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NO.41】告别假性完美主义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熊孩子闹情绪父母怎么办 学习目标: 四个步骤的接纳性语言来拯救你

开场: 大家好,我是豆豆,我是一个执着的在路上的拆书人。我希望能够像星火燎原一样,成为知识的火种和传播者。今天我要挑战的是拆书技能2-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我们按照四个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知识点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F:
这本书是由美国的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 她们不但是多子女的妈妈,还是美国的儿童和成年人交流问题专家,是美国亲子教育类畅销书作者。
A:
这本书被奉为教养圣经,是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量达5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书中有大量的案例,还有100多副配图,就好像把专家请到了自己的身边一样手把手的教会父母如何说和怎样听。
B:(B1书的好处)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过你说了很多,孩子却不听,你很想知道孩子怎么了,孩子却什么都不说的经历?这可能是你没有掌握“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这本书交给你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的金钥匙,能够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p011

P011 行动指南: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感受

1、 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

2、 用“噢”、“嗯”、“我知道了”等来认同孩子的感受。

3、 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示出来。

4、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原文拆页内容比较简单只有四句话,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阅读原文,阅读完毕举手示意我。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也是B2知识点的好处)今天带拆的这个知识点是第一章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感受:说接纳性的语言,这个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避开常见的雷区,用接纳性的语言来帮助闹情绪的孩子理清和面对自己的情绪感受。

1、一般做法及其后果(含案例)(why)

所谓良言一语暖三春,就是因为当遇见问题的时候,如果有人能真正聆听,接纳我们内心的伤痛并且给我们一个机会来表达,就会让我们更有能力面对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孩子也一样。生活中孩子闹情绪,父母会习惯性的采用哄、骗、威胁、说教的方式来消灭孩子的情绪,前几天在一个超市门口见我到孩子因为想玩陀螺而哭闹,爷爷奶奶直接吓唬孩子:“再哭,再哭警察就把你抓走了”。孩子不但没听反而哭的更大声了。

2、说回原书拆页建议,反转反例:(how)

如果用今天我们学到的这个方法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1、全神贯注聆听孩子的需求:蹲下来平和的看着孩子或者抱着孩子。2、认同孩子感受:你想在这里玩陀螺。3、帮孩子表达出来此刻的情绪:该回家了不能玩好难过;4、用想象满足孩子愿望:要是能有个魔毯能边回家边玩就好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孩子传递理解和支持,就算有些不舍得也会听从成年人的接下来的意见或者建议。

3、强调不按拆页行动的坏处:

案例中爷爷奶奶用吓唬孩子的方式来向让孩子不哭,忽视了孩子因为不能玩的产生难过情绪,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帮到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还很可能火上浇油,让孩子的情绪爆发的更激烈,长此以往,不止损害亲子关系,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

4、适用范围

用接纳性语言来倾听,不但适用于闹情绪的孩子,也适用于家人,朋友,同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1、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请回忆一下最近你在跟有情绪的人沟通时,这个人可能是孩子或者父母、朋友、同事,你是怎样建议或者说服、安慰对方的,结果如何,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也可以是当你闹情绪的时候,对方是怎么安慰、劝慰你的,你感觉到被理解了吗

现场案例1(黄静):妈妈接一年级放学的孩子到自己工作场所,妈妈需要工作,孩子作业遇见问题求助。妈妈心不在焉说一会儿,给孩子讲道理:我正忙着呢你先自己做。孩子更多大声求助,妈妈抱怨和指责:你等我一会儿,我正忙着呢。

现场案例2(张少华):母亲催自己结婚,自己不想听,母亲更着急,自己也烦躁。一说就吵。

2、A1+(反思加工)

拆书家引导:

再遇到这个情况,根据刚才拆页中讲的建议,如何运用四个步骤的方法说出接纳性的语言陪伴对方?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每个人都尽量表达一下,请组长计时每人时间1到2分钟。


现场案例1:黄静

1、专注:妈妈停下来手边工作;2、确认孩子的需求:遇见困难了想要妈妈帮忙,3、肯定孩子想要完成作业的着急的情绪:你特别想妈妈现在就能来帮你。妈妈说其实到这里孩子就已经ok了。

3、拆书家根据现场互动进行澄清:

这里,针对妈妈第四步用想象来满足的问题,澄清:大部分人在第三部分已经会感觉到被接纳和理解了,第四步不是必然项目,可以采用:“要是能(一个假设的情况)就好了”,通过这样的句式向孩子传递自己的深度理解和支持,比如案例妈妈可以说:要是妈妈会孙悟空分身就好了,一个妈妈陪你写作业,一个妈妈工作。重点在于通过这种假设,传递父母对孩子的内在渴望的深度理解和支持。


现场案例2:张少华

当妈妈再次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1、放下手机,专注的听妈妈讲;2、当妈妈陈述的时候,用嗯,我听到了表示自己在用心听;3、肯定妈妈对自己的关心,表达妈妈的情绪:妈妈看到别人家孩子都结婚了对自己的着急和关注。必要时加个4、用想象满足妈妈的需求:要是我现在就有了完美的婚姻和孩子,妈妈你就放心了。


4、结语:

刚刚大家的分享意犹未尽,时间关系,我们可以稍后继续分享。不拆不成器,将知识拆解成自己的能力,预祝各位都能够掌握接纳性的语言,感谢大家的参与,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请大家在稍后对我提出苹果和洋葱,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