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本环节的拆书家高飞。我是一名工程师,喜欢阅读、旅行。非常高兴能和各位小伙伴在拆书帮共同学习精进,成为终身学习者。
新技能: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序列决策法在购物等日常场景作出快速决策。
新技能:FAB法介绍图书
F:这本《直觉》的作者是格尔德·吉仁泽,是一位著名的决策管理专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他在书中揭示了人类直觉的原理和规律,归纳了提高直觉力的六大法则。
A:这本书是非常畅销的一本认知心理学著作,是采铜强烈推荐的好书。作者通过大量经典实例和真实案例,揭示了直觉“无意识的智慧”中所蕴含的心理机制和生理基础,总结了直觉决策方法,带领读者进入直觉思维决策的世界。
B:在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下,我们越来越需要快速决策能力。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应用直觉进行决策的法则,提高我们的直觉力,帮助我们快速而精准地决策,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无论是雄孔雀的尾巴,还是政治上的左右,都有一些不可抗拒的提示。但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仅靠单一提示线索决策就可以应付自如。还有一种直觉性判断,在作这种判断时,我们要从记忆里找出一种或几种线索,但这些线索中只有一种决定着最后的决策。人们一开始考虑某种因素,如果还不能作出决定,再考虑另一种因素,以此类推,这个过程就叫做序列决策。假如你面临以下的情况。
父母的噩梦
半夜时分,你的孩子呼吸困难,还在咳嗽和气喘。你绝望地寻找医生。在你的电话簿里有两个提供工作时间之外的初级健康护理的医生的电话。其中一个是全科医生,能在二十分钟之内赶到你家。你从当地保健中心知道他,还知道他从不听你的描述。另一个是一位全科医生开的急救中心,要60分钟才能赶到。你不了解那里的医生,但你听说他们会听孩子父母的描述。你会给谁打电话呢?为什么?
在英国,研究人员就13岁以下儿童的父母作调查,问了他们这个问题和其他类似的问题。家长们的描述无非涉及四种理由,早期的研究表明,这四种理由是英国父母最担心的:孩子在哪里看病、谁给他们看、打电话和接受治疗之间相隔的时间(等待时间)、医生是否听他们的描述。许多人似乎仔细权衡过这四种理由,并将它们结合起来作决定。然而,每两对家长中就有一对,会仅依靠一个主要原因来作出决策。其中比例最大的一组,有1000多位家长的最大担忧还是在于医生是否会听他们的描述一一尽管这意味着还要多等四十分钟。这些家长多为女性、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有多个孩子。50位家长则会选择熟悉的医生,不管医生是否听他们描述、无论等多久。相比之下,第四个原因一一孩子是在家里看病还是在急救中心看病,对所有父母来说都不是主要参考因素。
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家长的直觉呢?假设我们按照重要程度由高到低这样排序:医生的倾听意愿、等待时间、是否熟悉和看病地点。现在A和B中作出选择:
A | B | |
医生是否愿意倾听? | 是 | 不是 |
停下来并选择A |
既然凭借第一个理由已经能作出决定,就不再搜索其他信息了。其他可能的理由都不用管,家长选择A。然而,在另一个晚上,选择更加复杂:
C | D | |
医生是否愿意倾听? | 是 | 是 |
要等多久? | 20分钟 | 20分钟 |
你认识这位医生吗? | 不认识 | 认识 |
停下来并选择D |
【前因why】
基于直觉的序列决策快速而有效。这是因为,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只有一部分信息是对未来有用的,基于直觉的序列决策只注重最好的理由,忽视其他的理由,这样一来,就能找到最有用的信息,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
【不那么做的坏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直觉决策通常被认为不太可靠。我们常被告诫,要三思而后行,要理性决策。但是理性决策需要耗费大量脑力和时间,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当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快速决策场景时,理性决策根本无力应对。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反面案例】
双十二早上9点多,我收到当当的促销信息:“百万图书五折封顶,满299再减50”。看的我激动不已,买书的好机会来了,正好当时想买《穷查理宝典》等书。我就打开当当的网站,开始选书,我选了11本,大概430元。从理性决策角度而言,如果要最大化优惠,买300是最合适的。这时需要去掉几本,该去哪一本呢?我打开豆瓣读书,开始看每一本的评分,根据评分排序,然后开始去看这些书的书评,这一看,有的说深受启发,有的说言之无物,越看越难选择。最后,我发现1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我就加快速度,删掉了3本,这时320元,好了终于可以付款了。当我按下付款按钮,突然弹出一条消息:“《穷查理宝典》已缺货,请购买其它图书。”晕,我最想买的就是这本书呀。没办法,下次再买吧。我只好把删掉的几本书找回来,凑够了300,再去付款。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2个多小时。而在前一天晚上,我还在加班,因为三天后是项目的最后期限。而我用了宝贵的2个小时,没有买到自己最想要的书,只是省下50元钱。真的值得吗? 在我买书的决策过程中,我使用了理性决策法,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试图找到最优的组合。但是寻找最优组合的过程,费时费力,决策速度很慢,贻误战机,没有买到自己最想买的书。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理性决策的最大成本是时间成本。
【行动步骤how】
为了节省时间,快速决策,需要使用基于直觉的序列决策法。序列决策法的具体做法如下:
1.按照重要程度找出判断依据。
2.一旦选项中出现一个判断依据不同的情况,立即停止搜索。
3.根据这个依据做出决策。
【A1+】
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应用序列决策法,做出快速决策。我会先列出3条重要依据,最重要的是时间,其次是符合我的阅读主题,最后是价格。所以我限定选书时间,每本书不超过2分钟,针对思考方法和阅读方法两个主题,凭直觉快速选择,不看评分,不看评价,只买我曾经听某位大神(如采铜)推荐过的书,例如穷查理宝典、金字塔原理、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等等。最后才考虑是否促销。如果这样执行的话,我估计20分钟就搞定了。
【适用边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序列决策法更适用于购物、比赛、交通、急诊等需要快速做出决策的场景。对于买房、结婚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倚重理性决策,并辅之以直觉决策。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多搜集信息,从不同视角分析,必要时借助外部顾问,最后进行综合权衡,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我们与生俱来的直觉,共同协作做出抉择。
新技能:【A1】激活学习者经验
各位小伙伴请回想一下,你以往在买衣服、买书、买菜、选择餐馆、点菜、选择旅行目的地、选择度假酒店等日常决策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看来看去,权衡半天却还是非常纠结、难以选择的情况?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2分钟。
【学习者案例】
阴嘉源小伙伴分享了他在2017年暑假选择计算机培训学校的案例。
2017年参加完高考之后,他很想去学一下自己很感兴趣的编程。但是当地有多家计算机培训学校,他不知该如何选择,就挨个试听,然后想着最后综合对比,再做出选择。结果,一家一家试听下来,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暑期剩下的时间太短,不足以系统学一门编程语言,最后只好放弃了。
新技能:【A1+】请学习者反思加工经验
各位小伙伴在上个环节中都回想起一些权衡半天却还是非常纠结、难以选择的日常决策经历。现在如果上天给你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你会怎么运用序列决策法进行快速决策,把你从选择困难症中解脱出来呢?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6分钟。最后,我们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反思加工案例】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的话,阴嘉源希望通过序列决策法快速做出决策,节省宝贵的学习时间。他会根据师资力量、学习氛围、管理水平三个依据做出决策,首先比较师资水平,然后比较学习氛围,最后看一下管理水平。他会抽出1-2天时间,去各个学校看一下,对三个依据有个直觉认识,然后就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