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拆掉思维里的墙》 所属活动: 青岛知行合一筹备分舵0105现场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让生命开始对你感兴趣 学习目标: 做有趣之人,让生命开始对你感兴趣

开场:

伙伴们,大家上午好!非常开心再次来到我们青岛分舵线下活动的拆书现场。我是大家的组织长老刘珊珊,今天我继续拆2-2.这是我第三次拆2-2了,感谢老师们给我的指导,也希望这次拆书可以顺利通过!今天来了两位老师,胡老师和李老师,感谢两位老师的陪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如果做一个有趣之人?这个话题我是非常有感触的,所以今天的2-2,我还是用的这个话题。

环节

现场时间

准备内容

学习目标

教会你如何做一个有趣之人?

图书介绍

1分钟

F(特征)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是生涯规划的一本教科书,也是告诉你如何获得幸福的一本书。这本书的特点是别的书籍在告诉你如何获得成功,这本书告诉你如何获得幸福。本书的作者曾经是新东方的名牌讲师,本书更是获得了俞敏洪、徐小平、毕淑敏、张德芬的鼎力推荐!2016年首次出版,至今已经多次再版。古典老师更是被读者称为新一代人生设计大师、成长教父。

A(优势)这本书的优势是通俗易懂,容易落地。读起来流畅有趣,引人入胜,书中几乎没有纯理论的概念,都是针对各种职场现象给出的锦囊妙计。这是一本阅读时充满激情,放下时开始行动的好书。

B(利益)

阅读这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打开梦想的窗,走出生命的困境,加速人生的巡航。古典老师基于他的师生互动、咨询实践,以及作为青年人用自己的生命感悟的这些文字,一定能够打动你和我,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迪,使得职业咨询、人生发展这个宝贵的理念和实践,更多地造福青年一代。

R

阅读原书拆页

2

分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2

 

 

 

 

2

分钟

本次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做一个有趣之人这个话题。

预防异议

一、很多朋友会说,有趣之人不就是风趣幽默、想法奇特,做法出乎意料,总是能哗众取宠的那种人吗?

我们今天说的有趣,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说的有趣之人是指你能找到自己的天赋和优势之所在,然后在此基础上快乐的工作,同时获得越来越丰厚收入的人。

 

二、大家也有可能会觉得这个道理好像挺对的,但是很多时候我根本做不到啊!

父母的硬性安排、可选的机会可怜、生存的压力巨大等等,谁还能按照这些步骤去执行呢?

其实就算你当时屈从了这些压力,最终你还是要回到做有趣之人的路上,否则你会觉得路越来越窄,最终无路可走。所以与其非要绕一个大圈再回到正途,不如想办法克服这些貌似巨大的困难,从一开始就做一个有趣之人吧!

为何大家在职场打拼十年之后,真正成长起来的职场精英就屈指可数了,大多人都沦为资质平平、安于现状的无趣一族,其实,拉开差距可能就在这一个选择之间,一念之间错过了,就是终生的错过。

 

三、有些朋友也可能会觉得就算我想这么做,但是实际情况过于复杂啊,都是事后才恍然大悟,我怎么能看清自己和看到未来呢?

所以说大家平时要多尝试,从感官兴趣入手,逐步发展出适合自己的自觉兴趣,最终找到自己的志趣。如果平时畏手畏脚,什么也不敢去尝试;或者只停留在感官兴趣的享乐,不去发展自己的自觉兴趣,都会让你在择业的时候,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多尝试多用心,如果还是不够,再在专家的指导下,你肯定可以看清自己,做好了当下,未来自然就来。

 

what古典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有趣之人。有趣之人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快乐的工作,二是收入满意。古典老师的观点是择业的时候一定首先考虑这份工作你做起来是否快乐,然后再考虑收入高低的问题。在你觉得快乐的工作当中,再去重点关注收入越来越高的机会。按照这个思路,你就可以成长为有趣之人,否则就会把自己沦落成为一个无趣之人。

 

Why 其实从长远来看,人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兴趣,才能持久的把工作做好,做到极致,从而才能确保收入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只为了一时收入有保障,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天赋,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只能自废武功,断送前程,成为了无趣之人。

 

how如何做一个有趣之人呢,分为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赋和优势,朝着这个方向去择业,这种工作和你的天赋吻合,会越来越成为你的优势区,你也会做起来感觉轻松快乐,兴致盎然。如何确定自己的天赋,如果觉得这个环节有困难,可以找专业的生涯规划咨询师进行求助,借助工具和访谈进行初步的确定。

第二步就是关注自己视野范围之内可以收入更高的行业、职位和晋升途径。

第三步就是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和高收入交集的地方,确定了职业瞄,让自己的优势通过刻意练习,走到一个很难轻易被别人取代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快乐的工作并且获得高收入,就可以做一个有趣之人了。

 

A2

催化应用

(分部催化1

7-9

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大家在我的带领下一起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职场上关键的选择就那么几个,比如,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进到单位以后的部门划分、工作几年后的提升、有了一定的选择空间以后的自我定位等等,想想看你觉得对你来说哪个选择对你影响最大?

 

学习者案例记录:

胡老师:

回想我的成长历程当中,对我来讲最重要的一个决策,就是在工作当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以后,自己有了选择空间,这个时候我是可以选择在公司内部创业、脱离公司创业,或者是在公司内部沿着晋升通道去晋升。当时我做的选择就是在公司内部创业,再回想起来的话,抉择应该谈不上对错,但是呢在整个的冒险过程当中,没有取得成功,也没有收获乐趣和智慧,反而是增加了一些对于冒险的担忧和恐惧,那么今天学习了有趣之人这个知识点,让我对这个往事有所感触,值得重新梳理和反思。

李老师:

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找的第一份工作分享一下,我当时是这么考虑的,我从农村出来,对城市也不了解,我当时因为上学家里背负了很重的债务,我当时找第一份工作就是考虑收入,只要收入高我就会选择这份工作,再就是把自己的所学能用得上。今天学习了这个拆页,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择业存在很多问题,这个问题在几年以前就呈现出来了,我感觉现在特别不快乐,生活没有什么乐趣,收入也不是很高。今天学习了这个拆页,给我很多的触动,我希望以后再次择业,可以把这个技能用得上。

 

 

 

A2

催化应用

(分布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

假设现在有一个年轻人和你以前的经历类似,也到了和你过去一样,到了相同的关键选择阶段了,那么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做一个有趣之人为标准,怎样做出令人满意的选择?

 

 

学习者案例记录:

胡老师:

如果现在有一个年轻人,和我当时的经历非常相仿的话呢,我会鼓励他去创业,更多的建议他把这次创业当成一次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不以成败论英雄,要知道自己在创业过程当中,目标是什么,第一目标一定是成长,如果以个人成长作为第一目标无论是创业成功还是失败,都必定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所收获。成功收获的是经济利益,以及创业所需技能的提高。如果是失败呢同样会收获自己情商的提高,以及感受到哪些环节是自己的短板,在下一次冒险的时候有意识的规避这些短板,抱着这样的一个心态,跳出来进行自我观察,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不论成败都不会陷入到担心或者恐惧的担忧中来,使自己永远以一个有趣之人的姿态,投入到冒险当中去,因为冒险投入这样的一个正向循环的心态,终将把自己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李老师:

如果我碰到一个年轻人刚毕业,向我询问建议的话,第一我会告诉他,一定做他喜欢快乐的事情,对这个事情要感兴趣;第二考虑他的收入问题,要确保他的生存;第三希望他在择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天赋;第四分析自己的性格优势和专业优势,当然专业优势以后也可以培养。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把他的快乐问题和收入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做一个有趣之人了,如果能把这四个角度都考虑到,那就更加完美了。今天的拆页对我也很有启发,以后也会对年轻人提这样的建议。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F(特征)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是生涯规划的一本教科书,也是告诉你如何获得幸福的一本书。这本书的特点是别的书籍在告诉你如何获得成功,这本书告诉你如何获得幸福。

A(优势)这本书的优势是通俗易懂,容易落地。读起来流畅有趣,引人入胜,书中几乎没有纯理论的概念,都是针对各种职场现象给出的锦囊妙计。这是一本阅读时充满激情,放下时开始行动的好书。

B(利益)

多少寻梦者在一道看不见的陈旧观念、僵化思维的“鬼打墙”面前,踏破铁鞋,无功而返……假如你疑似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你需要阅读这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打开梦想的窗,走出生命的困境,加速人生的巡航。古典老师基于他的师生互动、咨询实践,以及作为青年人用自己的生命感悟的这些文字,一定能够打动你和我,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迪,使得职业咨询、人生发展这个宝贵的理念和实践,更多地造福青年一代。

有趣之人,生命开始对你感兴趣

 

“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是这样的:

冒险投入     

冒险投入不成功乐趣智慧

难怪有些人总是充满快乐和激情,全情投入。他们在成功的时候收获到成果,在失败的时候收获到智慧,而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收获到过程中的快乐!他们为什么不投入呢?他们有这样一个心智模式:

冒险——投入!

投入是热爱生命的钥匙。什么是快乐?就是做事情既快,又乐!

我自己正在代领团队创业,同时也是职业规划师,我需要找到那些最好的人。所以我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我会尝试挑战他们,如果工资很低,你会不会来做?

我宁愿选择那些能力不算最好,但是肯接受低薪做事情的人,而放弃那些能力最好,但是无法承受低薪的人。因为不计较钱多钱少肯认真工作的人,往往觉得只要是能从事这份工作,本身就是对他的最大报酬。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获到最多的报酬。

而“无趣之人”的模式是这样的:

冒险担忧  被迫成功更大担忧

冒险担忧  被迫失败恐惧

难怪那些吊儿郎当的人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因为害怕努力了也没有收获,他们根本就不投入!不投入和低投入的人没有乐趣,也很难得获得成果,心灵和外界都没有收获。他们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于是他们就对自己说:“我没有什么兴趣。”——这总比对自己说“我能力很糟糕”要好。

慢慢地,这个模式会简化成为:

新事物?——我不感兴趣!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用“不感兴趣”来搪塞时,生命也开始对他不感兴趣了。这就是“有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收获多多,而“无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贫乏的原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本次和大家分享的是做有趣之人这个话题,这个趣指的是兴趣。

我们身边很多人在职场和生活中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兴趣,“没兴趣一族”好像从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爱好,也没有什么特长,他们什么都一般般。工作上“没兴趣一族”也没有太多激情,工作了四五年,做的事情和以前差不多,你问他问什么,他会告诉你:工作不就是这样的,还能怎么样?

而另一些人,我们称之为“感兴趣一族”,却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他们好像每天都刚刚出生一样,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在生活里他们也是样样精通:摄影、写作、跳舞、音乐、运动……这些人是上天的宠儿,就好像刚才韩剧里走出来的男女主角一样,优秀的让人绝望。我们常常听人对“感兴趣一族”说:“你太牛了!你怎么什么都会?”

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让一些人拥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好奇心,什么都优秀,而我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都做不好。

给大家举个例子啊:

周日郊外旅游,你走到一个没有路牌的三岔路口,只有一条能够到达你想去的峡谷,另外两条则通往不知名的地方。现在是中午,时间还算宽裕,你的食物和水也足够,你会怎么走?

小明和小强在不同的时间到达这个路口,他们都碰到这个问题。

小强选择往前走试试看,他想即使走错路,也比待着强啊,他快步向前走去。一个小时以后他不得不退回来,重新回到起点。但是小强很开心,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朋友他在路上看到美丽的风景,也许下次他们可以往那边走。说完这一切,小强又开始尝试第二条路,他一路唱着歌,蹦蹦跳跳走去。

小明认为有三分之二的机会走了也不会有收获。如果没有确定的机会,还不如就在这里待着吧,也许会有认路的人经过,告诉我确切的答案呢?小明就这样等到时间很晚了,然后他觉得自己不能不走了,可是万一走的也是错路该怎么办?他慢慢吞吞地往前走,心里一直想着迷路的种种状况……终于,在三个小时后,他看到一条路的尽头被一条河流拦住。

“天哪!我早就应该想到的!没有搞清楚路就不要来!”小明很沮丧地一屁股坐在河边,他连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小强和小明在一个月后的一次聚会上碰到,小强在给他的朋友讲一段“最奇妙的旅行经历”,小明听出来了,那就是他去过的那条河。“你瞎扯,那是一条错路,而且一点也不好玩,除了一条大河拦住路,什么也没有,没意思。”小明说。

不会吧?小强说,“你没有看到河中间那些白鹭、那些莲花吗?那是我犯过的最美丽的错误。”

小明耸耸肩:“你这么一说……好像有吧,不过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兴趣。

这个故事里面的人,哪一个更像你?

我们身边有“没兴趣一族”小明,又有“感兴趣一族”小强。小强总是兴致勃勃地投入一个又一个冒险中,他们经历丰富,收获颇多,当然失败也很多。小明则总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有到不得不行动的时候,他们才被迫抱怨着进入,他们失败很少,也尝试很少,因为他们觉得哪个都没有什么意思。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大家肯定会想,小强和小明为何区别这么大呢?这种区别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感兴趣一族”呢?我真的可以实现这种转变吗?

首先给大家补充一下什么叫兴趣。兴趣就是让你自己完全身在事物其中。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地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都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我们身边大部分的人,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在喝水的时候又想着吃饭,在工作的时候想着出错,在恋爱的时候担心分手,在拥抱的时候还在看表……我们都是凡人一个。做生涯规划的这些年,身边的很多人问题都是“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又或者是“好像对什么都有兴趣”。但如果你问问他们:“听说你那么喜欢市场为什么不试试看呢?”他们就会回答:“如果万一失败了,该怎么办?”

你是“无兴趣一族”吗?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些人的问题出在哪里?

胡老师:我是“有兴趣一族”,我觉得“无兴趣一族”的人在自我认知上和自我评价上,更侧重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基于这种考虑,他就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所有新鲜的事物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当中都是会暴露出你在这个领域里的无知,或者有不了解的方面,比较拙劣、笨拙,“无兴趣一族”的人都会自我价值感非常的低,所以会有意识的拒绝和排除新鲜的东西,归根结底呢问题出在自我评价上。

姜涛老师:我现在也是“有兴趣一族”,之前我是“无兴趣一族”,“无兴趣一族”我的体会就是对自我的否定,负面的语言太多了,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自己的潜意识都是告诉自己不能接受的,我不够好,都是用“不”字开头的,全部都是否定自己。“有兴趣一族”正向的词语会多一些,对于新鲜事物都是愿意接受的。


小结:能来拆书帮的伙伴,肯定都是“有兴趣一族”。不敢投入的“无兴趣一族”,他们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当下,他们从来没有感到过乐趣。他们总是在思考“读这本书,有什么用?”“万一做不好怎么办?”这让他们无法从任何东西中获得乐趣,自然也就无法对什么都感兴趣。担忧之墙永远把你和乐趣隔开。你就好像一个糟糕的读者,每看一页小说都要翻到最后去看看结局,那么你就完全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拆书家提问设计:通过学习了“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的心智模式,试想一下,如何让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月,全身心的投入的去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觉得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呢?

姜涛老师:我接下来的一个月想拆电影,把电影的精华部分,运用我们的拆书法拆解出来,也就是说用能看电影的方式解决看书的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看电影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一个详细的步骤和规划,是我目前面对的困难。

胡老师:我接下来的一个月,有一个特别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教室进行布置,让它在春节之后能够焕然一新,我面临的困难是我对装修是一窍不通的,家里的装修我也没有关注过。我的思路比较贫乏,我目前的思路就是百度搜相关的图片,淘宝搜相关的资源,然后请教装修的设计师,广告公司的设计师,然后和老师们一起商量,争取在施工之前建立起一个思路。

期待姜涛老师的电影作品早日问世,也感觉到胡老师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过所有的困难都是我们前进当中的乐趣,克服了他们,成就了我们。感谢大家陪伴我的成长,今天拆解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