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很开心能和大家共同进行今天的拆书活动,我是李东宝,李是木子李,东南西北的东,宝贝的宝,我是二个孩子的父亲,一家儿童服饰连锁店老板娘的丈夫,还是一个初级创业者,因为在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店铺经营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很多年轻父母在子女的成长引导上无从下手,因为我们从自己父母和周边过来人那里得到的经验,已经远远不足,因此希望通过拆书,学习自我成长,也通过拆书,学习如何在推广品牌的同时,加入父母成长教育的方法,促动更多的年轻父母学习自我成长。在座各位有第一次参加拆书帮活动的,请举手!好,新参加的伙伴,可能不了解拆书帮和拆书活动,现在我给这些伙伴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什么是拆书呢?拆,不是将书拆散,而是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运用。
学习的方式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已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
好的,介绍完拆书,我们进入今天的拆书环节,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原书拆页,读完请举手示意一下。
【拆页选自书籍《父母效能训练手册》P97-P98】
用“积极倾听"为婴儿提供帮助
有太多婴儿的父母没有使用“积极倾听"去检查他们的解码过程是否正确。他们跳过了这个过程,直接采取某种行动来帮助孩子,而没有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
迈克尔在他的小床上站起来,开始呜咽,随后大声啼哭。妈妈让他躺了下来,把他的摇铃递给了他。迈克尔暂时停止了哭泣,随后把摇钵打到了地上,开始哭得更加响亮。妈妈捡起了摇铃,坚定地把它放进了迈克尔的手中,严厉地说:“如果你再把它扔出去,我就把它没收。"迈枷 克尔继续哭泣,并再次把摇铃扔到了床外。妈妈打了他的手。迈克尔现在开始号啕大哭。
这位母亲做出了一个假设,认为她知道宝宝需要什么,但是她没能“听到"宝宝“告诉"她,她的解码是错误的。如同很多父母一样,这位母亲没有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来完成整个沟通过程。这样就会在将来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以及孩子的情绪问题。
很显然,孩子越小,父母就越无法指望孩子自己的资源或能力。这意味着在较小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父母更多的干预或投人。众所周知,父母必须准备奶粉、换尿布、给孩子盖被子、给他掀开毯子、移动他、抱起他,摇晃他、拥抱他,以及其他上千种事情,来确保他的需求不会得不到满足。这也意味着要花时间陪伴孩子一一大量的时间。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需要父母几乎随时陪在身边。婴儿需要他的父母,而且是不顾一切地需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科医生强烈坚持让父母在孩子最初几年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陪伴着他们,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非常无助和具有依赖性的。
但是仅仅陪在孩子身边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有效且准确地倾听孩子的非语言交流,以便理解孩子的想法,并在孩子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有效地满足他的需求。
Ok,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读完了原文片段,现在再由我来分享下对这个片段的理解:这个片段说的是孩子的婴幼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我们通过积极倾听来了解那些表达孩子独特需求的信息,从而了解如何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父母没有积极倾听而有效满足孩子的需求,随着孩子的成长将会产生了极大的情绪问题以及亲子关系的恶化,那么我们如何通过积极倾听来满足孩子的独特需求呢? 1、花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并有效且准确的倾听孩子的非语言交流,以便理解孩子的想法,并在孩子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有效的满足他的需求 2、避免直接采取某种行动来帮助孩子,而没有找出真正的问题 3、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完成整个沟通过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
A1
例1
下面我说二个现实生活中我遇到的真实事件,这件事情发生在我的小儿子哩哩14个月的时候,哩哩平时在家里洗澡都很喜欢,而且很配合,有几天在奶奶那里住,奶奶那里是有一条走廊的老房子,因为夏天我们就拿一个大盆子放在走廊帮他洗,第一天很顺利的洗完了,从第二天开始怎么也不肯下到盆里,我们当时就认为第一天很好,后面不愿意是因为他不乖,然后是硬压着他洗了三天,洗的过程中都在哭闹,而没有积极去寻找他不愿意的原因,第四天外面有些起风,奶奶就说到屋里洗,到了屋里他不闹了,第二天我就试了下先放走廊,他还是不肯,然后搬到屋里就没问题了。
例2
还有一件事情发生在他14个月的时候,哩哩平时吃饭我们都给他准备了专门的宝宝椅,只要到了吃饭的时间,把他抱进这张椅子,他也会很配合的坐下去吃饭,有一天早上准备好早餐,我对他说:哩哩,来吃旺旺了(我们对食物的叫法)。然后他也很快就过来,但是当我抱他坐进椅子的时候,他就开始挣扎,放不进椅子里,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把他放下来,看着他,问他:哩哩,怎么了,他手指向玩具区那边,然后还是不断说,不要不要,我走到玩具边上,拿了三、四样玩具问他是不是要这个,都不是,这时我看到我手机,问他是不是要听儿歌,因为之前吃饭没有给他听过儿歌,他点点头,我把手机放到椅子上 他就很配合的坐进去吃饭了。
A2
以上是我根据原文片段而找到的二个自己的案例,现在我要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标:倾听和解读排便需求)
(1.长时间陪伴和观察:)就是哩哩对拉大便很抗拒的情绪,不愿意被抱着拉大便,还会在憋不住而拉在尿不湿里的时候哭闹,便后肛门经常会有血迹,因为大便硬。
(2.协助孩子自己来)我现在计划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9点给他吃水果和酸奶,解决大便硬的问题,上午再给他买一个宝宝用的动物坐便器,同时在他习惯大便的时间更加注意,发现有大便的意思,马上带到坐便器上,
(3.控制好双方情绪:) 再给他喜欢的玩具或看卡通片,这时我也控制好我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他长时间不拉或拉在尿不湿里而生气,这也会导致哩哩更哭闹,然后按这个方法坚持做下去,直到排除哩哩对大便的抗拒情绪。
哩哩再过6天就19个月了,一直是由我们夫妻自己在养育 ,我们还会一直坚持自己带在身边,这样长时间到的陪伴会让我们更准确的倾听和解读哩哩的需求。
好的,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