么干?也就是,要有固定的工作规则和程序。比如确定要写方案的时间段,你可以规定自己不使用社交网络、不和同事说话等。这样能让你在确定的时间内,不必一直思考自己该干什么,避免时间的浪费。 3、创造舒适的环境,然后吃点什么?喝点什么?物质支持是很重要的,咖啡能让大脑保持清醒,而独自不饿才能精力充沛,而且吃喝的动作也能提醒你可以开始深度工作了。舒适的环境因素,比如整洁的书房、花园等,可以让你的精力耗费到最低,就像罗伯特那样,物品如何摆放都有自己的习惯。
【强化讲解概念】 这样设定的习惯,因为有了规则和程序,而物质、环境、时间、要做的工作等都是这样明确,让我们不需要浪费心理能量,去清理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减少进入深度工作的阻力。在一个时间段内,更加持续专注,让深度工作效果最大化。
【适用边界】 其实,优先考虑深度工作是一种负担。想要确定一种正确的适合你的习惯,首先你要清楚,没有哪一种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习惯取决于个人需要,也取决于你从事的项目类型。这里其实涉及到书中的几种深度工作模式的概念,我们以后再讨论吧。
另外,对于的工作习惯,我们要谨慎建立,严格遵守,才能达到效果。 |
【小剧场】 接下来是要请大家编一个小剧本,几百字就行,需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大家可以用笔记一下。 ·你需要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当时人物的对话,动作等, ·其中部分对话涉及“习惯化”内容,可以是举例告诉另一个人自己的习惯,也可以是教给另一个人如何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习惯,自己讲述它的重要性。 |
给大家五分钟,把故事写在纸上,五分钟后会邀请一位小伙伴起来分享一下他的剧本。
【案例一】
高捷:下个月,药山说他想参加亚太冰上比赛,应该怎么去运动,我就说,去健身房啊。药山说“我没那个习惯”。我说“我可以给你制定个计划。”药山“说来听听”我“你看,你这胖,按照你的工作状态,一周去三次没问题,每次呢吃了点东西保证精气神再去,每次去都最好是晚上7:30到9:30两个小时,不管是走也好跑也好,跑步机要达到5km。”药山“恩,听起来不错。”
千尘:下个周我要准备写作,就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养成合理利用时间写作的习惯。那我就每天吃点水果,提醒自己该写作了。在客厅的书桌前,以很舒服的姿势开始,确定一个小时的时间,前半小时搜集素材,后半个小时写。
好的,很感谢伙伴们的分享,相信大家通过编故事呢,能对今天的习惯化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也希望有感兴趣的伙伴,在拆书结束后继续讨论分享,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