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深度工作》 所属活动: 12月28日拆书帮武汉珞珈分舵光谷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使用合理策略编排大脑使其更适合长期专注于任务 学习目标: 学会灵活隔绝使用网络的方法和策略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晏亮亮,“晏”是“晏子使楚”的“晏”,“日”下面有一个安全的“安”,取义每天都平平安安,“亮”是天亮了的“亮”。我是一名技术工程师,但是有一颗爱学习的心,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欢迎小伙伴跟我交流分享。《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阐明了什么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的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帮助。同时也给出了进行深度工作的四项原则,以及促进我们深度工作的各种小策略。作者卡尔·纽波特本人也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畅销书作家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博士。我今天带给大家的是本书第二部分准则中准则二拥抱无聊的小策略,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作者在这个章节中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策略——“网络安息日”,但对于如何去合理安排自己的“网络安息日”作者给出了三条看似简单但是又暗藏玄机的小贴士。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深度工作

这项策略提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养成习惯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或是孕育出宏大的理论。他们的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成就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合适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位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 20 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比如,你可以设定以一杯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正如尼采所说:“只有散步中得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得井井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如我们在卡罗的例子中看到的一样)。要使你的成功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支持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理清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我向你保证,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或许在外人看来很奇怪)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沉溺于社交网络无法自拔的情况,像刷不完的今日头条,看不完的搞笑短视频。有时候手指动一动一条又一条的劲爆新闻,一个又一个的牛人搞笑视频1个小时过去了,2个小时过去了。当我们腰酸背痛头昏眼花的时候,猛一抬头才发现时间离我们打开第一个界面过去了很久很久。片段中作者给出了“网络安息日的”帮助我们脱离上述的情况。同时给出了三条建议帮助我们来实现网络安息日。

第一点:不管我们从事是什么样的需要“一直”联网的工作,我们都可以合理设置我们的离线时间,同时保证原来的工作正常进行。 我的工作是接听技术热线,处理客户咨询的技术问题,每天的工作就是利用我的专业技术在公司给的资源库中给客户提供服务。这些资源包括官方网站的资料数据,内部的FAQ总结,日常的客户咨询小结和电脑拷贝的技术文档等。每天当我点击在线按钮后,客户的电话随机的会打过来。刚入职那会我每天都很疲惫感觉每天就像是在按葫芦瓢,按下去一个飘起来一个,感觉自己的工作就是处理杂事,每天面对的就是无穷无尽的问题电话。我合理分析了我所有的工作内容,发现很多时间都花费在记录电话问题上,一通电话打完立马就记录,还没有记录好另一通又过来了。本周一,我开始执行我的小策略每小时10分钟离线时间,在这10分钟里我可以休息,可以记录之前的问题总结,可以四处走走去喝杯咖啡但保持离线,同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做电话记录但拒绝接听电话。这让我迅速摆脱了疲于应付的窘境,让我更专注于下一次电话。

第二点:一旦设置了我们网络离线时间,那么就在工作时间段严格执行。如果碰到不能拒绝的“在线”需求,正确的做法是设置新的在线计划,但是至少推迟5分钟再执行。

在我设置的10分钟离线时间也会遇到客户直接找我处理问题,我这个时候其实也是很无奈的,我的一般会问清楚客户的紧急情况,如果不紧急我会给客户答复五分钟后回电,以保持我离线计划的完整,同时设置下一个在线时间和离线时间在下一个在线时间答复客户。如果客户十分紧急我会选择帮客户直接转接高级工程师,让其他同事处理!

 第三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推行离线时间计划。日常生活中离线时间段内除了必要的沟通和日常检索需求,其他时间收起手机。在工作时间培养好的坚持离线专注的习惯在我的工作中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但是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却做得很不好。在本周的通勤车上我总是会时不时的掏出手机,沉迷在网络中。日常生活在无聊的时候我也会掏出手机浏览网络打发时间。这一周来我总是感觉不安,在工作时间我的离线计划执行效果越来越差。仔细回想下,问题应该就出在这里!在工作之余的16个小时中我完全放飞了自己,让自己不断被分心,让我在工作中锻炼的专注在下班后被打回原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那么在做的小伙伴们有没有跟我类似的经历呢?

下面请大家根据分好的小组,在接下来的3分钟时间里讨论一下几个问题,并推举一名组员作答。

问题一:你过去的工作中有设置过跟离线时间相关的计划吗?

问题二:在你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工作被打断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效果如何?

问题三:回忆一下你之前的下班后生活,有没有设置过远离社交计划?


案例一:


现场的小伙伴A在工作中使用番茄工作法,在番茄钟内工作效率特别高,平时工作中的任务都能快速处理。但是A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番茄钟被打断的情况,他都是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做出相应的决定,如果紧急程度高就直接跳转去处理另外的事情。他的工作节奏总是被打断,整个工作就是在不断的处理紧急问题,番茄钟容易被打断。A下班后,生活中都没有设置过离线的计划,没有限制的使用在线时间。A觉得这样做很不好。他的工作应该去处理更有意义的事情,应该像前面片段提过的那样合理设置计划,坚决去执行,在任务跳转时有一个间隔一个时间,在下班后也尝试分配时间,建立在线和离线计划,巩固工作时间的在线时间计划。A打算从今天晚上开始,回去后立即设置自己的离线时间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周中贯彻落实,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A2催化应用:

相信大家经过前面的讨论对今天的知识点又多了不少感悟,那如何把今天的知识点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呢?相信此刻大家一定有不少想法,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大家把未来一周关于如何设立离线时间的计划写下来吧。期望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周中能够践行今天写下来的计划,把我们的大脑打造得更适合专注工作。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