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戴敏捷,一只敏捷的袋鼠就是我。3个标签,互联网运营工作者,喜欢旅游,正在学习新媒体知识。工作中的我比较严谨,同事都说我逻辑性很强,其实这都是可以锻炼出来的。生活中的我是一个不喜欢购物的人,喜欢读书和年长的人聊天,通过和他们聊天自己会明白很多之前想不通的事情。接下来说说我对拆书和拆书帮的理解。拆书其实是一种帮助成年人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学习方法,重点在于通过便签读书法RIA将知识和自己的经验关联起来,从而内化成自己的并采取具体的实际行动。 拆书分为2种方法,一种是个人采用RIA内化知识并应用,另一种是拆书家组织一场现场学习,通过拆书家的引导带领大家将知识拆为己用。“拆书帮”则是拆书法爱好者们的社群,目的是帮助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一个任务做到一半被打断,然后去做另一个任务,然后又被打断,又去做另一个......这里有个至关重要的事实是:如果你是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思考时被打断,那么你的“损失”和懊恼就会非常大;相反,如果你是在抄写一篇文档这种不动脑子的活,那么即便是频繁的中断也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我们能选择好合适的中断点,中断就并不可怕,切换任务的损失也可以降到最低,如果说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的部分。为此我提出了一般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
即:中间是核心思考区(认知复杂度最高),两侧分别是支持性思考区间(认知复杂度较高)和操作性动作区间(认知复杂度较低)。
想象它是一个金枪鱼三明治,它的中心部分是金枪鱼肉泥,吃下这个部分的努力称为“核心思考区”。事实上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吃下”,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补充性的工作了(即操作性动作区间和支持性思考区间)。
what:
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任务中断点。任务中断点指的是任务可以被打断的时间点而任务的进度又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在处理任务的时候,经常会被其他任务所打断,导致我们在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多次切换,貌似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仔细想想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完成,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工作效率低,那么如何有效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how:
需要我们评判一下什么时间任务可以被打断,建议大家采用以下办法:
1.分解任务。区分出哪些部分需要深度思考,哪些部分需要寻找外部资源支持,哪些部分是不需要思考的机械性操作。
2.合理安排时间。深度思考的部分安排完整的时间去处理,不被打扰;其余两个部分时间安排随意,可以随时中断。
why:
通过区分出不同的任务部分再进行合理地安排时间,有效管理任务中断点,保证最重要的部分顺利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工作的按时完成。
A1:
结合片段谈谈大家有没有过的这样经历,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经历。上个月领导安排我们做本产品线18年发展规划的ppt,我负责的那部分主要是17年取得的一个成果展示。当时在做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是想到一点内容做一点,中间还老被客户电话和同事请教问题所打断,最后临近截止日期差点没有交上去。反思这件事情,我在拿到任务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先把任务进行分解,即区分出需要深度思考的部分是整体框架结构,更没有集中时间先做这一部分,最后差点没有按时交付任务。
A2:
现在也请大家规划一下之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如何运用今天的方法去有效地管理任务中断点,顺利地完成任务。先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规划。
1月30日之前我需要给我们的一位客户做一份全年运转情况的报告,为了能够不受其他任务的干扰,及时完成这项任务,我计划如下:
1.在18日先把任务进行分解,即报告的整体框架是最主要的,需要深度思考;然后是内容素材的收集工作,属于寻找外部资源的支持性部分;最后是文档的排版工作,属于机械性操作部分。
2.安排时间。针对框架的整个构思需要挑选一个完整的时间,在1月19日进行(数据方面,如:交易额,订单量;还有举办的市场活动这2方面),提前屏蔽干扰信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写。
3.框架完成之后,工作基本完成一半。1月22日-23日进行内容的收集并进行填充,1月24日进行文档的排版,中间有其他任务也不会因为思路的中断而需要重新构思,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降低了任务中断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