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南通筹备分舵17年首次练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全身心聆听 学习目标: 当别人向我们倾诉时,做到全身心倾听

开场: 伙伴们!晚上好,我是拆书帮会员,俞乐乐。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两年前有幸跟随吴洁老师一起结缘拆书帮,至今,我们一群小伙伴伙伴们都积极参与每周二的活动,风雨无阻。 因为我们深信,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
首先,和在座的新伙伴们简单的介绍下什么是拆书,“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法,强调的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把知识与学习者的过往经验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观念和方法并落实到具体的日常行动。而“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并以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为形式呈现,而且是公益性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什对此做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法国作家西蒙娜. 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看:“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儿的一次谈话提醒我,在安慰他人或者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的像一只猪。”
“你是世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许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段看完了吗?好的。 

这个片段讲的是,在倾听他人时,我们得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有时对方遭遇痛苦时,我们常常会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其实,我们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听就行。 

我儿子吃完晚饭后就喜欢和我讲学校里的事情,而我总是不时的去翻阅自己的手机或者会打岔跟我父亲去聊天,每当这时,我儿子都会气冲冲的大声说道,能不能好好听我说,你有点耐心好不好。有时他说道,今天有个同学把他手上弄破了,我看了一下,没什么大碍,我就随口说了一句,没事的,很快就好,他就情绪很大的说,我都疼死了,你还说没事的没事的,难听死了。
看了这个片段后,我儿子在跟我说他的事情时这时,我立马会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坐到他身边,听他说,当他说到高兴之处,我会报以开心的笑,当他说到气愤的事情时,我也会配上一副很愤慨的表情,当他说到伤心的事情时,我会抱抱她,自始至终,我就是静静地听他说,目光一直注视着她,脸上的表情随着她的喜怒哀乐而变化着。如今,儿子常说:妈妈,我越来越爱你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前两周的那一天,我心情很糟,于是回到家就想和妈妈一起聊聊天,我说工作中遇到很多刁难的人,让我工作很难开展,我妈就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教育我是说,孩子,看开点,人都是这样的,你只要做的事情问心无愧就行了,不要管其他人。我年轻时也同样遇到很多这样的人,只为自己不顾他人......,妈妈对我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不停开导我,然而,我当时要的不是建议和安慰,只希望妈妈能全身心的听我说说话,这样我心理会好受些。

A2: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全身心的倾听是多么重要。所以往后当别人跟我倾诉时:我一定会这样做

1.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2.全神贯注地去体会对方;

3.当对方倾诉时,不急于打断他们的述说也不急于表达建议或安慰。就是静静的听。

 

总结

今天我的TF1-1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