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姚莉。
我是一名研发工程师,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研发建筑物上使用的化学建材。所以,化学是我的专业,我可以为大家科普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比如说,“塑化剂”、“增白剂”等等,它们到底是好是坏,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我可以用我的专业知识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答案。
我的三个标签是:学习、亲子教育、写作。
学习,是指我一直处于学习中,我目前的学习目标就是提高我的管理能力。
亲子教育,是指我和的孩子一直在实际验证一些亲子教育的理论。
写作,是指我每天晚上都写点东西。
摘自《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第三章-代替惩罚的方法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 【美】伊莱恩.玛兹丽斯
在我们使用新的技巧和孩子沟通时,有没有发现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控制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中去,因此,我们从而耳濡目染。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并不容易。
有很多次,当我们对孩子说做“对”的事情的时候,好像并不管用。他们不当一回事,甚至反抗。这时候,我们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惩罚。
家长们认为:
“如果不惩罚孩子,孩子就会逃避管教。”
“有时候,我很生气,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不惩罚,孩子怎么知道他做错了,以后不再做。”
“我惩罚孩子,是因为那是他唯一能够理解的管教方法。”
孩子们受罚时的感受是:
“我经常恨我妈妈,我认为她真是一个泼妇。但是之后,我又会有罪恶感。”
“我会觉得:爸爸是对的,我很糟糕,我理应受罚。”
“我会幻想我病得很厉害,让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后悔。”
“他们真坏。我要报复他们。只要不被他们抓住,我还要去做。”
所以,惩罚并不起作用。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计划。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们从内心S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下面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 请孩子帮忙。
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 表明你的期望。
4 提供选择。
5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 采取行动。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幕后声音:
(对拆书帮的介绍,实际是放在R部分之前的,但是受文字量限制,无法粘贴在正确位置,所以就粘贴在I部分)
下面我给第一次参加拆书活动的新伙伴,进行一次关于拆书的科普:
第一个问题:【拆书是什么?】——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到学习者的经验,并且规划具体的运用。
第二个问题:【拆书法又是什么呢?】——它分为个人学习拆书法和组织学习拆书法。个人学习拆书法就是RIA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够达到参加一场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拆书法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第三个问题:【拆书帮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社团组织,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的社群,是公益性质的,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希望大家多多参与我们的线下活动。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下RIA便签阅读法的魅力吧!
I 讲解内容
好的,我看到绝大部分小伙伴都已经看完段子了,我先介绍一下这本书:
本书作者是美国的两位妈妈,也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这本书拥有大量的情景模拟和强大的可操作性,适用于任何一种文化环境,可以让父母学会如何有效、愉快的沟通,所以广受好评。
下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段子的内容:
【WHAT】惩罚是家长在面对孩子做“错误”事情的时候,最直接的反应。
【WHY】但是,惩罚其实并不能起到作用,因为惩罚往往只是给家长提供一个发泄的出口,而作为发泄出口的孩子,往往最直接的反应却是如何报复家长。所以,惩罚的效果很低。
【HOW】段子提供了七个有效代替惩罚的技巧。
1.请帮忙。这种方式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意识到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因此停止做“错误”的事情。
2.表达立场。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很清晰的认识,明白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大人觉得“错误”的事情。
3.表明期望。这样做能够给孩子明确的提示,“正确”的事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4.提供选择。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二是把孩子的行为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并且降低孩子的抵触力,因为是孩子自己选择的。
5.弥补失误。给孩子一个弥补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做了错事后必须要弥补。
6.采取行动。这种情况是在前面技巧都无效的时候,强制孩子停止做“错误”的事情。
7.体验后果。让孩子直接体验做“错误”事情的后果。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七个技巧的使用并没有有固定的先后顺序,也不需要每次都要把七个技巧全部使用到才有效果
A1
这个段子让我想起了我惩罚儿子挑食的经历。
我儿子挑食严重,我软硬皆施,效果一直很差,惩罚成了每次交锋的必然结果。
一开始,我会温和的说:“儿子,这个菜很好吃,你尝尝吧”
但是,因为孩子会一直不回应我,所以我的情绪会逐步向愤怒发展,语言也会越来越急躁。
我先努力游说他:“这个菜很有营养,可以让你身体健康,你吃点嘛”
紧接着,我会开始责备他:“你怎么这么挑剔,你知道妈妈做菜有多辛苦吗?你怎么一点都不尊重妈妈的劳动呢!”
然后我就开始发飙:“必须吃一点,否则就不允许打游戏”
最后,我的情绪会失控,拍桌子、打骂儿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面对儿子严重的挑食,我只是一味地在向儿子灌输这种认识,一旦得不得儿子的响应,我只能付诸惩罚。但是很显然,惩罚是无效的,儿子挑食的毛病仍旧屡教不改。】
A2
我觉得,这个段子中提到的代替惩罚的7个技巧,虽然讲的是亲子教育的方法,但是它也可以用于职场,管理下属。
我现在正在确立本部门的考核制度,制度正在试运行中,但是下属有比较严重的抵触情绪,考虑到惩罚的效果会比较差,我打算用段子中的方法进行引导。
我计划在下周一召开部门会议,专门针对这个抵触情绪做一些疏导工作,语言策略准备如下:
我先提出帮助的请求,让大家感受到尊重:“我们部门的工作质量需要提高,只有质量提高了,发到我们部门的工资总额才会高,然后大家的工资才可以提高。提高工作质量,光是一两个人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全部门的努力,需要大家同舟共济。”【这是请帮忙】
针对会议的主题,我决定开门见山:“工作考核制度现在正在试运行中,我知道有些人有抵触情绪。这些情绪我非常理解,所以今天我们开这个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可以提出来,我们商量改进”【这是提供选择】
等讨论结束后,按照惯例我需要进行会议总结。
我说:“大家抵触考核制度,这个事情,肯定是不对的,无论你有多么充分的理由,都不能不执行。没有考核,就没有无法公平公正的评价每个人的工作质量。”【这是表达立场】
接着我会说:“本月是试运行阶段,我希望大家都认认真真的去执行,只有执行了,才知道制度到底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到月底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意见汇总给我,我们再一起讨论修订。”【这是表明期望】
考虑到大家的抵触情绪,在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很敷衍、甚至直接忽视,于是我会说:“我会每周一检查上周的工作质量”【这是采取行动】
最后,我必须要清楚的表达:“如果大家仍旧是现在这种态度,一味的抵制,那很明显在月底的时候,你们不可能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那我就只有忽略大家的意见,从下个月开始正式运行,工资按照考核结果发放。”【这是体验后果】
我相信,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部门考核制度将会得到很好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