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蒙。很开心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拆书。熟悉我拆书的朋友可能会知道我拆书的内容大多集中在自我管理的方面。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联机学习,希望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理解并掌握联机学习的四个步骤,并且通过知识IPO,建立自己的知识产品。
【F】
今天我们要拆解的书叫做《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跃迁是来自物理学的词汇,它的意思是指跨越式,突变式的成长。作者古典老师应该是国内最好的生涯发展顾问,当然他也是个人成⻓领域的顶尖高手。本书为我们解密了成为高手所需要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就比如我们今天所提到的联机学习和知识IPO。
【A】
这本书和其他成长类的书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有四点:有温度的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可借鉴的观点,书中的很多观点不止给了观点,还推荐了知识的源头;能践行的技巧;易操作的工具。当然了,这本书也受到了很多知识大V的推荐,比如:成甲说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书,李笑来说这是一本能够让你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的书。
【B】
这本书既然有这么好,可是它能给我们学习者带来什么呢?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成为高手的技术》,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高手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跨越式的发展呢?如果大家有上述的问题,那么这本书就会通过7个核心问题,8个高手的工具箱以及二十四个方法,来帮助你解决自我提升的问题。
【R】
1. 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 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what】
上面的文中提到了李小龙,那么大家对李小龙的了解有多少呢?武术家、电影演员、武术哲学家等。提到李小龙的这么多的成就,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李小龙短短的人生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成就呢?作者在原文中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联机学习。那么结合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李小龙首先所打造的第一个知识模块就是截拳道(打造第一个知识模块),然后在教授徒弟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他们的武术(高频交流分享),然后迅速整合进入截拳道并在此分享(高频迭代整合),通过这种外部的联机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学体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联机学习呢?我给大家提炼下面四个步骤:
【how】
打造知识模块
这个知识模块是自己有个学习的内容,比如说拆书家准备过级,比如说你想让PPT做的更好等等。
多频交流分享
把自己的所学习到内容整合出来用来交流。
高频迭代整合
这里的的迭代整合有两个方向:第一是内容的迭代,通过交流分享,将所学的内容整合知识模块中。第二是模块的迭代,以李小龙为例,学习完拳法,就可以开始打磨腿法了。
整合知识体系
通过上面的三个步骤,就会收集到众多的知识模块,通过调用、整合、归纳,形成对某个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适用边界】
我们从李小龙的例子可以看出,李小龙的联机过程是在一个知识比较新并且还不成体系的情况下,通过联机学习,快速建立自己体系的。其实这个方法相对于学习已经相对稳定,并且很系统化的知识来讲,优势没不太突出的。例如:学校里教授的那些学科知识比如物理、化学、历史等。当然对于那些比较孤僻,拒绝和他人交流和分享的人来说,也不适合联机学习。
【例子】
下面讲一个列子哈。我在13年的自己学吉他的时候,那个时候自己一个人,找了一本教程,找了一个教学视频,自己一个人就这样瞎练起来了。在刚开始练的时候还觉得提好玩的,但是越往后就越无聊,也不知道自己练的对还是不对,指法练的是不是规范,加上没有足够的反馈,只是靠着一股脑残的动力支撑,所以那股热劲消散之后也就放弃。那么我们可以看下假如回到过去那个时候,我会怎么来运用今天的方法呢?首先我先找到同样的一类人群,比如说老师再比如说学习者,然后再专注于每天的作业,比如说对于指法或者每个音阶的练习,然后通过和老师或者其他小伙伴的交流,整合和迭代自己的对这些练习的认知,从而慢慢的形成一个个小的知识模块,从而建立起对吉他学习的整体认知。当然了,这是一个过程,但是也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
【step1】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你有没有类似的单机学习的经历呢?比如说考研、学习某项技能、甚至是拆书。在学习这个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虽然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去解决它,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你总是习惯性的想一个人去努力,去思考,去努力。下面大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1分钟以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经历。
【学习者A】
我在去年的时候就在思考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自己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去做,或者说是怎么去搭建。虽然也看了帮主的书或者其他相关的书,也还在网上搜了下一些资料,但是对于具体怎么做的步骤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到了现在还是觉得这是自己要做但是却是一直没能做成的。
【拆书家】在我们的拆页中也有提到知识体系。不过拆页中的知识体系可能和你提到的知识体系有一点点不太相同。拆页中提到的知识体系更多的类似于你要学习知识领域的知识体系。比如说物理学,化学,经济学这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但是真正的整合到个人的知识体系中的话,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又是这个大体系中的一个小体系。今天我们提到的知识体系更多的聚焦于我们当前或者想要学习对应领域知识的知识体系。
【step2】
好了,感谢小伙伴的分享。那么假如说时光倒流,让你回到过去相同的时间和场景,那么你要怎么来运用今天学习到的联机学习的方法,来调整自己当时的学习状态呢?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下,同样待会我会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者A】
还是在讲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好了,如果让我回到去年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先思考的是我要搭建什么知识体系,毕竟知识体系是个很大概念。可能会从引导教练这个领域开始,然后开始搜集资料学习自己的第一个模块【打磨第一知识模块】。然后通过一些课程和老师、伙伴一些学习交流,并且也可以通过免费的引导进行分享【多频交流分享】。这样在每次学习、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收获能够把别人的给我的启发或者是给我的答案,能够整合到我自己的学习模块中去,最好能够写出来【高频迭代整合】。由此的话在一个个的学习模块基础上,慢慢的打磨自己的引导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体系】。
【过渡】
相对于单机学习来讲联机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变的更加的高效,因为它能够联结到不同的学习伙伴,通过共享,交流,以及整合调用,从而形成自己知识模块。那么当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模块后,怎么来形成一个产品,并且使其产生价值呢?接下来我们进入到第二个拆页。通过这个拆页,希望大家能够运用知识IPO,设计出自己的知识PO。这里说明一下,这两个拆页之间是递进的关系。
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下手中的片段。
彼得·德鲁克这么评价自己的的几分工作:“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他自己还是商学院的讲师。商业大师高产的秘密变得越来越清晰。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i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我把这套系统叫做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需要打造自己的知识IPO,我也是一个知识IPO操作人。
【what】大家应该经常会听说过某某企业IPO了,他们叫做企业上市,那么什么是知识IPO呢?知识IPO,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知识上市或者是知识变现。
【why】我们都知道在知识本身是有自己的遗忘曲线的。这里被遗忘的知识大多集中于两种,第一:零散而未经整理的内容。第二:整理却未经频繁调用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的遗忘,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相应的价值,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不这么做的坏处】。那么通过知识IPO将知识打造为一个产品,形成价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对我们自身也能带来品牌及影响力的提升。。【这么做的好处】。还是举个小例子吧:在我参加拆书帮前呢,读书的时候就是那样读过也就读过了,也不会整理笔记也不会有什么像样的输出,就那样傻傻的去读。其实用不了多久也就忘记了。往往出现的结果就是:等过了一段时间再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跟之前没有读过一样。后来在参加拆书帮后,开始有意识进行阅读的整理。比如说在阅读的时候根据RIA便签法把书中有感触的内容整理为一个个的便签,从而形成个人的知识卡片那样的小产品。这样不但加深了认知,即便日后遗忘了也可以通过翻看卡片,从而快速回忆书中内容。当然通过对便签的整理,形成一个主题或者体系后,也会整理成文章发表到公号或简书,以期待能给别人带来些许帮助。
【how】那我们该如何将所学的学习知识变现成价值呢?方法包含三步,总共12个字。
1. 输入问题。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场景:
第一:需要答案的时候,这个时候更大的时候的寻求解决的方法。
第二:已经有答案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用问题来概括答案。
2. 解决问题。 正如上面所说,解决问题,可以是从0到1的去学习和探寻,也可以是从1到N的去完善。
3. 输出产品。通过输入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怎么呈现呢?分享出来,写出来。
常见的平台:分答、知乎、简书、公号等等。
到这里,可能会有的小伙伴会问:输出产品?怎么输出产品呢?又怎么让它有价值呢?所以在这里,我对输出产品给大家细化一下步骤:
1. 从小产品开始。 IPO领域最忌讳的是要憋大招,你不能马上写本书,那就写一篇文章,如果写不了文章,那就写便签。
2. 制定输出输入计划。从一个小的产品开始,聚焦于解决一个个可解决,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个的正向循环。
3. 选择合适的分享平台。常见的平台有:分答,简书,公众号,喜马拉雅,千聊等。当然对于我们三级拆书家来讲也有拆书课。
【预防异议】
那么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我还是不太了解产品的定义。其实只要是自己能够表达出自己思考沉淀的都是产品。如果不会写书,那就读完书写份书评;看完电影后写个影评,这些都算是产品。上面也说过如果不能写书,写文章、便签可以。
当然也可能会有小伙伴说我做了产品一定会产生价值吗?那么对于这个,在于我们怎么来看待价值了。价值本身有多样性:比如说带来经济收益,再比如说给自身带来影响力,再或者对自己成长产生价值,这些都是价值。
【举例】
好了,下面我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在13年前,我刚开始接触我现在这个岗位的时候,那个时候国内相关的资料还很少。那时候再刚刚学习技术的时候,就整理了下自己的学习笔记,并且在一些论坛以及后来的简书上分享出来。获得了很多的点击量。当然在这本身也没带我带来什么经济上的价值。后来有段时间,我在简历上写过这几篇文章,在一场面试的时候,和面试官聊到相关的话题时,面试官突然说他在解决对应问题的时候看到过。我想这也就是产品化的价值吧。
好,经过上面的讲解,我想大家已经对知识IPO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就开始进行一个场景演练。小鹏是一个旅游达人,当然他更喜欢别人叫他背包客。他从毕业开始就开始旅行,也就没有什么收入,所以他就以边打工边旅行的方式走了很多的城市。这几年中小鹏一方面积累了大量旅行经验,知道哪些地方好玩,哪些分地方的东西好吃,但是另一方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稳定的收入,他也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请大家思考一下下,怎么用知识IPO的方式帮助小鹏把他的技能打造成一个产品,并且产生价值呢。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在小组内部讨论下,5分钟后我会邀请1组小伙伴,分享下他们小组给小鹏打造的IPO行动计划。
【学习者A】我们给小鹏制作了一个旅行攻略的IPO计划。因为前面有提到小鹏喜欢旅行知道各城市的景色和美食。所以我们觉得可以从旅行攻略开始来作为他的第一个知识产品【确定小产品】,这样他就在每个城市的时候就能输出一系列的文章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给大家介绍他游历的城市【制定输出输入计划】,最后他可以把内容投放到公众号、简书、穷游以及其他旅行的论坛上去,慢慢的去扩大他的影响力。当影响力积累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以出书啊【选择合适的分享平台】。
【A2】大家都在讲2016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在这一年里出现了大量的内容付费的平台,貌似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在这个大潮中分得一杯羹。比如喜欢旅游的人就写旅游攻略,有的人喜欢吃,就制作了各种的菜谱分享,当然最特殊的就是papi酱,也通过自己的特色吐槽,带来了大量的流量。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在哪些场景下打造自己的知识IPO呢?下面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写在便签上。
好,我看大家都已经写在了便签上,那么请大家再思考下,你要怎么应用到今天所学习到的输出产品的步骤形成自己的产品,让它产生价值呢?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写在便签上,2分钟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它行动计划。当然,我们的这个计划要符合smart原则。
【拆书家】请问你给自己设定的产品是什么呢?
【学习者B】在去年的时候,我的情绪一直不太好,所以我自己就学习了一些情绪管理的知识。所以我觉得我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情绪小王子,从发布情绪相关的文章开始。【确定小产品】。
【拆书家】那现在给自己设定了产品,那后面要执行什么样的计划呢?又怎么来进行输出呢?
【学习者B】其实我现在也开始在做了,不过之前还没太清晰。不过我觉得可以从这周开始每天可以发布一篇关于情绪管理的文章【制定输出输入计划】,然后在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当然其他的一些平台比如简书啊也可以,后面可能也会在喜马拉雅上试水下音频,不过还不知道好不好【选择合适的分享平台】。
【拆书家】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很棒的分享。我们听到小伙伴要把自己打造成情绪小王子,或者是情绪方面的专家的产品,他选择从分享情绪的文章为他的小产品。通过每周一篇文章的输出,来建立一定的影响力,并且通过公众号、简书、喜马拉雅这些平台来分享自己的产品。很好的产品,也是很好的计划,希望后面看到你更好的产品输出。
【结语】
跃迁里说: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在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这可能是所有学习的大前提吧,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