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小强升职记》 所属活动: 武汉珞珈分舵2018年第1次活动街道口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对时间管理进行有效评估。 学习目标: 学习者掌握对个人时间管理的有效评估。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钟启宇,启发的启,宇宙的宇。参加了RIA训练营,让我对便签读书法有了浓厚的兴趣。我来拆书帮,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供众演讲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我期望,在这里,今后在各种场合,自己的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表达越来越准确。我也愿意看到,通过不断的拆书练习,最终能为一名优秀的拆书家。


拆书和拆书帮的介绍
谈谈我对拆书的认识。拆书是,把书中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即把知识拆为己用。知识如何才能转变为自己的能力,那就是运用便签读书法,便签读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便签读书法一般用3个便签,当你在书中看到一段文字让你心动或有所启发时,你拿出第一张,用自己的语言重复这段文字的内容,然后用第二张便签,写一个和这段文字相关的过往经验,可以是你自己的,也可以是你听说的。第三张便签,写出这段知识你未来怎么运用,用在什么地方,想解决什么问题。
那“拆书帮”又是干嘛的?拆书帮是一个学习爱好者的社群,在拆书帮,我们运用便签读书法将知识拆为己用。拆书帮同时是一个提升拆书技能的公益性组织,它不是商业培训机构。你可以自己用便签读书法阅读书籍,也可以加入到拆书帮官方认可的任何一个分舵,练习你的现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摘自《小强升职记》,第4页。

老付和小强打的赌:看看你浪费了多少时间

1. 先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分别花费在集中精力工作无意义浪费时间真正的休息上的比例,比如50%30%20%

2. 然后在纸上写下自己对集中精力工作无意义浪费时间真正的休息的描述。比如:

1) 集中精力工作:心无杂念;进入忘我状态;效率很高。

2) 无意义浪费时间:打开浏览器漫无目的地乱逛;和同事联机游戏;在办公室侃大山;无法集中精力;烦躁不安。

3)真正的休息:打个小盹;到楼下散步。

3. 连续5个工作日每隔一个小时记录下自己究竟处于集中精力工作状态、无意义浪费时间状态还是真正的休息状态。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21点结束。

4. 周六上午统计一下在70个小时中集中精力工作无意义浪费时间真正的休息三种状态所占的时间比例。

你觉得你的比例会是多少?老付问小强。

嗯,我觉得差不多也就是50%30%20%小强说。

我赌你无意义浪费时间70%以上!老付很自信地说。

不可能吧,这和我预期的30%相差也太远了!好,我赌!

那咱们击掌为誓!老付扬起了手。

啪!一个响亮的击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本文片段是评估自己时间管理状况的经典操作方法。

一般来说,个人很难承认自己的时间管理效率低下,都认为自己是勤奋工作、忙忙碌碌的好员工。不对比客观事实,是不可能清晰了解时间管理状况的。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状况进行评估,是改变时间管理行为习惯的开始。

     第一步就是按照自己感觉估计自己的时间管理状况。把自己的时间按照三个类别——集中精力工作无意义浪费时间真正的休息时间来估算比例组成。估算后一定要写出来,用笔记录下来。

第二步就是给三类时间下个描述性的定义。个人要清晰描述集中精力工作无意义浪费时间真正的休息时间的标准或表现形式。比如说,“集中精力时间”,你可以这样做个描述性定义,无人打搅,专心做工作;没有顾虑,没有放不下的心思等。对照自己制定的标准,避免模棱两可,不知道某类时间如何归类。

第三步,对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进行归类记录。

第四步,统计自己时间管理的数据,得出三类时间的使用比例。对比自己主观估计,发现时间管理的主客观评价差异。

文中使用了连续统计5天的方法,避免了偶然性,增加了数据的说服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参加了几次拆书帮的线下活动,感觉每位拆书家都非常厉害,我希望像他们一样做漂亮的现场拆书活动。我选了一本《小强升职记》的书来阅读,做拆书的准备工作。2017年底,学校目标管理总结、汇报等大事情也结束了,最近工作不是太忙,想把读书作为这段时间的重点事情来做。我把书带到办公室,想利用空闲时间消化掉这本书。可是,过了一周时间,也没有把它读完。什么原因呢?我陷入思考之中。是书本身毫无趣味?显然不是,这本书对我很有启发,很有针对性,故事性也强。是我花的时间不够,要十天,半个月时间?这也不是我能接受的原因。我记得,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一两天可以看一本小说的,显然,当前的进度太慢了。我再次重新读我节选的这段文字,隐约感到应该是我的时间管理出现了问题。我以为自己很勤奋,很认真地读书,事实上并非如此。

那么在过去的这一周里,我做了什么呢?我坐下来认真回忆了一下。首先,我的主要目标是读书。其次,工作上主要完成了一次宿舍安全检查,参加了一次冬季长跑活动的开幕式,值了一次晚班。这加到一起,也没有花费多少时间的。其三,还有其他事情吗?无非就是接了三次孩子放学。那么我的时间都到了哪里呢?第一天,一进办公室对面的同事就跟我寒暄上了。讲了他周日带着岳父到武汉光谷绿地新城抢房子的经历,说现在武汉的房子如何被炒成“秒光”、还要什么“茶水费”,托关系什么一大堆我听都没听过的内幕爆料。他劝我抓紧投资某某区块,给我看他收藏的房屋信息……。话题结束,词语冷清后,我也打开了电脑,登录了QQ、微信,一堆堆的信息扑面而来,有学生提问的,有教师抱怨教学设备故障的,有领导工作布置的留言,还有什么朋友圈各种“晒”的......一一浏览回复后,开始打开学校网页浏览网上的新闻和工作安排信息。很快一上午过去了。中午休息后,下午上班工作碰头会等等常规工作。第一天的看书大约是四点后才开始,中间也总被电话、同事的言语搭讪打断,看了一句,又忘了什么意思,再回过头来读,读书只能是开了个头。第二天,有其他同事来谈事情,无关痛痒的闲扯后,我又习惯地上了网络,浏览新闻和网站。看书也是放在下午,下午五点还去接了孩子。第三天有长跑开幕式,第四天有安全检查,第五天跟前边的差不多。每天晚上跟平时一样,做饭,检查孩子作业,看电视等,没有看书的习惯。可时间过了一周,我的书没有读完。我的效率怎么这样低啊,这让我对自己很不满意,是时候对我自己的时间管理状况进行认真评估了。

    

 

A2:现在用文中的操作方法来评估自己的时间管理状况,我将这样做:

我发现,我也很忙,但是似乎效率不高。我会按照文中的方法来评估一次自己的时间管理状况。

首先估算自己“集中精力时间”“无意义浪费时间”和“真正的休息时间”这三类时间的使用状况。在记录本上记下来。

然后给三类时间下个描述性的定义。也写在记录本上。

从下周一开始,准备好随身携带的记录本、笔、腕表,打印好五天的时间使用记录表,从8:3021:30,每1小时记录一下自己的状况。我邀请我的女儿作为我的监督员,每晚在21:30左右检查记录表的完整性。如果有时间拿不准到底属于哪一类,就统一放到“无意义浪费时间”类别里。连续记录5天,周六汇总。然后,分析出三类时间的比例,做出自己时间使用状况的报告,对照自己的估计值,看有多大差别,是否会出现小强那种“无意义浪费时间”和“集中精力时间”比例颠倒的恐怖结果。

这就是我评估自己时间管理状况的计划,我将下周一800开始实施。也希望伙伴们与我同行,一起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状况进行有效评估。以便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