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欢迎来到拆书帮2-4活动现场,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吴小园,三个标签:爱学习、爱思考、爱分享,我来为大家做一个分组:左边一组,右边 一组。 【总-学习目的】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片段1,片段2的学习之后,能够准确把握片段1,片段2的方法,达到在现场演练出来的效果
【FAB】2分钟
【F】
我今天拆解的片段是来自美国作家罗纳德和拉塞尔合著的《沟通的艺术》。本书中主要通过探讨沟通者自身在沟通中的影响,信息传送过程中影响沟通的因素,沟通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介绍这本书。
【A】
本书第一版到现在已经超过30年了,而且在美国是一本权威的沟通教材,被誉为人际关系最佳读本,目前已经超过200万大学生使用,而且有很多国家把它当作为教材书。
【B】B1
在与人沟通时,你是否说话过于直白而不讲情面,你是否说话过于委婉达不到目的,你又是否因不善于沟通而备受挫折,这本书从三个层面教你养成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B2,本次的两个片段会从倾听的角度去提升沟通。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what)
我们一直在使用倾听这个词汇,好像不必做很多解释,我们就知道,但其实这个词汇的概念远远超过一般人所想,和听也不是一回事,听是声波传到耳膜引发振动后经听觉神经传达大脑的过程,而倾听呢,从人际沟通的角度去解释,倾听的定义是解读别人所说信息的过程,一个边听边思考边整理的过程。而且在过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导最多的是阅读、和书写,很少教我们如何有效的倾听和表达,但这两者又是最常用的。
(前因后果说明why,即不这么做的坏处}
有的时候我们有意去倾听,但我们常常被各种因素干扰,无法有效倾听,那如果你没有做到有效倾听,你可能让对方产生不愉快,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妈在和我说一个件事,我在听但我的手机一直有信息过来,所以我偶尔会回一下信息,也会打断妈妈说话,我妈就生气的问我,问我有没有在听,好吧,哄了好久才理我。
(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how) (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那如何做到应对有效倾听的挑战
第一步:专注,排除干扰
在与人产生沟通时候,需要停下手边的事,排除干扰因素,做好沟通前的准备。
第二步:少说话,不要过早评价和打断
在沟通过程中,要等别人把事情说完,即使你知道别人意思,你也要再确认下再去发言,不去打断说话
第三步,适时反馈
倾听时,记住对方表达的关键信息,适时的重复一下。
和大家做一个示范
如果我回到前段时间,我妈和我说一件事情,我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做,那我会这样去做。
我在玩手机,这时我妈过来和我说话
我先把手机调整静音放在一旁,然后坐起来,听妈妈说话。这对应第一步,排除干扰,
接着她开始讲前几天叫我爸从楼下搬张桌子下来,我爸忘记了,虽然这类型的事我听过无数遍,但我要忍住不打断她,也不评价她,这对应第二点,这对应第二点,那在她和我说,叫我爸搬椅子,我爸没有搬。我适当回应一下,是呀是呀,你叫我爸搬椅子,我爸没有搬。这对应第三点,适时反馈。
(预防异议)
有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如有意沟通注意倾听的部分我都有注意了,那干嘛要学呀麻不麻烦呀,沟通时候那我就保持沉默,不说话,其实不说这样的,倾听代表的是少说话而不是沉默,倾听的时候不仅要有态度,而且要有回应。
(适用边界)在对方有些情绪的时候,适用此方法。
【A1】激活经验
大家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在你以往的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情景,比如说,“孩子和你说话,聊着聊着就有情绪了” “你妈跟你聊你爸,聊着聊着生你气了”再比如“你的朋友和你说一件她气愤的事,聊着聊着她不说了”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是什么时候,和谁在哪里 ,发生什么了,聊着聊着别人把情绪转移到你身上了或者是他主动找你说话,后来他不说了的情形。
大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小伙伴可以把你的例子写在便签纸上。时间总共3分钟。
学习者案例:
星期五的晚上,我正在线上上拆书课,儿子想找我聊天,看我上拆书课,便等我上完课,一个小时上完课,他过来了,找我聊他创业的事,有点焦虑!当时我有在听但会时不时用手机回信息,讲到最后,他突然说不说了,说我没有用心听他说话。
【回应和反馈】
好的,感谢杨老师的分享,杨老师说的是她和小孩的故事,你们呢,有谁还想表达一下吗?
【A1+】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的机会,回到当时,你会如何运用今天的所学应对有效倾听的三个步骤去倾听,第一步是专注,排除干扰。第二步,少说话,不要过早的评价和打断。第三步,适当反馈
小伙伴可以按照刚才的分组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要积极发言哦,时间3分钟。
学习者案例:
回到当时的情景,我应该把手机调成静音,找一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对应第一步排除干扰),接着我会说,谢谢您等妈妈这么久,你想和我聊什么?
最近他工作的事情很焦虑,之前的对方老是会打断他说话,现在我会耐心的听上去(对应第二点,不打断),比如
他说:创业很复杂,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事情,
我会说:创业确实很复杂,不容易(对应第三步:适当反馈)
运用这个三个步骤聊完,我会觉得,会缓解他部分情绪。
【学习目的2】通过片段二的学习,我们能辨别出释义3中表达方式,并且达到能在现场演练出来的效果。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what)
释义的定义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别人的意思说出来,理解并帮助对方把真实的意图给表达出来
(前因后果说明why,即不这么做的坏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再不同的人也有相似点,再相同的两个人也有不一的地方,经历不同,感受不同,所以我们的想法、方式都不一样,为了加深彼此了解,产生联结。需要不断地沟通达成共识,理解差异,如果不积极去沟通,去倾听,我们很难做到真正地了解一个人。
(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how) (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释义有几种方法
【翻译书中的案例】举例:
快到下班时间,外面下着雨,
同事一脸不高兴对你说:哎呀,好烦了;
第一种回答是:你觉得好烦是吗?(不是释义)
第二种回答是,你觉得好烦是因为下雨吗?(改措辞)
第三种回答是,因为下雨回家会堵车所以好烦,对吗?(抓实例)
第四种回答是,听起来你今天好像是不想下雨天开车,对吗?(挖潜在含义)
第一种是释义吗?它不对,他只是单纯的重复别人的话:
第二种是释义吗?是的,他解读别人说的话。
1. 改措辞(感受+想法,你的。。。。。感受,是因为。。。。。。想法)
2. 抓实例(实例+想法,你觉得。。。。。。实例。。。。。导致你的想法)
3.挖寓意(感受+想法/期待,听起来你好像。。。。。感受,是因为。。。。。想法/期待)的沟通时候,
具体的行动步骤是:
第一步:构建倾听的环境,排除干扰。运用我们刚刚学到应对有效倾听挑战的方法,专注,排除干扰。
第二步,少说话,不要过早的评价和打断。
第三步:根据对方的表达内容,选择释义方法,具体句式:
1. 改措辞(感受+想法,你的。。。。。感受,是因为。。。。。。想法)
2. 抓实例(实例+想法,你觉得。。。。。。实例。。。。。导致你的想法)
3.挖寓意(感受+想法/期待,听起来你好像。。。。。感受,是因为。。。。。想法/期待)
(预防异议)
可能小伙伴会问,释义是不提问喽,其实不对的,它是一个用自己话解读别人表达而请求澄清的一过程,。
(适用边界)
虽然好处多多,但不是万能的,是适用于你想要花时间关注的较为复杂的事情
【A3】角色扮演
场景设计:
好,我们刚刚学了释义的方法,现在我们来做个演练,2个人一组,假设一个场景,时间为10分钟
场景:闺蜜小白和她男朋友小明经常因为做家务的时候吵架,分工都已经做好了,每次吵架都会和小丽打电话诉说,
今天,小白又和她男朋友吵架了,这次是因为这周轮到她做饭,本该她男朋友小明洗碗,可他没洗,还好几天。
提问:
假如你是小丽,小白找到你,如何运用今天学而定释义三步骤去和小白沟通?
【指令】现在请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丽,一人扮演小白,请小小丽的扮演者运用今天所学释义的三个步骤去和小白沟通,用倾听方式化解小丽的情绪。
现在给大家8分开始讨论,并在组内进行演练。
学习者案例:
旁白:小白来电话了。
小白:我快气死了,小明又不洗碗,态度还很差,呜呜呜。
小丽:小白,先等我一下,我关下电视,等我坐在沙发上听,听你们发生什么了?
(构建环境对应第一步)小丽,你生气是因为小明在家不洗碗吗?(1.改错词)
小白:是哟,我们分好工的,应该他洗的!
小丽:他今天不洗碗是不是有什么事呀,是不是在忙呀(2.抓实例)
小白:他什么事都没有,他在看电视
小丽:你生气是因为感觉他不体贴你的辛苦(3.挖寓意)
小白:是呦,我又上班,又做饭,还洗衣服了,他碗都没有洗。
小丽:其实你不用生气,男同志都这样,他不洗就不洗,你也不洗他的,让他下次吃饭没碗吃。
哈哈哈哈哈哈~~~~~
【反馈-号召鼓掌】真是太棒了,感谢杨老师和刘老师的演练分享,我认为此处需要掌声。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提问
下周或近期,在生活或工作中,有什么情境可能会需要你花时间去使用到释义的三个步骤,比如:你的小孩正闹情绪、或者是服务对象来投诉、或者你的亲朋好友和你诉说他们不开心的事等等,
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未来什么时候,在哪里,你会遇到什么会使用到释义。
只需要分享可能遇到的情景,不需要说具体怎么做。
【学习者案例】
我16岁的小孩在加拿大留学,刚去不久,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未来一周或者近期,会在星期六下午接到的视频,小孩会打电话过来。
(分步催化2)
刚才每个人都说出自己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场景中,你会如何应用今天所学到的释义三步法来做呢?请将此情境下你的具体运用步骤写下来。给到大家3-4分钟时间,结束之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
第一步:构建环境。找一个光线好点,安静的角落。
第二步:不打断对方。接电话之前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接下来不要打断他的说话,耐心的倾听。
第三步:如果他说,妈妈,我被一件事烦死了。
我会说:你是因为这件事而感觉不太好吗?(改错词)
或者说:你觉得这件事会导致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所以才感觉不好,对吗?(抓实例)
又或者说:你希望这件事不是这样,希望是那种结果,和你预期的想法不太一样所以才感觉不好?
总结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也特别感谢今天所有小伙伴的分享。
回顾下我们这次学习的内容,片段一我们学了如何应对有效倾听的挑战的三个步骤。1是专注,排除干扰,2是少说话,不要过早评价和打断。3是适时反馈。
片段二是对片段一中的第三个步骤适当反馈进行一个展开,
通过释义的三种表达方式,去深化谈话内容。
1. 改措辞(感受+想法,你的。。。。。感受,是因为。。。。。。想法)
2. 抓实例(实例+想法,你觉得。。。。。。实例。。。。。导致你的想法)
3.挖寓意(感受+想法/期待,听起来你好像。。。。。感受,是因为。。。。。想法/期待)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本场2-4的拆书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