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活中总是看见有些人,一边抱怨和别人的沟通没有好效果,一边坚持那些没有好效果的做法。或者尝试着用了一两招从别人那儿学来的点子,仍不见好效果后便停止了继续尝试,无能为力地叹息说“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的念头是使自己停步不前的根源。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若已知的方法不管用,总可以找出变化和突破。“达到良好沟通效果”的目标,与“没有办法”是对立的。二者至可以有其中之一存在。假如你选了“没有办法”,你便是放弃“达到良好沟通效果”这个目标。假设你坚持要达到良好沟通效果,你便要坚持找出一个新的办法去尝试一下,如果仍然没有所需的效果,便再去找另一个新的办法。这样的坚持下去,你才会成功。你想克服一个困难,首先你要相信这个困难是可能克服的,然后去找出办法实现这个信念,并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改善,知道你所希望的效果出现。
希望别人改变是不切实际的,最低限度,你需要自己先做出一些改变。某些改变会触动对方的内心某处,因而引起他想改变的念头。因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所以,你必须不断尝试去找出另一个人怎样才会改变的关键。
人是习惯性的动物,总是喜欢沿用旧的方法,虽然旧的方法已被证实无效。偶然一两次尝试改变,如果改变后对方仍没有相应的改变,便又回复到旧的做法。其实旧的做法经过长时间证实没有效果,采用它根本不会带来什么效果。坚持用旧的无效方法与人沟通,只能证明自己正在努力但不在乎是否能达到良好沟通效果的目标,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是在浪费精力。
办法关乎技巧,也关乎信念。沟通的问题,往往不只是语音语调、身体语言和文字语言技巧所能解决的,如果把自己内里的信念、价值观和鬼跳调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或者弄清楚对方的身份定位及BVR,与人沟通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上面的全部技巧,水到渠成地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
发觉和创造更多的共同信念与共同价值,会得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共同信念是两个人都支持的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在同一件事中,两个人所追求的价值都会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对方可以接受的,这便是共同价值。例如两人去餐馆吃东西,一个人追求的是饱肚另一个人则是为了聊天,大家都能够接受对方所追求的价值,便会有一次愉快的吃喝经验的可能了。
假如在吃喝和聊天的同时,大家找到共同的兴趣,例如旅行,而且交换了很多心得,两人的谈话便会更深入投契了。在这个更融洽的气氛中,就算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会容易做到。
任何两个人之间,既有沟通,便一定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的存在。建立更多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便是达到良好沟通效果的保证。
身份定位对沟通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沟通的时候,你在内心里认定对方的身份是什么,决定了你对他的态度和说话行为模式。所以,最快最简单同时又是最本质的改善沟通效果的技巧,就是改变对方在你心里的身份定位;例如,准备去接待一个投诉的顾客,你把他的身份定为“给我麻烦的人”还是“最能帮助我们有效提升的人”?准备去跟自己的配偶或孩子讨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你把他的身份定为“总不谅解我的人”还是“证明我是多么好的妻子/妈妈的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文中表达了两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个:想要取得良好的沟通,首先是信念的问题
“凡事都有三个解决办法”,或者“我已经尽力了,我没有办法,我已经做了但他听不懂”。这是个信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点,我们以什么信念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
第二个:当你有了信念,我们真的有那么多的方法去进行良好的沟通吗?
从我们的价值观,从我们的信念,从我们的规条,以及从我们的角色去看看我们怎么去做一个更好的沟通
第一个方面,“我已经尽力了,我没有办法,我已经做了但他听不懂”,其实你在意的是你的表达,你并不在意对方接收了什么,他听懂没听懂其实你是并不在意的,其实在第一个方面中,我们要有一个信念,当你想要一个良好的沟通的时候,你要相信我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能表达清楚,对方也能够理解清楚。
第二个方面:我们怎样有各种方法
我简单从逻辑层次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举例。
做一件事情从上到下,从你的心到你的身有不同的分级,
下面是环境,比如创造沟通的氛围,比如咖啡馆(环境层面),比如说行为,你的语气语调,电话说还是当面说,这是行为
再往上是能力,是否聆听,怎样的聆听,怎样去探询,怎样去互动,包括表达
再往上是你的角色,他的角色,当你的角色定位的时候,你的沟通效果直接会与众不同的。
在角色之上有个很重要的是BVR
B是believe,相信
V是价值,对你和对对方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R是规则,对方认为怎么样,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做你是否了解,你是否了解自己的规则,当我们了解上面这三层意思的时候,你会发现沟通带给你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你会发现不仅你有三个想法,可能你有三十个想法来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我其实并不是擅长跟老板沟通的人,在以前的工作中,我基本跟老板的沟通就是“我有个事情解决才找老板”,其他时候是不找老板沟通的,我背后的信念是老板是帮我解决问题的人。所以我其他的事情不找他,我给他的定位就是他就是帮我解决问题的人。像其他那些建立关系,创造和谐这种事我一概不做,因为这与我的信念有关,这是我的原来,其实这也影响了我,因为我发现如果这个老板我不太喜欢的时候,或者他不帮我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就对他很抗拒,那我就选择我自己干,我不搭理你了,这就是我当时的影响,我个人的特点,我是喜欢在上面,比如我的价值观里有自由,我要做我自己,当你老板这样我没有必要巴结逢迎讨好你再去要资源或者要解决办法,这个我是不会干的,因为我的价值观更影响了我和老板的沟通,如果这个老板是我不喜欢的话,我自己想办法去做就好了,我不会在下面想办法,因为我在上面不接受,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你在下面的行为,当然也有老板很好的,有的老板价值观跟我贴切,他允许你做自己,碰到这样的老板我就很愿意跟他交流和建立联系,跟老板说话会更柔和更亲切,也愿意平时问问他最近怎么样啊,其实完全是由上导致下的,我们会去强调语音语调,可对我这样的人不起作用,我会用可是不想,大家想想在你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比如我有的同事,跨部门沟通,他认为你是大客户经理你就应该帮助我解决问题,他没有把他当做客户看,他没有把他当内部客户看,他认为你是我的支持者,你就应该支持我,当有这样“你应该的”的信念的时候,对方会感觉不舒服,如果当他转换一个角色,把他当是一个帮助我的人,他是一个内部客户,可能你的身份变化,行为就会发生变化
A2
马上要跟燕大企管的职业经理人去沟通,更多去用我擅长的方法,尽量让自己舒服和让别人舒服,所以按照自己喜好,先去了解下对方需要什么,对他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什么,一个外来的毛遂自荐的人来了要带给他的是什么,我想听听他的想法,因为我希望我能带给对方他需要的东西,如果我带来的是他想要的,我给的也是我想给的,这样就达成一个共识了,既不违背我的意愿也不违背他的意愿,所以我们是在价值观,信念和规条达成共识,所以我会多问一下他的想法,他对未来发展的看法,他认为一个外来人对他们要怎样才是帮助,要做些什么,更多去沟通价值观和角色层面,希望一个外来培训师的角色是怎样的,这就是我想做的沟通,当然,为了以上的需求我也要定位自己的角色,要看看跟我的价值观相匹配,把我的想法告诉他,在上面达成共识,我觉得这样做完以后下面的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出来,因为抱着这样第一个初衷和目的,我会带着我做为一个教练的聆听,第三层次的聆听,我也愿意用探询,用教练方法开放式的探询去了解他真正的想法,我也愿意去创造好的契合,让他明白我是真正愿意去进行一个好的合作,去创造一个这样的氛围,当一个事情我们能更遵循我们自己的身份,更遵循我们的价值观,也更尊重别人的身份和价值观的时候,我相信沟通一定会带来非常有效的结果,而且方法是无穷无尽的,你可以自己去创造更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