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在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创造黄金专注时间,练习强化自己的专注能力。
大家好,我是张少侠,就是武侠剧里英雄少侠的“少侠”,这个名字是不是很适合拆书帮?咱们拆书帮不是江湖,却因为爱读书,我们聚在这里,少侠很高兴认识大家!
分组:在我带领大家开始学习之前,咱们先分好小组,方便待会小组内交流讨论。
F(Feature):这本书的名字是“学习力—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知识变现者”,作者是一位二本毕业不是学霸,第一份工作也很普通,却用十年持续行动,实现了个人价值和成就的极大增值。这本书是凝聚了作者通过十年来的智慧、思考和真实案例,值得每一个想把知识变现,想自我实现的人学习。
A(Advantage):这是作者行动方法论的集合,里面有很多创新且简单易行的方法,都是源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事件和场景的,很接地气,照着做,就能做好。
B(Benefit):这本书取材生活,为我们常提到的:梦想清单;时间管理;自我管理都提炼了有效的方法体系,而且经反复验证,解决过程中你会遇到的阻碍和困惑,帮助你真正做到,做好。
在我看来,黄金专注时间至少包含以下两个关键点:
1、 至少30分钟以上,
2、 只专注手头上的一件事
那么,如何快速让自己每天都有黄金专注时间?
1. 准备好时间块:仔细回想自己在不同场景的时间特点,为每个场景找到至少一个30分钟以上的时间块。比如早起的时间,工作的时间,晚上学习的时间,从当中挑出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场景,划出一块专注时间来。
2. 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开始:不要一开始就让自己做一些很难的事,而试着先把专注的时间段固定下来,你甚至可以选择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说。
3. 为你的专注时间匹配内容:明确专注时间要学习的内容,简单易上手的,能帮助你快速进入状态,深入进去。建议选择对你个人价值成长有关的事,比如阅读,写作,听课,学英语等,
4. 采取渐进的形式进行强化:以周为时间阶段,或逐渐增加每次专注的时长,或逐渐增加每天专注的次数。
I 环节:
好的,我简单总结一下原文,原文说先找到自己不被打扰的半小时,并且把这个时间段固定下来,像形成习惯一样,你内心准备好,时间一到,就去专注的做事。其次,为自己的专注时间匹配内容。匹配的意思是:适量,明确,清晰的知道要在这个时间段做什么,完成什么内容,不用再挑选,再判断,只要坐下来开始就能专注得做了。最后,专注力需要逐渐进阶,不是刚开始就能专注很长时间,而是能逐渐延长时间,增加专注次数,不断提升专注力。
举例:上周天,我打算早起写文章,前天晚上提前想了个题目和思路,但没准备素材,周一早上,我6点钟爬起来,到8点了却啥也没写出来。因为我要从网络搜索素材,并且一般须花3小时左右才能写完,一连上网,我的注意力被各种干扰,而我潜意识也以为反正一早上没事,慢慢查慢慢写……学完这个片段,这两天写文章,我都是早起2个小时,前天晚上确定好题目和提纲、收集好案例或故事佐证,早起后集中写作,并且不联网,把手机放在伸手够不到的地方,专注的码字。
强调不固定时间段,不准备好内容的坏处:大家都会被手机、电脑上的各种消息干扰吧?我们的专注时间总被打断,所以,如果不能提前给自己划出明确的专注时间段,没给自己准备该时间段适量的学习或工作内容,那你可能心里上,并没有确定自己要专注,没有明确预期要完成的量,进而出现思想懈怠,慢慢吞吞甚至拖延完成……想要专注的你,一定不希望这样吧。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帮助大家利用好黄金专注时间,主动磨练专注力。
【A1】:显像问题,激活经验 |
请回顾你自己最近一次想要进入专注状态却未能实现的经历。
想像一下,你决定以后要坚持早起了,你想利用早起不被打扰的时间,专注的去读书,写作,或学习某个知识技能。
哪件事是你特别希望自己能够专注地去完成的?你最近一次想专注去做却没进入状态是什么时候?你在做什么?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
阴嘉源:去教室上自习,复习考试,却忍不住看手机,刷微信,聊天,时间被浪费了
赵宇:晚上想专注学习看书,女儿要求给讲故事,结果给女儿讲完故事,自己也困得睡着了
A1+: 反思加工
感谢大家在小组内的回顾和分享,那,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在上次你尝试专注时,你会提前做好哪些时间上、思想上及内容上的准备,从而保证自己能专注拥有黄金专注的时间段呢?
赵宇:提前把学习看书安排在早起的1小时,把晚上的时间用来陪孩子和家人,然后保证早点睡觉,早起学习;另外明确自己次日早上要看多少页书,从自己最喜欢的书开始看,并且开始写便签作业。
阴嘉源:把手机放在书包里,拉上拉链,把书包放在坐位底下,看不见书包,少受干扰;同时,明确自己要看几页书或专注想学会的某个循环编码的写法,认真的去研究和测试,这样比较容易专注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