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西安古城分舵第75次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学习应用便签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学习目标: 掌握并应用便签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本环节的拆书家高飞。我是一名工程师,喜欢阅读、旅行。非常高兴能和各位小伙伴在拆书帮共同学习精进,成为终身学习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应用便签读书法搭建自己知识体系。

【FAB法介绍图书】

F:这本书的作者是赵周老师。他创立了拆书法和拆书帮,是当代中国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

A:这本书是拆书帮人手一册的宝典,就像是少林寺的易筋经,丐帮的降龙十八掌,更是个人学习力提升的重要指南。

B:在当下知识焦虑的时代,每个人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人在读书时都有读不完、没时间、看不懂的困惑。赵周老师在这本书里,不仅进一步总结了将知识拆为己用的RIA便签法,更为我们指明了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本书可以帮助大家重建知识体系,提升职场竞争力。


     请各位小伙伴阅读手中的原文拆页,时间是2分钟,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熟练应用便签法,表面上看是分析和整理信息,促进内化和应用知识,反思和追问经验,实际上是聚沙成塔,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什么是体系?不是点,不是线,而是网,是立体的网络。

    最初,你接收到的是一个知识点(见图6-2)。

图6-2.png

    然后,你给这个碎片信息加上前因后果(见图6-3)。

图6-3.png

    其后再加上适用边界(见图6-4)。

图6-4.png

    但这样的信息仍然是线性的,需再加一个维度,让它变得立体,即与自己关联和互动起来:反思和行动。反思指向过去,行动指向未来。这也就是便签法中的A1相A2(见图6-5)。

图6-5.png

    这就是“举一反三”:为一个信息或知识点构建3个维度。加工后的信息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伸出了6根触角,等待与其他信息连接。

    当你有了多个这样加工过的知识点,不同知识点会相连,互相对接、榫合、支撑,形成一个晶格体系(见图6-6)。这就是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前因Why】

为什么要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因为知识体系能够让人具备稳定的根基和思维框架,具备成长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思维,提升个人逻辑思考能力和理性表达能力。知识体系还让人更好地反思、应用和解决问题,提升个人的职场竞争力

【具体做法How】

原文片段里帮主讲了如何应用便签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有些小伙伴可能是第一次接触便签法,对片段中的一些概念还不太了解,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

前因:为什么这个知识点对我这么重要?知识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后果:这么做的好处,或者不这么做的坏处

A1:用知识点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

A2:规划知识点在未来的应用

适用边界:什么情况下不管用,有哪些相反的观点,边界在哪里?

【举例说明】

      我曾经用便签法拆过《跃迁》中的知识源头概念。作者认为,知识源头是知识发源的地方,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离源头越远,杂质越多,我们要尽可能获取第一手、第二手信息。

      前因:为什么我对知识源头这个概念那么感兴趣,因为我正在努力提升阅读效率,这个概念对于指导我的阅读很有帮助。至于背后的原因,我当时没想清楚。

      后果:获取第一手、第二手信息,能提升我们的认知效率,避免被错误信息误导。

      A1:我过去很喜欢看畅销书,像《瞬变》、《决断力》等,现在看来,这些书属于第三手信息。

      A2:时间:2017年11月27—12月2日;行动:按照知识源头概念对手头的书进行分级,在扉页上用铅笔标明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信息,将第一手、第二手信息作为优先阅读书目。

适用边界:甄别知识源头需要时间精力,第一手信息多为外文学术论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外语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如果是刚入门的小白,其实从畅销书(第二、第三手信息)入门可能更简单一下。

好了,最后我讲一下知识点之间的连接

前面我讲了对于知识源头这背后的原理,我当时没搞明白。直到后来我在《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中读到“系统误差”原理,信息在系统中传递时,误差会不断放大,“系统误差”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知识源头这个概念背后的原因。你看,两个知识点就这样连接起来了。

我们在应用便签法不断读书的过程中,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点,当这些知识点的不断相互连接,就逐步构建了个人的知识体系。

新技能:【预防可能的异议】

      看完原文片段,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有疑问,即便应用便签法读书,获得了一个个知识点,这些点也开始互相连接,但是这个框架是怎么样的,没有一个宏观框架,这个体系怎么搭起来呢。关于知识框架这块,帮主建议进行开展主题阅读,在书本的框架上改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框架,通过至少50个拆页构建自己关于这个主题的知识体系。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原书185-190页。

【适用边界】

      应用便签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思路主要适用于成人学习。便签法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对于在校学生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可能更需要按照教科书的框架来构建知识体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新技能:【A2】催化学习者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

【指令清晰,学习者规划具体】

      设想一下,你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购买了几本书。下周二晚上,你下班回到家,在书桌前坐下,打开台灯,看到书桌上这几本新书。在未来的3-6个月,你准备怎样运用今天所学的便签法来构建你的关于这个主题的知识体系呢?请给出目标、期限以及具体的行动。

【学习者案例】

      少侠分享了她的案例。

      目标:她想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构建关于文案写作的知识体系。

      期限:未来2个月

      行动:她计划在2个月内运用便签法阅读5本关于文案写作的书,逐步构建起关于文案写作的知识体系。她首先通过便签法从1本书中拆出自己需要的知识点,再从另外4本书中寻找关于这些知识点的补充。然后,逐渐将这些文案写作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再放到文案写作的知识框架中,最终建立个人的文案写作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