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拆书帮东莞乐享分舵第四十六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启发式提问的技巧 学习目标: 学完后,学习者能使用启发式问题帮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

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拆书帮的警察蜀黍李季,我今天要拆的书是这本《正面管教》,一本育儿类的图书。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分下组,便于大家等下可以互相讨论,节省时间,按照现场人数4人为一个小组,按照坐的位置分成3组吧。
【F】:《正面管教》的作者是简.尼尔森,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A】:这本书畅销美国400多万册,被翻译为16种语言畅销全球,出版30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是育儿类图书中的经典之作。
【B】:你也许知道惩罚和娇纵都对孩子不好并且不管用,但是到底应该怎样用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方式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质?如何帮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后果所情绪化?正面管教能够让你掌握这种能力,你将因为本书而彻底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气氛,改变孩子的人生。
本书的一个经典主题——“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而不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花两分钟看看这段原文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正面管教》P126-127)

启发式问题

       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我之所以把这些问题称为典型问题,是因为提问时要格外注意你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注意到我没有建议你问“为什么”的问题。原因在于,“为什么"听起来像是在指责,并且会招致孩子的戒备。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以一种指责的腔调来问。当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时,“为什么?"才能起到作用。下面的指导原则会帮助你恰当地使用启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到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我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我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我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我能看出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我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她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举例】举一个前不久的例子,我与妻子、母亲还有5岁的儿子自驾车出去玩,开车路上我母亲看见车上放了一包用小袋子包着的糖果,她就拿了一颗出来想吃,我儿子看到了说“那是我的!”,我母亲说“那我拿一颗吃行不行?你还有那么多呀。”还没等他回答,可能小朋友此时还在纠结中,没有说话,奶奶就直接把糖放进嘴里了。然后还再拿出一颗说:“给你妈妈吃一颗好不好?不给我吃,那给你妈总可以了吧?”儿子此时终于忍不住了,“哇”的哭了出来,我妻子和母亲左一句右一句说他,“这个糖本来就放在车上的呀又没人说是你的你哭什么啊”“这么小气啊,那我以后都不吃你的糖咯!”,小朋友是越听,哭得越厉害。在前面开车的我终于忍不住了,我说:“你们都停一下吧,游游,你也先别哭,爸爸问你几个问题,你想想能不能回答再哭好不好?”他止住了哭声,但是我从倒后镜看到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是真伤心啊。我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似乎听出我的语气好像是来帮助他的,说:“奶奶抢了我的糖吃!”

   “奶奶吃你的糖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                                     

   “我不开心,我不想给奶奶吃。”

   “你平时在家都愿意给奶奶分享你的零食的呀,你认为这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不愿意分享了?”    

    他沉默了,可能察觉到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没道理的地方。      

    我帮他开脱:“我猜是不是因为奶奶没等你回答就吃了呀?”         ·

    他嘟囔着说:“已经剩很少了,我藏在车上的。。。”

   “原来是这样呀,你看我也不知道你的真正原因,奶奶当然也不知道,你觉得如果奶奶知道了这是你自己都不舍得吃的珍藏品,还会不会再吃你的呀?

   “不会。”

   “那要是爷爷下次坐我们的车也发现了你的糖想吃你该怎么办?”

   “藏好来,别给爷爷发现。” 

   “哈哈哈好主意,那要是爷爷还是发现了呢?”

   “跟他说这个糖不能吃,是我要一直留着的。”

   “恩,看来你已经懂得怎么跟大人沟通来解决问题了,真不错!”


【HOW】                                      

    这样一来,通过提问让他冷静下来思考,明白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如何通过跟大人的沟通,来解决不必要的矛盾发生。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启发式问题看上去好像很复杂,其实就是在孩子的行为不当或跟我们的期待有偏差时,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关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命令和后果强加于他身上。提问的顺序通常可以是①发生了什么事情?②这件事对你产生什么影响?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④如果再次发生可以怎样做? ⑤我们学到了什么? 当然根据他的回答我们可以调整和改变问题的方式,总之最后让他看清当下的问题并知道怎么去解决。


【预防异议】 

    有时,你会发现你有试图这样去提问孩子,试图让他的思维回归理性,但是他要么还是继续在发脾气根本不理你,要么会钻牛角尖回答得根本不跟你的套路走,此时我们就要注意到原文片段后面提到得三个原则:首先,我们准备了套路,那是否我们的目的不是激发孩子思考?而是想让孩子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样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无法进行有效的启发式问题;其次,要是孩子处于哭闹或愤怒的状态中,孩子也是无法冷静思考的,这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平复他的情绪;最后,就算孩子思考不出问题所在,也想不出解决方法,那经过他思考后我们再把参考答案提议给他,是不是比我们一开始就把答案告诉他要更容易让他接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步催化1】 

拆书家:

  那么接下来,请你设想一下,当你的孩子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此时我们想帮助他解决问题,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收到委屈、怕苦怕累不愿意练琴、以及孩子遇到各种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理而寻求你的意见等,对于单身或还没有孩子的小伙伴,你们与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沟通中,也有对方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你想想哪个情景是不久的未来会遇到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A:未来可能我家里4岁的大宝和2岁的小宝会发生在家争抢玩具,大宝可能会都手打哭小宝的情况,此时我可能会需要对4岁的大宝说一下,教他应该怎样解决如何跟弟弟好好相处的问题。


【分步催化2】

拆书家:

    接下来,继续你刚刚想象到的情景,你再设想一下,此时,你本来想直接给对方建议,告诉他你觉得应该这样做,突然,你想起了今天的拆书内容,运用启发式问题让对方专注于解决方法,那么按照今天拆书片断学习的方法步骤,你会如何跟孩子或亲友进行沟通?下面5分钟时间,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请每个小伙伴都尽量写下自己的提问步骤,虽然我们之前说了不要预设孩子的答案,但我们现在是做练习,不妨把孩子可能作的回答写上。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B:我跟之前分享的学员也是设想了类似的场景,家里有两个宝宝,未来可能会出现争抢零食的情况。这时作为妈妈的我会去问大宝:“发生什么事了?”

       大宝:“我先拿到的饼干,却被妹妹抢了吃了。”

       妈妈:“饼干已经被吃了,妈妈知道你现在一下子吃不到肯定很伤心的。”

       大宝:“是的。”

       妈妈先通过安抚情绪,待大宝冷静下来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依次问以下问题:

    “这件事对你产生什么影响?”孩子可能会表示她不开心,以及讨厌妹妹的情绪。

    “那么你先拿到的饼干,为什么会让妹妹吃了呢?”她可能会想到是自己随意摆放,或者是拿出来显摆引诱了妹妹发现。

    “如果下次你拿到了饼干以后可以怎样做?”可能孩子会反馈:下次要把饼干藏好、不让妹妹发现;或者还会说:我是姐姐,我让着她好了,还可以分一半给她跟她一起吃。

    “非常好的办法!那我们通过这次争抢饼干的事情学到了什么?”此时不管她能不能清楚的表达,但内心应该能明白当跟年纪小不懂事的妹妹发生争吵后,自己可以冷静下来分析原因并想出相应对策来避免矛盾的道理。

拆书家:

      非常感谢这位学员的分享,非常标准的提问模板。好,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拆书分享内容,谢谢各位!祝大家元旦快乐!

“IMG_5130”的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