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默契,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数据分析相关的研发工作,有一个快四岁的孩子,目前业余时间主要用在自我学习和写作方面。
今天,我们要拆的书是《正面管教》。这本书在美国畅销400多万册,被翻译成了16种语言畅销全球,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
作者简•尼尔森是一名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提倡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在一种和善而又坚定的气氛中,孩子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启发式提问,主要是引导孩子主动地思考,典型的问题比如“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这会让孩子想他当时的目标是什么。
运用启发式提问,有三个原则:不预设答案、心情平静、发自内心。举例说明一下。
我与刚上高一的外甥聊天,他想提高自己的成绩进入尖子班。当时,我们在公园游玩,心情愉悦,这是拆页提到的第二条原则,在心情平静的情况下提问。
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你进尖子班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拆页的第一条原则,不预设答案,我没有推测他进尖子班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还是想实现自己。
第二、三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科目?”“你哪些科目需要很努力才能追上尖子班平均水平?”这里运用的拆页原则三,发自内心,我很理解他的选择,真心想帮助他。我认为发挥优势,拉平短处,能够让他迅速缩小与尖子班学生的差距,实现目标。
那天,他跟我说自己要保持优势科目,恶补不擅长的科目。这是我启发式提问的效果。
启发式提问,需要对方思考并表达出来,我建议最好在孩子5、6岁再开始使用。当然,这种类似coach的沟通方法,同样适用于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大部分沟通场景。
【A1】大家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有没有帮助别人探讨他们的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择校、跳槽、买房、买车?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分组,讨论你们当时的场景是否运用了“启发式提问”的三个原则来提问?
杨杉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案例。
他的同事最近想买学区房,他并不建议同事买房,于是,跟他同事聊了几个问题。
“你家孩子多大了?”“2岁。”“才两岁,离小学还有4年呢,不着急这么早就买学区房啊。而且,现在的政策也不适合买房......”
他举的这个例子,有预设答案,并不算是运用了启发式提问的三个原则来提问的案例。
【A2】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谁最有可能与你探讨他在什么方面的选择?比如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比如想要跳槽的同学,比如想移民的朋友。
写下你将如何利用“启发式提问”的三个原则,不预设答案、心情平静、发自内心,设计出1个合适的谈话场景以及1个启发式的提问,来帮助对方了解自己的选择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可在现场适当提醒学习者 “写关键词即可”)
肺水鱼现场分享了他的A2便签。
下一周,他将与老板讨论引入拆书帮的线下活动来培训内训师的事宜。他打算在老板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提问,问题有三个:
1、公司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2、现在公司缺乏专业的培训师,如果我们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够达到什么效果?
3、如果我们借助拆书帮这样的公益性组织,能够得到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