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 承认( Recognize )“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 和好 ( Reconcile )“我向你道歉
3 . 解决 ( Resolve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自我原谅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第一个R(即承认)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注意过当我们愿意道歉时,孩子是多么善于原该谅我们吗?你曾经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吗?如果你说过,孩子是怎么回应的?我在世界各地讲演时多次问过这个问题,听众的回答都是—致的当大人诚恳地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妈妈(或爸爸,或老师)。”孩子可能在一分钟以前还对大人的不尊重行为感到生气和憎恶(而且很可能正是大人应得的),而一旦大人说一句“对不起”,孩子就彻底原谅了。
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的前两个——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R(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作为一个人,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失去正常的理智(倒退到“爬行动物大脑”的控制)。这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的行为。我深深喜爱正面管教原则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不论我犯了多少错误,也不论我的错误造成了多少麻烦,我总是能回归到正面管教原则上来,从我的错误中学习,清理我造成的麻烦,而且能让事情变得比我犯错误以前更好。
因为我犯过那么多的错误,“矫正错误的三个R”就成我最喜爱的概念之一。我自己就有一个“标志”性的案例。有一次,我对当时只有8岁的女儿说:“玛丽,你是一个被宠坏了的淘气鬼”(听上去像是和善、坚定、尊严和尊重吗?)
玛丽对“矫正错误的三个R”已经很熟悉了,她反驳我:“哼,待会儿你可别来说对不起。我完全出于反应回答道:“你不用担心,因为我肯定不会。“
玛丽跑回自己房间把门摔上了。我很快恢复到了理性大脑的状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到她房间去道歉。她还在生气,没有准备好接受我的歉意。她手上捧着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着用一支大号的黑色记号笔在书上画着下划线。我从她的肩膀上看过去,看到她已经在书白上潦草地写了两个大字:“骗子”
我离开她的房间时想:“哦,老天,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另外一本《我最亲爱的妈咪》“畅销书上市”我知道,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大约五分钟后,玛丽朝我走来,怯怯地抱住了我,说:“妈妈,对不起。”我说:“宝贝儿,我也对不起你。事实上,当我说你是被宠坏了的淘气鬼时,我自己就是。我因为你管不住自己的行为而生气,可我自己也没管住我的行为,真的非常对不起!”玛丽说:“没什么的,妈妈,我刚才的行为是像一个淘气鬼。”
我说:“呃,我知道是我的行为激怒了你,气得你那样做的。”
玛丽说:“呃,我知道我做了什么。”
我一再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大人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冲突(而且,任何冲突都至少是在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承担起责任时,孩子们通常都愿意仿效大人作出的榜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孩子们有承担责任的榜样时,他们就会学着承担责任。
几天之后,我无意中听见玛丽在电话中对她的朋友说:“哦,黛比,你怎么这么蠢!”玛丽随即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并且赶紧说:”对不起,黛比。当我说你蠢时,意味着我蠢。”
玛丽真正吸收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原则,并且懂得了犯错误其实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 知识点
我们不怕错误,我们也能从错误中恢复:
R --Recognize 意识到自己在这次问题中做错的部分。
是不是对孩子不理智地发了脾气,大吼了?有没有因为生气不理孩子?有没有事先没有跟孩子说清楚?有没有给孩子树立的标准,对孩子的期望等,太高?
R -- Reconcile 和解、道歉
简洁而真诚的道歉。真诚的态度,不用过分道歉,简洁的语言,甚至不需要语言,而是一个手势、一个拥抱、一个歉意的微笑等。找到最合适你的方式就好。
R-- Resolve 解决问题
前两步做起来,其实可能只需要几秒钟而已。重点在于我们如何行动,而不是发了错总是道歉而不落实在行为上。和孩子一起,关注解决方法:现在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以后要怎么预防
通过我们的行为,也能教会孩子:我能面对问题,我能解决问题。孩子会越来越勇敢,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能力。
2 行动建议步骤
我们如何对待错误,比犯错本身更重要。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当你有机会冷静下来后,使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承认 ,以负责而不是指责的态度承认错误。
第二步,和好,道勤,孩子们是如何宽容大度。
第三步,解决,共同寻找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法。
3 使用条件限制
当家长冷静下来,先处理情绪,才可以处理问题。
4 书中合适的案例
简尼尔森和她的女儿的故事。
当两个人都在气头上的时候,谁也不愿意承认错误和道歉
过了一会,妈妈恢复了理智,妈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道歉时,孩子还在气愤情绪里,还无法进行矫正的步骤。
又过了一会,女儿冷静后了,也来找妈妈道歉。
在书上这个案例里面, 妈妈和女儿都践行了矫正错误的三步骤的前两步, 承认,和好。
书上的案例也说明了 当大人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冲突承担起责任时,孩子们通常都愿意仿效大人作出的榜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孩子们有承担责任的榜样时,他们就会学着承担责任。
5 自己加工的示范案例
叮叮半夜起来尿尿,什么都不说,就是坐在马桶上大哭,我半夜被吵醒,脑子都被吵炸了,脑子根本没法思考, 所以我就打了她两下屁股,她还是继续哭, 后来迷迷糊糊我就抱着她到她床上,她哭完自己睡着了。
第二天醒过来我就意识到我错了。我要开始使用矫正错误三步骤了
第一步,承认,我要承认自己的错误,错在暴力对待孩子。但这也是一次我学习如何矫正错误,修复关系的好机会。
第二步,和解,我就和叮叮心平气和的说,妈妈昨天晚上不应该打你的屁股,对不起,你可以原谅妈妈吗? 叮叮点点头,表示愿意。
第三步,解决,我态度很平和的问“叮叮,你愿意和妈妈说说,你昨天晚上为什么哭吗?”叮叮说 妈妈你没有陪我去尿尿,我又问,“叮叮, 前几周,你半夜起来尿尿,妈妈帮助你, 你也哭很大声很久,你哭希望自己尿尿, 所以妈妈昨天晚上不知道你需要妈妈的陪伴,妈妈就没有起来帮助你。 你下次希望妈妈怎么办,你要开口说出来,好吗,你知道怎么说吗?”叮叮说“妈妈你可以陪我去尿尿吗”
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个案例,我承认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我的责任是哪部分,我也向孩子道歉得到孩子原谅,并且双方就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了共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现在我们要把大家分组,每两个人一组,我们来讨论一下,
两个人起争执,冷静后,其中一方知道自己错了, 但是她没有向另外一方道歉,是什么原因让她 无法从第一步承认 走到 第二步 和解?
我会给每组一张白板纸,请大家把认为可能的原因写下来。
我这里举的例子, 两个人的关系可以是 亲子,也可能是夫妻, 也可能是同事 也可以朋友。
现场的学习小组里,晓庆认为朋友间的发成别扭还比较好说,在家里老一辈人都没学过怎么道歉,所以和老一辈之间有点难为情。情侣间呢, 觉得男生就该让着女生,男生应该先道歉。 学习者钱丹说,在家庭里面,真的很难和老一辈人有错误矫正,觉得很难开口。而在同事之间呢,也是这样, 有时候因为各忙各的也就忘记了,有时候因为没有单独的时间空间的机会道歉,虽然没有道歉,但是可能心存芥蒂。现在学习了矫正错误的三步骤,以后有机会可以用上这样的行动建议。
锦上添花 我想给大家做个小测试,这是一道是非判断题,基于我上面的讲解, “矫正错误的三步骤 告诉我们 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这句话,对吗?
学习者都表示,这句话是对的! 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