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超超,今天分享的内容有关于沟通。本次分享的内容来自于这本书——《交往的艺术》。
F:这本书的作者大卫·约翰逊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这是一本讲人际交往的畅销书,目前已经再版了11次,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有几百万的人都在学习和使用。
A:和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像教科书一样,用“学习-练习-测试-复习”的方式,教会你怎么与人交往。
B: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很多难题,比如,当你面对冲突时你会知道怎样恰当准确地回应对方来解决问题;当你对别人有情绪时知道怎样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却不伤人;甚至你会知道怎样与不同类型的人交朋友。今天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它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更会沟通的人。(1m)
如何通过共情地倾听他人说话来提高你的沟通技巧呢?一种方法就是,在你下一次与他人进行比较深入的交谈时,严格遵循下面这条规则:每个人都只有在正确地复述了说话人此前传递的观点与感受,且让说话人满意之后,才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意味着,在发表自己的信息和观点之前,你必须采纳他人的思考框架,并对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到可以准确释义的地步。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与人沟通时,先做到共情地倾听和释义,被对方接纳后再发表言论,而非直奔主题地表达个人想法。
说到沟通,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小伙伴中,有多少人是把提高沟通能力作为自己的学习课题的?是的话请举手。(现场有80%的小伙伴举了手)我看有很多人举手了。那么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什么?
小伙伴李宁:“找到女朋友,有话可说”
小伙伴姣姣:“减少一些沟通和别人不必要的争吵”
……
谢谢两位小伙伴。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造更好的人际关系。而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不止在于会说,更要会“听”。
下面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好朋友闷闷不乐,向你诉说自己的工作环境很糟糕,领导也对她很挑剔。你会怎么回应呢?我调查了一些朋友的回应,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也可以看一下自己之前是否也这样回应过别人。找两位小伙伴做下现场演练,同时,也请在座的各位回忆下,自己是否也曾这样回应过别人呢?
丽丽(玛丽扮演):(注意表情和动作)唉,本来以为去了这家公司很幸福,结果从第一天上班到现在,竟然一直在加班,我已经连续5天都是晚上12点才下班了,昨天晚上直接在公司睡的。加班就罢了,领导还整天diss我,对我要求这,要求那,我真要崩溃了!怎么有这样的公司和领导啊!
朋友A回应(激动地):我以前的老板比你现在的老板还变态,我给你讲啊balabala……
朋友B回应(疑惑地):看起来你这领导对你挺不满意的,你是不是哪里得罪他啦?
朋友C回应(气愤地):这份工作别干了,赶紧换份工作吧!
谢谢演练的小伙伴。曾经的我也这样回应过朋友的倾诉,但这样的回应并没有让我和他有更好的关系。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下面请大家阅读一下原文片段,看看怎样的回应才能增进感情,让他觉得你很在意他,把他放在心里呢?看完了可以示意我一下。(5m)
R(阅读原文片段):
如何通过共情地倾听他人说话来提高你的沟通技巧呢?一种方法就是,在你下一次与他人进行比较深入的交谈时,严格遵循下面这条规则:每个人都只有在正确地复述了说话人此前传递的观点与感受,且让说话人满意之后,才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意味着,在发表自己的信息和观点之前,你必须采纳他人的思考框架,并对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到可以准确释义的地步。(5m30s)
I(拆书家引导催化):
在我们的日常沟通中,恰到好处的讲话和认真仔细的聆听都具有挑战性。想要建立一段圆满的关系,倾听并回应他人的方式非常重要。你的倾听和回应方式可能让这段关系变得更疏远,也可能让你与说话人的关系变得更亲近。怎样倾听和回应,可以让对方觉得自己被关心,被关注,被在意呢?这个时候,你需要共情地倾听和释义。片段中提到,共情地倾听,需要你在发表个人意见之前,能够正确复述说话人传递的观点和感受,并让对方满意。这是什么意思呢?
想要做到这点,我需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共情。共情不是同情,而是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暂时放弃自我意识,也就是不以自己为中心,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对方身上,和他站在一起,设身处地地理解,感受他的感受,同时不做评判和指导。这也就是作者最后一句提到的“采纳他人的思考框架”。
<细化行动步骤>
当你理解了共情,就可以按照原文的思路来共情地倾听和回应了。具体怎么做呢?
第1步,投入到谈话中,共情倾听。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和对方开启了一段谈话,请将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全情投入地听。有研究称,在所有的沟通错误中,不会倾听排在第一位。所以在对话中,你就不要玩手机,或者想其他的事情了。
第2步,通过倾听,你会发现他语调的起伏,会看到他的表情和动作,这些信息都向你传达着他的情绪和想法。当他停下来的时候,你要怎么回应呢?重点来了,你可以按照以下3个小步骤来回应对方:
(1)回应一个“嗯”,告诉他你听进去了;
(2)以“我觉得”或者“我感受到”开头,将你通过他的表情动作等所有信息分析出的他当下的情绪告诉他;同时以“你认为”开头,告诉他你理解的他的想法;
(3)向他求证你理解的对不对,你可以说“是不是?”或者“对不对?”
这就是所有步骤中最关键的共情倾听的框架:
嗯,我知道了。我感受到你的(情绪),而且你认为(想法),是么?
第3步,附加项,如果他对你的回应有些异议,你可以继续听他说,直到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得到领悟,这时候,你和他的沟通就更进了一步了。
<举例子>
回到开头我讲的例子,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我读到这本书给的建议,当我面对好朋友丽丽的哭诉时,我是这么倾听和回应的:
首先,在和她的交流中,我很认真地在听,在感受她的感受,在这期间,我没有看手机,也没有想其他的事情;
然后,我在听的过程中,看到了她在抹眼泪,讲到激动的时候还砸了下桌子,同时也听到她内心的伤心、愤怒、纠结;
最后,我耐心等她说完,这么回应她的:
“恩,我知道了。我感受到你的失落和伤心,希望领导不要再让你加班了,而且你认为经常加班是不幸福的生活状态,是么?”
通过这样的回应,她变得没有那么激动了,也缓和了自己的情绪。
相信大家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朋友的哭诉或者一些推心置腹的聊天,你需要的其实不是直接给对方出谋划策,或者直接分析对方的不是,只需共情倾听就好了。
<适用边界>
这样的倾听和回应的方式适用于你在意的关系中,你想和他有深入交往的关系中,可以是同事关系,也可以是家人。同时,应用的场合应该是私下聊天的过程中,而非时间紧张的会议或者其他公开场合。(13m)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好,咱们不能光说不练,为了让大家练习今天学到的内容,我给大家准备了两个场景来演练。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分角色扮演两人的对话,一个人扮演倾诉者,一个人扮演倾听者,倾听者需要按照刚刚我讲的共情式倾听和释义的方式来给予回应,试着重点套用回应的话术结构。给大家5分钟的演练时间,稍后请小组进行角色扮演。(14m)
<A3之场景设计>
※场景一
小美今天和同事闹得很不愉快,在饭桌上和男友帅帅吐槽起来……
小美:(注意表情和动作)亲爱的,今天真的烦死我了,你说我这同事是不是有毛病,说好了今天完成项目初稿,结果又没完成,他怎么总是这样,老拖延进度,今天我实在忍不住和他吵起来了,结果他还说我事儿太多,我有什么错!大家不都是为了完成工作么!本来就够委屈了,领导又把我训了一顿,说我不懂得协调工作。我怎么老受气啊!
帅帅应该怎么共情地倾听和回应呢?
※场景二
丽丽最近失恋了,情绪低落,去找好友菲儿聊天……
丽丽:(注意表情和动作)对于这段感情,想想真得很委屈,从一开始到现在,5年的时间,陪着他考研,陪着他找工作,为了他来到了北京。结果现在,他一句不合适就分手了。如果不合适,为什么不在一开始说出来,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和他分开(哭)。
菲儿应该怎么共情地倾听和回应呢?
<A3之小组讨论>
(小组5分钟演练进行中……)
<A3之角色扮演>
时间到。我看现场有的小组演练了场景一,有的小组演练了场景二。下面我分别请两个小组演练一下刚刚讨论的场景。请注意,倾听者在表演的一开始,就请按照刚刚讲解的步骤来,表现出专注和共情地倾听,谢谢!(20m)
※场景一
小美(姣姣扮演):“亲爱的,今天真的烦死我了,你说我这同事是不是有毛病,说好了今天完成项目初稿,结果又没完成,他怎么总是这样,老拖延进度,今天我实在忍不住和他吵起来了,结果他还说我事儿太多,我有什么错!大家不都是为了完成工作么!本来就够委屈了,领导又把我训了一顿,说我不懂得协调工作。我怎么老受气啊!”(此过程姣姣表演地很投入,大家看得很认真)
帅帅(杨晗扮演):(在“小美”讲话时边听边点头,投入到剧本中)“嗯,宝贝儿,我确实感觉到你真得好委屈呀!你是不是觉得本来就不是你的错,本来你的同事做得是不对的,结果领导还青红皂白的冤枉你,是不是呀?”
小美(姣姣扮演):“是呀。”……
好,谢谢这个小组。刚刚杨晗同学做到了共情倾听和回应的步骤,他有了“嗯”的回应,能感受到她委屈的情绪,能表明自己对她想法的理解,最后也做了求证。这是非常好的倾听方式。希望在场的男同志在之后和自己的女朋友交流时,也能试着多感受她的感受。好,下面请第二个小组来表演。
※场景二
丽丽(陈斌扮演):(伤心地)“对于这段感情,想想真得很委屈,从一开始到现在,5年的时间,陪着他考研,陪着他找工作,为了他来到了北京。结果现在,他一句不合适就分手了。如果不合适,为什么不在一开始说出来,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和他分开(哭)。”
菲儿(玛丽扮演):“我觉得你现在一定特别伤心,特别委屈。你认为对他付出的这么多,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提出分手,对吗?”
丽丽(陈斌扮演):“对。”……
谢谢刚刚小组的分享。沟通就像双人传球的游戏,在对方愿意和你玩的前提下,他能不能接到你的球,取决于你能不能抛个好球。而抛个好球需要什么?需要你认真投入,需要你观察他的站位,他的姿势,然后,确定自己抛球的角度和力道。对应到沟通中,你需要将心比心,认真观察和倾听,共情地释义,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感受到,你说的太对了,你真的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希望大家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之后,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先做到共情地倾听和释义,被对方接纳后再发表言论,而非直奔主题地表达个人想法。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2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