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馒头。目前从事新媒体运营,喜欢阅读、写作和跑步,曾在自媒体平台上写过多篇10万+职场文章,并完成国内最难的金山岭全程马拉松。
近期在专注于个人知识管理,搭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今天要跟大家拆的书籍《好好学习》就是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2、图书介绍(1.5min)
【事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世界变化非常快,我们很容易产生知识焦虑。我们害怕自己学的不够多,学的不够快。为了克服这种知识焦虑,我们去读很多书,去参加很多训练营,但是结果发现能力却没有相应的提升。
【提问】
为什么我们了解的知识没有内化为能力呢?如何才能增强自己内化知识的能力呢?
【影响】
如果我们不会将知识内化为能力,那么学习再多的知识,自身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这样持续低效率的学习,不仅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会让我们越来越焦虑,接着继续去学更多知识,陷入恶性循环中。
【解决】
成甲老师的这本《好好学习》,分享了有关知识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学习怎样学习,继而提升知识内化能力,避免知识焦虑。
片段1
片段2
片段一
1、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根据知识的2个维度(澄清),区分(行动)信息和知识的差别(界定),并能够举例说明。
a/你本人是否运用了信息
b/运用信息后,有没有改变你的行动
I讲解引导(3.5min)
原文中作者重新给我们定义了什么是知识,在作者看来,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信息和知识并不是两个相同的概念,而是有差别的。信息包括知识,但信息不等于知识。有效区分信息和知识的关键,并不在于所谓的信息和知识的内容、结构、精确度或效用的差别,而在于学习者本身。
因为信息能否转化为知识,取决于我们自身。当我们运用信息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结果,这些信息才能被称为知识。
比如我们刷朋友圈,看完了1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用,看完后只是把它收藏了起来,并没有去运用,也没有给自己的行为带来改变,那么这篇看上去有用的文章对于我们来说就只是信息而已,并不是知识。相反,如果我们看完文章后,去运用文章中的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来说才是知识。
没加入拆书帮之前,我看书很少做笔记、很少划线。看完一本书,看完后会觉得这本书非常有用,但是过了2天就忘了书中的内容。而我的室友哈默,他跟我看完了同样一本书,却会主动去行动和运用书中的内容,当我看到他运用了书中的内容时,因为自己并没有运用,这样的内容同样不是知识。只看到别人运用了信息,而自己并没有运用的信息,对于你来说不是知识。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得出判断信息和知识的第一个维度,你本人是否运用了信息。
知道很多大道理,老师或者父母跟我们讲了很多大道理,但是发现运用后,并没有给改变你的行动,那么这也不是知识。看到国外的书籍,发现运用后,跟自己的情况不符合,并不能改变自己的行动,那么这也不是知识。从这个例子中,结合原文对知识的定义,可以得出区分知识和信息的第二个维度,运用信息后,有没有改变你的行动。
【细分步骤】
从刚才列举的例子中,如何发现信息和知识的差别?我们可以从2个维度去判断。
a/你本人是否运用了信息
b/运用信息后,有没有改变你的行动
从我刚才列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区分信息和知识有明确的先后逻辑顺序,我们需要根据顺序来练习。
4、A2催化应用(6.5min+3min)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下面我们进入催化应用环节。
刚刚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区分信息和知识的2个维度,帮助我们判断信息和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会判断信息和知识,接下来在请大家编一个剧本。当你身边的小伙伴,
因为不知道如何区分信息和知识,喜欢囤积信息时,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习的2个维度,去帮他区分知识和信息呢?
要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小故事,并且要有对话,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讨论。3个人为一组,其中1个小伙伴是当事人,1个小伙伴为咨询师运用今天学习的内容给他出谋划策,另1位小伙伴监督这个故事是否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和对话。
【给予分享者反馈】
感谢学习者的分享,知道信息和知识的差别,我们才能避免囤积信息和知识焦虑。
【学习者案例记录】
【过渡语】
我们知道了如何区分信息和知识。但是,知识与知识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从知识中找出最重要的知识呢?我们接下来进行第二个片段的学习。
片段2
1.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准确区分有用知识和临界知识的差别,并在现场学习中讨论出发现临界知识的步骤。
2、A1请大家自测(2min)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表示非常符合)
1、遇到问题,我总是从问题本身做出回答。 | 1 | 2 | 3 | 4 | 5 |
2、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与经验做出回答。 | 1 | 2 | 3 | 4 | 5 |
3、在分析问题时,我总是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 | 1 | 2 | 3 | 4 | 5 |
4、在验证答案时,我总是根据实验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来判断。 | 1 | 2 | 3 | 4 | 5 |
5、解决问题后,我从不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 1 | 2 | 3 | 4 | 5 |
3、I解释自测题(1.5min)
得分在5-25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你认知深度越低。得分越低,说明你认知深度越高。
4、R阅读原书拆页(1min)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下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我下。
5、I讲解引导(7min)
【学习者互动】
做个小调查,第一次知道临界知识概念的小伙伴,请举下手。
【概念对比】
我也是看完这本书后,才知道临界知识这个概念。原文中,作者给出了临界知识的定义:能够更广泛、更普遍的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临界知识跟有用的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用的知识中包括临界知识,但并不是全部有用的知识都是临界知识。有用知识只能指导生活单个方面,而临界知识能够对我们生活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它跟临界质量类似,是能够发生裂变的知识。
比如我们都知道要想把水烧开,需要用电热壶或者用火,这里可以得到有用知识是持续加热能够让水开。但是,如果你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就不仅知道持续加热能烧开水,还会知道水能发电、风能发电等等。像能量守恒定律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规律就是临界知识。
【学习者互动】
听完我刚才的讲解,大家知道临界知识和有用知识的区别了吗?
【WHY】
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临界知识呢?作者在原文中提到,临界知识不仅能够指导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而且当你积累临界知识到一定量时,就会像核爆炸一样产生惊人的威力,获得极大的成功。也就是说,临界知识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
6、A3促动参与(23min)
【拆书家提问设计】
A1:除了刚才的能量守恒定律外,你还能举出其它临界知识的例子吗?(2min)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既然知道了临界知识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临界知识呢?(明确问题)
要想将有用知识升级为临界知识,升级的关键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深度认知。(明确问题本质)
【现场讨论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想请现场的小伙伴结合刚才我们列举出的临界知识案例和本质,一起讨论下,如何才能找到临界知识呢?有哪些方式?需要哪些步骤?请把你们讨论出来的可行做法记录在一张白纸上,5分钟后,我请每组派代表来讲解你们的成果。(讨论时间10分钟+分享时间5分钟+整理行动步骤5分钟,总共20分钟)
7、A2催化应用(1.5min)
【特定任务的A2】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如何找到临界知识,进而指导自己生活的多个方面。学是为了更好的用,晚上大家回到家后,请根据找到临界知识的3个步骤,去发现1条临界知识。 个人微信号:mantoupaojiao。
【学习者案例记录】
五、结语(1min)
当我们能够学会自己找到临界知识,那么就能开启四两拨千斤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希望今天分享的临界知识能够帮助你获得更好的成长,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馒头,谢谢大家的聆听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