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
我们先分组。每组3~6人。
大家好,我是姚莉,我有三个标签,第一个是学习,因为我喜欢学习,第二个是亲子教育,因为我有孩子,第三个是写作,我喜欢写文章。
图书介绍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段子,这个段子来自于一本书,这本书叫做《怎么说 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 孩子才肯说》。
【F】本书作者是美国的两位妈妈,也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本书讲了六种建立平等、和睦、愉快的亲子关系的模式。
【A】与其他同类书不同的是,这本书拥有大量的情景模拟和强大的可操作性,包括了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使用原则、温馨提示等内容。
【B】所以,理解并有效使用了本书的理念,可以让父母循序渐进的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并最终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强、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摘自《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 【美】伊莱恩.玛兹丽斯
在工作中,你的老板安排你做一项额外的工作,并且当天完成,你知道应该赶快去做,但是一连串的急事让你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忘得一干二净。这一天你忙的连午饭都没有吃。当你和同事都准备下班回家时,老板来找你,你赶紧向老板解释,你今天实在太忙了。老板打断你,生气的对你大吼:“我不想听你的解释!我花钱雇你不是让你整天坐在无所事事!”当你正要再向老板解释时,他说:“别说了!”然后径直朝电梯走去。
同事们装做没有听见。你收拾好东西离开公司。在回家的路上,你遇到了一位朋友,因为心里郁闷,你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朋友试着来“帮”你。他用了八种方式。请你每读到一种方式,把当时的“本能”反应写下了。(反应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你的真实感受。)
1.否定感受:“这没什么。你可能只是累了,才小题大做。其实,情况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来,笑一笑,你笑起来真好看。”你的感受是
: 。
2.讲大道理:“生活就是这样。不如意之事常常会有。要学会看开些,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你的感受是
: 。
3.给出建议:“我告诉你该怎么做。明天一早赶紧把老板交代的活干完。”你的
感受是 : 。
4.提问:”是什么急事让你竟然把老板交代的活忘记了?“”你不知道如果不马上做,老板会生气吗?“”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的感受是
: 。
5.偏袒对方:“我能够理解老板的反应。他的压力太大了,他没有天天这样对你,已经不错了。”你的感受是
: 。
6.过分同情:“真可怜,真是太糟糕了,我真为你难过,我都想哭了。”你的感受是
: 。
7.业余心理医生:“你想过没有,你这么难过,是因为老板在你的生活中,充当着父亲的角色?小的时候,你可能总是害怕让父亲失望,所以当老板斥责你时,又把你带回了早年害怕被否定的感觉?”你的感受是
: 。
8.产生共情(试图了解对方的感受):“今天对你真是糟糕的一天。承受了这么多的压力,又在同事面前挨老板批,你心里一定不好受。”你的感受是 : 。
你已经了解到了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里进一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最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有人能够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受没有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好吧,我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够倾听孩子,与之产生共情,那么也能够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话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够流利的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WHAT】这个段子告诉我们, 面对成人或者孩子的负面感受,我们习惯使用的几种说话模式,疏导的效果往往并不好。
【WHY】因为这些模式,都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对方,容易给对方留下“敷衍”、“无理取闹”等印象。
【HOW】段子分析了产生共情的心理原因,并且提供了四个技巧,用于处理孩子的负面感受。
1.听。全神贯注的倾听
2.应。用一些简单的语气词,例如“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说出他们的感受,比如难过、委屈、伤心、焦虑等等。
4.想。与孩子一起天马行空的想象。
【不这么做的坏处】
面对他人的负面情绪,我们不这么做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你会发现,我们难以与对方产生共情,无法建立起沟通的途径,甚至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我给大家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
孩子说:“我要一个新的望远镜。”爸爸说:“为什么?你现在这个不是挺好的吗?”孩子激动的说:“那是小孩子用的!”爸爸说:“对你这么大的孩子足够用了。”孩子大声说:“不,不够!我要200倍的望远镜。”
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一直哭闹,爸爸觉得孩子无理取闹。
应用“听应说想”四个技巧的处理方式:
孩子说:“我要一个新的望远镜。”爸爸回应:“哦……”孩子说:“我要一个200倍的。”爸爸说:“嗯,200倍的。”【这是在认真听、并且回应孩子】孩子说:“对啊,那样我就可以看清楚陨石坑了。”爸爸说:“你想看的更清楚一些,是吗?”【这是在说孩子的感受】孩子说:“对!”爸爸说:“你猜我怎想?我希望我有足够的钱给你买那个望远镜。甚至给你买一个400倍的望远镜。”孩子说:“600倍!”爸爸说:“800倍!”孩子开始兴奋:“1000倍!”爸爸说:“一个……嗯……一个……”孩子激动的大叫:“我知道,我知道,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你就给我买一个TFOBY打广告的那种超级望远镜!”【这是在和孩子一起幻想】
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得到了满足,双方都非常高兴。
这个段子虽然讲的是亲子沟通,但是同样可以用在家人、同事、朋友之间。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了,我相信大家对这个技能已经有所了解,下面我们进行一次互动。
请各位回顾一下,在你过去的经历里,你的闺蜜、死党、同事、家人情绪低落,比如失恋、失业、遭遇事故等等,你去安慰他却效果很差;或者你身边的小孩一直在哭,比如要大人买某样东西、不做作业、不听父母的安排等等,你试图去安抚他的情绪,效果却很差。想一想,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你当时是怎么做的?请把关键词写在便签上,并在小组进行分享。时间4分钟。然后我们请1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学员骆丽分享:和2岁的孩子一起去逛超市,逛完后就回家,可是孩子一直不愿意回家,无论我怎么威逼利诱,始终不回家,而且还把自己“挂在树上”,还招来路人的好奇、议论。
A1+(反思加工)
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现在,请大家再设想一下,在自己刚才分享的案例中,如果使用段子中的四个技巧(听、应、说、想),你将如何去安慰对方呢?请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时间4分钟,然后我们请1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员骆丽分享:孩子“挂在树上”后,我先听孩子怎么说【听】,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是刚才在超市里买某样东西的要求没有得到答应呢?在听孩子的诉说过程中,我用话术回应孩子【应】,然后说出孩子的感受,是不是觉得很失望【说】,然后和孩子一起想象,回家后会有什么奖励【想】。孩子心理上得到了理解,也许就不抵触了。
学员马坤分享:自己的孩子不喝中药,所以爸爸就先耐心听孩子抱怨【听】,中途用话术回应他【应】,说出孩子的感受是觉得中药苦【说】,最后和孩子一起想象,喝了中药以后能够买玩具、得到出去玩的机会【想】,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情绪也就不抵触了,应该可以自己喝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