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要主义》 所属活动: 【翰林No. 190】让心仪的TA爱上你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禀赋效应陷阱-放弃就是最大的赢 学习目标: 学会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叫榕冰,很多人会以为我的名字取自光荣的士兵,其实不然,是冰雪融化的榕冰,希望我能够做到温暖自己、温暖他人。下面介绍一下我的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是冥想,在学习冥想之后,我开始试着利用工作的间歇冥想几分钟,发现确实能够起到好好休息的效果,为自己带来充沛的精力;第二个标签是8月轮值主席,这个月由我组织翰林周三国贸场的拆书活动,在现场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任何建议和问题,欢迎和我私下交流。第三个标签是早睡早起社群组长,早睡早起坚持了8个月;上个月是我第一次当组长,为14个小伙伴提供了贴心的服务,据统计,我们小组续报人数10个人,留存率达到71%,做的还不错。8月份我将继续留任。有想参加早睡早起活动的小伙伴,可以和我私聊哦.
【拆书帮介绍】
大家对拆书了解吗?今天现场有新来的小伙伴,我来为他们解释一下,请了解的小伙伴也加深一下印象哈。拆书是一种读书方法,拆书帮的帮主赵周出版了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他在书里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拆书法并不是要把书拆了,而是将阅读书籍这一个过程变成RIA三个明确的步骤,更加适用于成人学习。首先R是对书本的某一片段进行阅读,I是用自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题:如何避开禀赋效应陷阱

书籍:精要主义

页数:165~166

陷阱一,禀赋效应

 

主人翁意识效力非凡。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世上从来就没有人会洗租赁的车,这是禀赋效应在作祟,也就是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当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

 

在一项证实禀赋效应作用力的研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及其同事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并只给第一组每人发放了一个咖啡杯,然后问第一组人,这个咖啡杯,他们想要卖多少钱?问第二组人,他们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个杯子,结果,“拥有”杯子的人表示,低于5.25美元不卖,而没有杯子的人只愿花2.25~2.75美元来买这个杯子。换句话说,仅仅是因为拥有的缘故,就让这些杯子的主人们,高估了杯子的价值,并且更加不愿舍弃它们。

 

在你的生活中,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想到这样的东西,一旦你想要放弃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显得更加有价值。想象一下,一本闲置在书架上多年未翻的书,一个仍未开封的厨房用具,或者一件从米尔德里德银妈那里买的但从未穿过的运动衫,不管他们是否对你有用,或者让你高兴过,它们属于你这个事实,都会让你觉得它们比不属于你的时候更有价值。

 

遗憾的是,对于不重要的事情以及不重要的物品,我们都有这样的偏见。如果自己是团队主管,一向毫无进展的工作项目就会显得格外要紧。如果自己是募捐活动的召集人,那么不参加志愿糕点售卖活动就会难上加难。当我们感到自己是某项活动的“主人”时,就倍加欲罢不能。但是,这里有一个有用的小窍门。

 

对策一,假装你还不曾拥有它

汤姆斯塔福德,描述了一种简单的克服禀赋效应的方法。不要问:“这件物品我估值多少?”而是问:“如果手头没有,我愿意花多少钱来得到它?”对于机会和义务,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方法。不要问:“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会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要问:“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去得到它?”同样我们也可以问:“如果我不是已经参与了这个项目,我愿意费多大的劲儿来参与其中?”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

这个片段讲的是禀赋效应和对策。首先,什么是禀赋呢?这个词看起来文绉绉的,其实很好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素质能力,也可以指所拥有的东西;和禀赋效应相对应,有个成语:敝帚自珍。还有一句俗语:破家值万贯,都有禀赋效应的影子,解释的很贴切。

 

这种情况确实很常见。举个例子,虽然我骑共享单车次数不多,但还是时不时就会遇到扫码开锁后,要么脚蹬坏了,要么车座无法调整,要么蹬起来咯咯作响的情况,最绝的一次是我在自认为已经很有经验,迅速检查确认刹车、车座、脚蹬都完好后,开心地扫码解锁,骑上车就准备走了,结果猛蹬几圈后,车居然停在原地纹丝不动,差点儿摔倒,把我惊着了。赶紧下车,才发现共享单车的链条竟然被卸下来了!没有链条的自行车,怎么骑?真是无语了。所以说共享单车虽然为大家提供了便利,解决了短距离的出行问题。但和自己家的自行车相比,却更容易被损坏,这就是禀赋效应的破坏力哇。

禀赋效应威力如此之大,难道就没有对策吗?世界是很奇妙的,有矛就有盾。它的对策其实很简单:当你要舍弃一个东西的时候,不要把它当成是自己的。而当你应该珍惜它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当成是自己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1便签】

想起来以前家里大扫除的时候,因为书架上的书大部分都是我的,所以理所当然就由我来整理书架。我妈叮嘱我,让我把不需要的书整理出来卖掉或送人。老实讲,平时那些书我并不看的,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一边整理一边阅读。说是整理书架,实际上就是看了半天书,哪本也不舍得仍,效率很低,经常被我妈嘲笑:不就是把不要的书挑出来嘛,看把你难的,至于吗?而我却觉得这些书都很好啊,还没怎么看,扔掉多可惜啊。但其实我们俩都知道,这些书留下来我也不看的。母女俩经常为此拌嘴,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禀赋效应在作怪啊。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高效的收拾整理书籍,避开这个坑呢?方法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简单而有效:那就是假装它不是你的。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儿的时候,正好坐在堆满书的房间里,其实自己也觉得这个环境很不舒服了。我立刻进行了尝试,把书房想象成一家书店,我拿起书架上、书桌上的每本书,就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有多好?值得你花这么多钱把它买回家吗?如果值得,我就把它放在书架上整理好;如果不值得,我就把它扔进箱子里。就这样,用这种方法我迅速的过了一遍书房,果真挑出了很多过时的、无用的书,堆放在箱子里,战果超级显著,书房终于显得很整齐了,自己看着对自己都很满意。

 

【分享A2便签】

在收拾好书房后,我就觉得其它房间有些辣眼睛了,太乱,不想看。我们的家是温暖的港湾,应当被打理的整洁干净温馨。但是刚开始的整洁,在居住了几年之后,就被我买买买的塞满了很多东西,显得拥挤不堪,收拾起来也是有心无力。在我收拾利索书架后,我打算使用这个方法帮助我收拾其它房间:我先假设房间里的东西都不属于我,我会怎么收拾整理呢?会把这些东西都留下来吗?只要在脑海里想像房间在我的努力下将会变得多么优雅整洁,我就忍不住要开始行动,不再是茫然发愁、不知所措,留下一堆东西,无处可放。

 

想法改变,人的行动就会随之变化。躲开禀赋效应陷阱的对策,对我们的工作也是大有帮助的,小伙伴们可以观察自己并践行,比如你所做的项目是否真正有必要继续?用这个对策,想象这是一个尚且不属于你的项目,问问你自己,是否还希望它进行下去吗?

 

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熟悉这个对策,运用它避开禀赋效应陷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我今天的拆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