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野狸,一个致力于成为三级拆书家的新媒体人。今天来过3-1。
【学习目标】学完这个拆页后,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结构化系统化的工作习惯方案,并不断实践,减少工作时分心的时间,使深度工作时间段的效率得以提高。
【图书介绍】
S:上班的时候经常发生这种事吧?正在写个方案或是文件,一会儿电脑上弹出双十一的广告让你领红包,一会儿订饭群里要你确认今天吃什么,或者是领导突然另外吩咐一件事情需要马上完成,你写方案的思路不停地被打乱,心里十分焦虑。
Q:这种时候你一般是怎么办呢?优先完成领导分配的活,处理同事需要你回复的消息?也或者直接忽视这些打扰?
C:如果你这时候选择专注吧,错过同事的紧急消息,可能会造成一些损失;但是选择沟通呢,方案的思路就被打断,很可能还会加班。沟通的时候想方案,写方案的时候想领导吩咐的新活儿,弄得忙碌却没有效率,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影响沟通效果。
A:这本由卡尔·纽波特写的《深度工作》,讲述了在碎片化时代,我们需要训练大脑排除干扰,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书中第二部分花很大篇幅,来介绍了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比如讲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升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帮助我们找到更高效的工作方法,突破职业瓶颈,找到提升点;合理设置工作时间,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乐趣和意义;内化技能,让大脑达到极限。帮助我们创造更多价值。
本书作者是畅销书作家,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很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这本书的英文原版2016年在美国出版,一发行就占据了亚马逊美国网站的职场励志书榜首,非常值得一读。
下面就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一下手边的拆页。
【R】 习惯化
人们对于那些利用头脑创造有价值事物的人经常忽略的是,他们很少会打乱自己的工作习惯。我们来看看普利策获奖者、传记作家罗伯特 ·卡罗 (Robert caro)的例子。2009年的一份杂志档案透露 “卡罗纽约办公室的每一英寸空间都是按规则来布置的”。他放书的位置,他堆放笔记本的方法,在墙上张贴的东西,甚至穿什么衣服到办公室也都一样:所有一切都形成了特定的习惯,在卡罗的漫长职业生涯申只有很小的变化。“我培养自己变得有条不紊。” 他解释说。
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也保持着类似的严格工作安排。他的儿子弗朗西斯后来回忆,这尔文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然后去散一会儿步。然后他会独自用早餐,从8 点到9 点半在书房工作。之后的一小时用于拆阅前一天的信件,而后从10 点半到中午又会回到书房工作。经过这样一段工作之后,他会沿着既定的路线从花房开始,沿房周围的路走圈,深入思考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想法。直到想出满意的答案他才会停下来,宣告一天工作的结束。
大家都读完拆页了吧。可能你会好奇,这个拆页压根儿就没提到“深度工作”,全都是习惯,和深度工作有什么关系?你可能更想知道,深度工作到底是什么意思?
别着急,先让我卖个关子,随着后面的拆解,这些问题你都能全弄明白。下面我们先从拆页入手,看看它到底讲了什么?
【what】
拆页的主要内容其实很清晰,没错,就是习惯。作者借助达尔文、罗伯特的具体例子告诉我们,那些利用头脑创造有价值事物的人,很少会打乱自己的工作习惯。
作者选中这两个人的例子,仅仅是因为他们出名吗?我想不是的。恰恰相反,他更想说明的是,因为有这些比较特殊的习惯,因为不去随意打乱习惯,这成为他们做出伟大而有价值的原因之一。
这些习惯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和我们的习惯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好啦。
【关键点】 首先,要请大家分析一下,拆页里的这些习惯,有什么特点?没错,达尔文喜欢散步,设定了一些时间,在固定的时间里只做某事,自律等等。希望大家记下这些关键点,在后面我们会用得上哦。
【混淆点】 这些特点构成了他们的工作习惯。你有没有感觉,这些习惯是有套路的,和一般的吃饭喝水等简单习惯是不同的。它们可以被称作,结构化系统化的习惯。
1、 和时间、环境等要素分不开,拥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 2、 而且,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工作习惯,你需要把它们和生活习惯区分开。
【why】 这种系统化结构化的习惯,在深度工作这个体系里非常关键,这样的习惯只要被执行者严格内化,就可以让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让你将深度工作变成一种能力。
要真正理解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就得谈一谈深度工作这个概念了。 深度工作,就是让人体达到深度繁荣状态,也就是精力充沛,能量满满,抵达个人能力的极限,然后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让你的产出效率达到巅峰,创造更大的价值。
结构化系统化的习惯, 1.可以减少阻力,让人快速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 2.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人们的深度工作状态保持更长时间。
这就是它们之间关系的内涵!非常重要!(重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重点分析结构化系统化习惯的原因。
【how】 要想获得结构化习惯带来的好处!我们就需要学习如何建立结构化系统化的习惯,拆页中虽然只给到具体的习惯案例,没有建立的步骤,但我们可以根据案例来进行拆解推导。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拆解的成果:
1、确定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长。 达尔文每天7点起床,每天8点到9点半会在书房工作,9点半到10点半拆阅信件,10点半到中午又会回到书房工作。 其中有两个深度时间段,是8点到9点半,以及10点半到中午,他都是在书房里进行工作。 一个明确的场所、比如书房,能让深度工作效果加倍。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让工作会看起来不会无休无止,因为知道有结束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段内,就能更好地专注在工作里。
2、确定工作的规则和程序。 达尔文在9点半~10点半,是用于拆阅信件。规定好某个时间段做某事,能让你更加专注,而不会一直在思考,我在这段时间该做什么! 日常生活中你可以设定的规则比如,不使用社交网络、不和同事说话等。
3、用物质、或是环境来支持工作。 我们可以注意到达尔文独自吃早餐,以及散步这个习惯。物质的支持,能让大脑保持清醒,同时也能提醒你可以开始深度工作了,而舒适的环境因素,比如整洁的书房、花园等,可以让你的精力耗费到最低。 日常生活中,你就可以设定以喝一杯咖啡开始工作,以及保持办公桌的干净整洁。这里只是举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
【强化讲解概念】 这样设定的习惯,因为有了规则和程序,而物质、环境、时间、要做的工作等都是这样明确,让我们不需要浪费心理能量去清理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从而减少了进入深度工作的阻力,在一个时间段内更加持续专注地深度工作,从而让深度工作效果最大化。 【案例对比】 比如说我自己吧,在读到本书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远离社交网络,在一个时间段封闭自己进行工作。所以工作群有消息,或者有有同事发消息过来,就会很焦虑,要把跳动的消息打开看过回复才行,还自认为效率很高,其实很多次思路都是被打乱的。 在我根据制定习惯的方法制定出一系列的习惯,比如下午2点半到4点是我的高效时间,这个时间就会在钉钉上挂出【忙碌】的工作状态,写上有急事打电话,然后下线。在4点时喝一杯咖啡,补充能量,同时提醒自己下面可以做一些浮浅类的事物。工作的专注程度提高,以及持续时间都比以前更好。
【适用边界】 但是,这个办法是有适用边界的,想要确定一种正确的适合你的习惯,首先你要清楚,没有哪一种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习惯取决于个人需要,也取决于你从事的项目类型。这里其实涉及到书中的几种深度工作模式的概念,我们以后再讨论吧。
总之对于系统化结构化的工作习惯,我们要谨慎建立,严格遵守,才能达到效果。 |
【小剧场】 下面需要请现场的伙伴,自己编一个小剧本,几百字就行。需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1、你需要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当时人物的对话,动作等, 3、其中部分对话涉及“习惯化”内容,可以是举例告诉另一个人自己的习惯,也可以是教给另一个人如何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习惯,自己讲述它的重要性。 给大家发一下资料,可以先看一下我给出的举例。看完之后,大家请在五分钟之内,把故事写在纸上,五分钟后会邀请一位小伙伴起来分享一下他的剧本。 【现场案例】 来自锦潇与她的小伙伴 人物:刚换了工作的A,及教给A建立习惯方法的B 时间:明天 A:【起因】我最近有点烦躁,换了新的销售工作,总是静不下心来,感觉很忙乱,又没效果。 B:有什么事让你最头痛呢? A:就是看着大家都很忙碌,我是新人,感觉需要学的特别多,也想快点开单。 B:想学的东西特别多,你有没有规划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呢? A:没有。我就是不停地看资料,工作时想学习技巧,学习技巧的时候想快速操作,一直在分心。 B:那我有个很实际的方法分享给你,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一下。 A:好的。 B:这是一个建立工作习惯的方法,可以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习惯,完成深度工作。 第一,确定你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以及时间,要做出明确的区分。如果都是在办公室,那时间的分割就很重要。第二,建立规则和秩序。比如工作的时候不要看学习资料,比如一段时间用来学习,远离社交网络。第三,保证身体能量充沛,比如物质上的支持,吃点喝点东西,或者让环境保持干净。 A:听起来不错诶! B:恩,我自己就是根据这个方法设置的习惯,感觉没有以前那种焦虑,分心的状态,你可以试试哦。 A:恩恩!多谢! 很棒的分享,看来小伙伴对这个方法掌握得不错,希望大家掌握之后,设定出自己的工作习惯,好好地践行。我的拆书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