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跃迁》 所属活动: 拆书帮上饶三清山分舵第60期线下练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提高认知效率 学习目标: 提高认知效率,获得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

开场: 分组:大家好,我是爱吃爱玩爱拆书的二级拆书家饶晶晶,感谢大家在周日的下午如约而至,有你们的陪伴在拆书的路途中我不再孤单。下面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现场机动)片段一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能用“极其功利的少读书三步骤”缓解因知识囤积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片段二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了解知识晶体的概念,并通过探讨找到自己在学习知识时没有萃取知识晶体的原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二、图书介绍(1-2分钟)

1、事件场景 :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你正好处于知识匮乏时期,刚好身边有一个你比较崇拜的大神级人物,他告诉你说最近看了一本书很不错,最近又出了个新课程对你会很有帮助。这个时候你毫不犹豫的点开淘宝把书买好,点开链接付费报名线上课程。可书到了,课程开始了才发现根本就没精力学。要学的东西太多,之前买的书和线上课程还没看完听完。


2、提问:当遇到这种情况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没时间没精力。不学,又生怕错过一个亿。下次有人再给你介绍好书好课程时确定你能把持住自己不为之所动吗?


3、影响:当知识匮乏变成知识囤积时,很容易让人变得焦躁不安。我们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把知识往自己的脑子里灌,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对知识的辨识能力。学的东西很多却没有考虑它是否有用,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4、解决:《跃迁》这本书能教会我们方法去选择适合自己并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还有传授我们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造更高的价值。

       


三、【R】阅读原书拆页


       一个新知什么时候习得效率最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老外对你的发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所以你反过来也能理解,为什么刷那些“管理者必读的✖️✖️本书”的书单,对你意义不大,因为这些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实践环境,且难度不一。

        那些标题党的微信文章,比如《不看这篇文章,错过了一个亿》更是凭空造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思考一下,即使你真的遇到了能让你获得一个亿的方式,这是你当前的问题吗?这是你当前的水平吗?这是你学了就能用的东西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3-4分钟)

(互动)拆书家:大家平常会通过哪些途径学习?

学习者:阅读,培训,线上拆书课,训练营,微课。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我们接收各种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从前我们崇尚学了总比没学好。而现在我们认为为什么、学什么、如何学比学就好了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极其功利的少读书。选择有目标导向、有及时反馈和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学习。当然这里的读书不仅仅是指阅读纸质类书籍,还包括其他学习知识的途径,例如看文章,参加线上课程等。

(举例对比强化对比概念)小丽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最近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作上和青春期的孩子总是会发生冲突,家里又有一个三周岁的小孩搞不定,时不时就会和老公发生争吵。精疲力竭的她决定从学习中吸取一些能量。于是她在淘宝购物车里放一大堆书籍,有亲子沟通类,时间管理类,精力管理类,婚姻关系类,领导力还有几本专业性较强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付钱的时候她想了想还是少买一点,于是每个类别做了删减只留一本。

         请问小丽这样算不算是极其功利的少读书呢?不算。极其功利的少读书不仅仅是读书的数量减少而是要思考所学知识是否真正是自己所需。首先小丽没有合理的学习目标,一下子选择那么多知识输入,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其次作为一个普通老师,她选择领导力书籍看完在生活中并没有实践获得反馈的机会,无法获得很好的学习成果。最后太过于专业的心理学方面书籍对于她自身难度又过大,容易产生焦虑。

由此可见极其功利的少读书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给出具体步骤)

第一:以解决问题作为目标导向。

从自身的问题出发,了解自己的需求。最好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再逐步添加。

第二:寻找难度适中的学习资源。

选择难度适中的知识,适合自己发展水平。难度低令人乏味,难度过高容易产生焦虑。

第三:在实践中记录反馈内容。

在生活中我可以在哪里得到反馈?

我会怎样处理反馈信息?

预防异议

       或许有的人会说,这种学习的方法也太功利了,学习让丰富的知识沉淀积累的过程吗。个人觉得这样的想法没有错,但关键是看你目前的状态是否处于被问题所困。如果是的话还是建议你选择“极其功利的少读书”,先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去接受更大的洗礼。否则学的越多也只会是徒增烦恼。

适用边界

       当然能够用这三个步骤进行功利性读书的前提是我们能够自由的选择。如果是要应付考试,或者下属要完成上司布置的学习任务就要另当别论。还有再做选择之前我们要学会更好的和自己相处,因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五、【A2】催化应用(7-10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刚才我们学习了“极其功利的少读书”。大家还记得三个步骤吗?现在我们不妨自己当编剧编一个小剧本。这是一个小故事,故事里有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的对话、动作等,最主要要运用到“极其功利的少读书”设计出的谈话内容。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故事人物(小红,小华)

故事起因(小红遇见小华,小红处于焦虑状态)

故事经过(小华用一系列的对话引导小红,其中运用到“极其功利的少读书三步骤”,具体对话如下)

小华:你怎么了?

小红:生活太多事情要做,工作,生活一团糟。我准备参加线上培训提升一下各方面的技能。

小华:你准备参加什么线上课程,可以分享一下吗?我也会处于焦虑的状态。

小红:我看拆书帮时间管理营和情绪管理营还不错,我已经报名了。我还准备等双十二的时候买一些心理学专业的书籍看。

小华:那你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小红:我最大的问题是情绪管理。一碰到事情就容易点燃爆炸。

小华:那你现在需要先解决情绪管理的问题,这个问题一解决说不定其他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小华:接下来你要寻找到适合你难度的学习资源。寻找哪些是符合你自身水平的可落地的学习内容。

小红:那我用拆书帮的RIA便签法试一下,并参加情绪管理训练营的学习。

小华:你接下来可以在生活中怎样记录你的反馈呢?

小红:我会在晚上九点或睡觉之前记录当天一件 有情绪有波动的事情,并用所学可落地的内容梳理这些情绪。

故事结果(小华用“极其功利的少读书三步骤”缓解了小红的焦虑情绪,并引导小红确定了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结语极其功利的少读书,可以让我们只学自己当下需要的。但学了不代表学的好。只有能将所学知识随取随用你才能在看见雨后夕阳西下一群野鸭飞过时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说“啊,夕阳好美。哇靠,还有一群野鸭”。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下个拆页怎样将知识转化为晶体更容易供人们提取使用。


 l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二、【A1】请大家自测(1分钟)

      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5道测试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非常符合)

1.我总是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出所学知识的中心思想。

       1     2     3     4     5     6

2.我总会思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1     2     3     4     5     6

3.我总是很擅长整理知识。

      1     2     3     4     5     6

4.我总能将碎片知识拼凑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1     2     3     4     5     6

5.对于所学知识,我总是有关书叙述的本领。

     1     2     3     4     5     6



三、【I】解释自测题(1分钟)

      请大家把你五道题的得分相加。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你的得分情况。如果你的分数在20分以上,恭喜你,你是一个很懂得整理知识的人。如果你的分数在10分~20分之间,我们在高效学习方面还需做些努力。如果你的分数在10分以下,可能此时此刻有一首歌很能表达你的心声“我一学而过,却什么也不记得”。但没关系,今天的拆页会让我们有所提升。当然自测题分数的高低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我们对自己多一分了解。并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四、【R】阅读原书拆页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石墨和钻石都有相同的碳原子组成,只不过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六面体晶体结构,这也是钻石是已知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的原因。钻石的硬度,来源于塔的结构。

       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

      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

      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五、【I】拆书家讲解引导(5-7分钟)

(互动)

拆书家:请问小伙伴们你们对原文拆页中第一段的哪个词印象最为深刻?

学习者:知识晶体。

拆书家:是的,我也觉得知识晶体这个词很吸引人。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习者: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拆书家:为什么知识晶体如此重要呢?哪个小伙伴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学习者:知识晶体能将零散的知识点拼凑成完整的模块。

拆书家:接下来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描述结晶体的重要性呢?

学习者:石墨和砖石,沙子和混凝土。

拆书家:请问作者由石墨和钻石,沙子和混凝土,“知识晶体”的概念是怎样的呢?

学习者: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

拆书家:也就是说知识点之间要形成稳定的架构才能形成知识晶体。接下来请大家找出第五段的两个关键词。

学习者:知识整合,形象化呈现。

(回应与反馈)

拆书家:大家回答的很正确,从星座的形成迁移到知识,也就是说要形成“知识晶体”先要有一定的知识量,然后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再由比较形象的图文呈现出来的结果。我这样说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拆书家:是不是随便怎样的知识点都能整合在一起呢?

学习者:那肯定不行。

拆书家:怎样的知识可以在一起形成知识晶体呢?

学习者:有关联的知识。

拆书家:你们的意思是“知识晶体”更完整的概念是在拥有一定知识量的基础上将有关联的零散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结构再由图文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吗?

学习者:是的。


      所以,这个拆页告诉我们零散的知识点不方便记忆,而有稳定结构的知识晶体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化呈现让人记忆深刻。而整理的前提是要学会思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懂得萃取知识晶体你就拥有了关上书本也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举个例

      我有个朋友是几所幼儿园的园长,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学过的课程许多,正面管教,鼓励咨询师,阿德勒工作坊,Oh卡,光正面管教的讲师班就被她上了个遍,用她的话说基本上那些正面管教的大师课我都上过了。我敢确定当她和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她是充满自豪的。

       前两个星期我们一起外出学习,要求每个人讲这四阶段学习过的课,时间是15分钟。我问她“亲爱的,你明天准备讲什么内容?”“不知道哦,都不知道讲什么”。我说“你学习了那么多,随随便便都可以讲很多吧”。“那不行,我每次讲课要翻翻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可见她学了很多很多的知识但都是零零散散的,没有萃取知识晶体。而结果就是需要的时候不能随取随用。

       而我那天分享的内容是“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这个内容之前的讲师讲过,前几个星期在分答又听了一下帮主的小讲。当时就理出了一条why,what,how的主线,十五分钟的课分享的很成功。所以说并不是学的多就是好,而是能将所学知识串成一条线为我所用才是重点。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微行动学习)

(1.明确问题。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走在学习的道路上。就像我门今天这个现场就是一场学习。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参加学习的经历,或许是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个人看一本书,或许是和一群不认识的小伙伴参加线上交流,又或许是和一群有趣的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享受着学习带来的欢声笑语。那是一次怎样的学习?请用两分钟时间小组间的伙伴互相分享一下。

熊:我最近在学提问训练营,有的会,有的很难,虽然有它自己的知识逻辑,但我始终觉得散沙一片很困惑。还是没有将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

素:我最近想学沟通力,看了一本《沟通圣经》。里面的内容很多,但看完什么都不记得,心里很乱。感觉这本书很好,就是自己看完没收获。

        在这次学习中,你有萃取知识晶体吗?如果没有,你觉得是为什么?为什么知识晶体如此重要而我们却没有这样做呢?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讨论,待会儿请小伙伴分享。

素:我觉得是思维方面比较懒,不愿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拆书家:你的意思是不愿去思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我的理解对吗?

素:是的。

璐:所学的知识对于生活不是那么重要。

(3.明确问题本质。4.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通过大家刚才的分享得到的结论是:

1.知识对于我们自身的重要性不够。

2.我们没有思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那因为我们今天的拆页是建立在学习所需知识的基础上,所以我们把知识重不重要这个问题先放在一边。现在回到刚才的话题也就是说大家觉得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萃取知识晶体的本质是”勤于思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家同意吗?

       请在小组内讨论:在你刚才想到的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我们反思以下想要在学习历程中改善不愿意,不善于思考知识点逻辑关系的状况,有哪些可能的方案和思路?请把讨论出可行的做法记录在一张A4纸上,5分钟后我们请每组派代表讲解你们的成果。

(5.每组派代表讲解。)

第一小组:1.学习相关的知识。

                 2.对知识进行梳理,对知识点进行分类。

                 3.用思维导图将知识串联搭建知识晶体。

第二小组:1.阅读你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2.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3.根据逻辑关系以思维导图或其他方式串联。

第三小组:1.用拆书的方式,一本书写五个便签。

                 2.用思维导图做知识整理。

                 3.知识卡片发散想要的新知识点。

                 4.晨间日记,记录和反思。

                  5.用逻辑思考的辅助工具,比如幕布。

第四小组:1.写作时网上搜索知识点再形成逻辑线变成自己的文章。

                 2.工作中用搭梯子的方式建立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3.用并列关系构建故事。

拆书家:感谢大家的分享,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自己的讨论结果。总结以下其实就三个点:1.学习所需的知识量,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阅读,拆书,写便签,网上搜索)

                           2.对知识点进行逻辑关系梳理。

                           3.用思维导图或其他图文呈现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七、【A2】催化应用(1分钟)

拆书家布置任务:即使你经过今天的学习暂时已经明白了萃取知识晶体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如何萃取的方法。但由于这不是你的习惯,下一次学习新知识时你可能还是一学而过,没有思考知识点逻辑关系的过程。所以请在一周内找机会跟别人分享一下什么是知识晶体以及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你分享的越细致你的收获就越多。完成的小伙伴私信我,有奖励哦。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凤凤:12月5号上午十点在办公室我和同事鳗鳗分享了知识晶体的概念,以及萃取知识晶体的三步骤。知识晶体”是在拥有一定知识量的基础上将有关联的零散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结构再由图文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结果。萃取知识晶体的三步骤是:1.学习所需的知识量,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阅读,拆书,写便签,网上搜索)

                           2.对知识点进行逻辑关系梳理。

                           3.用思维导图或其他图文呈现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结语:学习知识就像在美丽的海滩上捡贝壳,你不能贪心什么都收入囊中,而应该只选你需要的的,然后把它们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为你的人生增添光彩。切记多则惑,少则得,散则浅,聚则精!我的拆解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