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杨硕,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我的第一个标签是爱旅行,比较喜欢欧洲这样人文历史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我今年去的是意大利。第二个标签是爱运动,徒步爬山露营什么的都喜欢。第三个标签是一个新手拆书家。(F特征)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片段来自这本《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作者秋叶大叔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了,他打造的秋叶ppt品牌,销量过百万,同时他是知识付费领域的一个大IP,一年读书大概是一两百本,这本书是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建立自己思维框架的思考。(A优势)同样的主题有一本很权威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与之相比呢,这本书的特点是,更加的落地,书中的例子都是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容易运用。不会像以往那样读了就读了,觉得跟自己没太大关系。(B利益)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发现自己的阅读方面的问题,学会如何阅读,如何记笔记,然后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所用,同时也能更加的了解拆书法。因为作者在书的后半段用拆书的方法,解读了不同领域的多本致用类书籍。我今天所选的片段是关于如何优化待办事项。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手头事情过多,根本做不完,或者想的很好做起来进展很慢,诸如此类的情况,通过拆页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理解项目时间成本投资组合矩阵模型,运用模型原理,把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用目标和能力两个维度去考虑,并且做一个筛选和排序,选出要做的、暂时不做的、转换方式做的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高效。
R
如果你在一段日程内只能做一件事,那么你很难培养复杂的管控能力,这意味着你的收入很难增加,如果你不能合理规划你的项目成本和时间安排,要么就是月光族,要么就是更悲催的穷忙族。
通过绘制你的项目时间成本投资组合矩阵,你可以把目前的项目投资项目按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分类。因为你要管理你的工作和生活,必须考虑金钱成本,还有你的时间成本,人脉扩展以及相应活动的心理承受压力。
成本和时间只是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x轴和y轴中的相关指标,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矩阵,项目需要的工作量可以用形状面积来表达。
比如你工作中的项目,你可以设定x轴是“对我达到目标有帮助的项目“,y轴是“对我能力成长有帮助的项目“,就可以把项目按照“达成目标”和“能力成长“进行分类。
怎样解读你分析的结果呢?
一、 假如这项活动对你的能力成长并无帮助,和最终目标关系也不大,那就从你的日程安排中拿掉。
二、 如果项目有可以帮助你成长的地方,但是和目标关联度不大,考虑延期或者重新考虑如何设计项目,使其变成能够帮助你达到目标的武器。
三、 如果项目能实现你的目标,但是对你能力成长没有帮助,那么可以请别人来执行,比如我可以委托朋友帮我更新微信。
四、 如果有既能让你学到东西,又能让你实现目标的项目,那就是中了大奖,必须紧紧抓住,投入时间。
项目时间成本投资组合矩阵模型,名字很拗口,但是原理很简单,就是在诸多选择里找价值量更大的那个。这个原理在我们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能够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时间更加有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你想做的事情很多,多到做不完,很焦虑;明明计划的很好,到最后总是有来不及做的;勉强完成了,因为赶时间,自己也觉得不是那么满意……
我的例子
我最近一直感觉比较累,就是取舍之间安排的不是很好。我最近的主要目标是做一个喜马拉雅关于古罗马的的音频节目,但是一直进展比较慢,因为还要分一部分精力做别的事,比如要拆书啊,补之前没听完的课啊,还有工作上的事什么的。有些事还没开始做,有些事只做了一部分,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反思一下,我的问题是方法不对,安排的事情太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且没有列出轻重缓急。因为你无法完成所有事,只能把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解决方法how
如何优化待办事项,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重要的事呢?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我们刚才所说的,项目时间成本投资组合矩阵的原理,把手头的待办事项用两个维度去考虑,基于这两个维度会产生四种结果。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以如拆页所示,把两个维度替换为目标和能力。用“与实现目标关系远近”“对能力提升大小”来衡量。目标可以是阶段性的目标也可以是长期目标,为了方便安排,最好是比较明确的目标。用圆圈面积大小来表示任务量大小,你的待办事项会变得可视化,比较清晰。然后把你手头的代办事项放到这个坐标系里,相应的会产生四种结果,分别是:
1.放弃。对能力提升小,同时和你的目标关系也不大,可以考虑放弃。
2.延后。对能力提升大,但是和目标实现没什么关系的,可以想一想能不能把它转换为和实现目标关系更紧密的事,如果不行,可以考虑延后做。
3.委托。有助于实现目标,但是对能力提升没有帮助的,可以委托别人来执行。
4.立刻。既有助于实现目标,又对能力提升很大的事,要舍得投入时间,尽快的去做。
预防疑议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现实生活中的事儿哪有这么简单,可以分成两个方向考虑的,这个方法不适用。确实,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但是很多复杂问题其实是可以分解的,把分解后的事项放在这个模型里去考虑,同样可以起到优化的作用。不能分解的、难以用两个维度去衡量的,则不适用于这个方法,比如换工作,要考虑待遇、离家远近、个人成长、行业未来等等,不适用于我们今天的模型,我们就先不讨论了。
(我的例子修改)
大家可以看下拆页上面的图,我下一步比较重要的待办事项有这么几样,分别是读英文小说、看2个最近要上映的电影、读《罗马帝国衰亡史》这套书和拆书相关事项。通过这个方法,我会对手头的事项做一个取舍和排序,以便在未来执行的时候可以更高效,具体怎么做呢?
1.因为我最近主要目标是做一个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所以看电影这个事和我的目标肯定是不相关的,同时对能力提升也没帮助,如果没时间我就不去看了。
2.读英文原版小说这件事呢虽然对我能力提升很大,但是跟我的目标也不相关,我可以选择以后再做,或者可以从读英文小说,改为读跟罗马帝国有关的英文文章,因为我的目标也就是要做的节目是有关罗马的,相当于转换成了和目标相关的事。
3.拆书是很锻炼能力的,虽然不是特别贴合我的目标,但是会对目标的达成有很大帮助,比如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做好这个音频栏目。所以在现阶段我也会重点去做。
4.看《罗马帝国衰亡史》很贴合目标,对能力提升也有但是不那么大,加上又比较费时间,我可以先在网上找一下有没有别人的解读、精华版、资料之类的,先应对节目的需要,以后有时间再读。看别人的解读,就相当于对应步骤中的,交给别人去做。
经过这样分析之后呢,我下个月主要精力去拆书,其次是看与古罗马相关的资料,再其次可以读一些英文,还有空余时间就去看电影,没空就不看。
我们可以想想一下,你在什么场景下会用到拆页中的方法?工作计划的满满的,先做哪个;有那么多线上课程,要怎么选……请大家想像一下接下来的1个月里你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个方法——也就是用能力和目标的维度来衡量你将要做的事?
现场学习者分享
恩宝:我是关于我的工作,人力资源培训提升方面,培训方向需要学习的内容,要做一个筛选。
2.接下来,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把你需要优化的事项画在坐标系中,并且根据拆页中的步骤为这些事项排一下序,最后列出你决定要做的、暂时不做的、转换方式做的等等,只针对你列出的事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用对应上拆页中的每一类。
现场学习者分享
好好先生:针对我最近的读书计划,对最近看的书做一个选择排序。我最近在看《冰与火之歌》的英文版,我觉得对我英语能力有提升,目标关联度不是很大,所以我把它放在能力靠上的位置,之后会看。(延后)还有稻盛和夫的《活法》,对我能力和目标帮助都比较小,就放在坐标系左下角,考虑放弃的位置。(放弃)还有一本关于儿童人格的书,这本书对我的目标很贴近,我的主要目标就是想学习儿童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我自己对人的认识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这本书放在立刻会看的位置。(立刻)另外还有一本书就是《商业本质》,对我想个了解企业运作的目标是有帮助的,但是未必对我的能力有多大提高,所以可以采用委托的方法,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别人看过的讲给我听。(委托)
谢谢好好先生的分享,他的分享还是很清晰的,我们可以听出他的优先选择是看孩子教育方面的(学习者:是的,孩子教育方面)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可以把这个方法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