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的微信名字叫素语,朴素的素,语言的语。目前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有一个两岁快三岁的儿子。我的三个标签是爱吃,爱美,爱学习。爱吃嘛,吃货一枚,地道的川妹子,偏爱麻辣。爱美呢,说的是美好的事物,喜欢绘画,家居设计,喜欢读诗等等。而爱学习呢,从小对学习钟爱无比,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就爱听各种讲座,是一个学习爱好者。我的格言就是生命不止,学习不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以及拆书帮:拆书是一种成人学习法,它致力于将书面知识拆解、内化为学习者的个人能力,着重以理解应用为中心。当它应用于个人学习时称为“便签读书法”,也就是RIA读书法。R-Reading(阅读)I-Interpretation(理解)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运用便签学习法可以帮助我们将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形成个人的行动方案。当拆书法运用于组织学习就有了RIA现场学习,由一名拆书家通过一本书引领其他人,激活他们的经验,将书中的知识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拆书帮就是全国各地拆书法的爱好者们自发组成的公益性组织。目前,全国各地有20多个拆书帮的分舵,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希望将拆书法应用于个人的成长。
三至五岁小朋友在游戏间发生的冲突
这么大的孩子,在游戏间会随时会爆发小冲突,比如因为抢玩具,因为有不同意见,因为对方破坏了自己的作品,等等。
1. 家长平时就具体事件,教孩子一些处理技巧,比如轮流玩、用其他东西来交换、委婉拒绝的方式、怎样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要去,等等。被教导过的孩子,往往能更好的解决这些冲突。
2. 家长不必对孩子的游戏过于严密地监视,遇到问题时,只要不涉及安全,就不必太急于去支招,很多时候静观其变,会发现孩子们自己摸索出了解决办法。他们需要在自己交涉中摸索规则。
总之,完全不教不管和过于严密地监控保护,都对孩子发展交往能力不利。孩子有自己探索尝试的空间,他才能发展出比成人所想到的更丰富、更灵活的社交策略。
家里有孩子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孩子3岁到5岁这个年龄段是他们开始初步尝试与除家人以外的其他人交往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和其他孩子的游戏过程中他们会逐步建立自己的社交体系。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冲突,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这个片段就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告知孩子如何应对处理冲突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冲突,不仅教给孩子具体的交往技巧,更要让孩子明白一些总的交往原则。另一方面在已经给与孩子应对冲突的指导之后,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孩子做主、对孩子放手,孩子的价值感和自我探索能力都会逐步提升。
A1:
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让我想到我之前的一个经历,在有一次回老家的时候,有好几亲戚朋友的孩子聚在一起玩,我家的孩子叫乐乐,他比较小,是所有孩子中最小的。在玩的过程中,由于乐乐不太懂规矩,对于他这么小的两岁多的孩子来说,不太知道游戏有一个规矩,其他的大孩子就不太愿意跟他玩,有点孤立他。我看到这种情况就有点着急了,我带着他找到那些孩子,有点说教性质地跟他们讲道理,要帮助小一点的小朋友,让他融入你们大家一起玩。后来玩玩又不太好了,我又想了其他方法让他们各自玩各自的玩具这种方法。通过学习了这个片段,我后来自己对这个事情有些反思,因为我个人觉得这个处理方式不太好。首先,我没有像片段里说的事先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冲突的措施,他在遇到这种情况是可能比较小,就会比较无助。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之后呢,其实他没有寻求我的帮助,我是主动“帮助”了他,我觉得我过多地干涉了他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其实他虽然小,但是他说不定也有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经过这个反思之后,我觉得这个片段对我是有很大触动的。
A2:
我自己针对这种类似事件做了一个行动计划。
1. 当乐乐独自在家玩的时候,挑他一个精神情绪良好的状态告诉他如果下次遇到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玩具的时候可以有哪些办法应对,比如说轮流玩,或者用其他东西来交换,如果真的不想一起玩可以拒绝别人,如何去拒绝别人,虽然他现在比较小,但是他现在已经可以用语言和大人沟通了,所以他可以有这个能力用很礼貌的语言去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2.在乐乐今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我需要给他更多的自由,不要干涉他,只要不发生涉及安全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玩,不去刻意“帮助”他,这种帮助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干涉,让他自己想办法来应对,毕竟今后的路还是要他自己走。这个片段给我比较大的触动所以也想分享给大家,在亲子教育中其实有很多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教导孩子也好反思自己的生活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