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掌握倾听痛苦者倾诉的方法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掌握倾听痛苦者倾诉的方法 学习目标: 让学习者在现场能做到专注地听完并依据所听到的事实做出回应

开场: 【学习目标】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倾听痛苦者倾诉时,不急于打断而是专注地听完并依据所听到的事实做出回应。
Hello,大家好!我是小青,今天我拆解的片段出自《非暴力沟通》第86页。
【事件场景】每个人都有开心的时候也会遇到痛苦的时候,假如你的一位朋友哭着给你打电话,说着她遇到的烦心事和她的痛苦。
【提问】想问大家遇到这类情况,一般会怎么处理?
学习者回应:听他讲完。
我:大家的处理方式都非常棒!
【影响】在别人述说痛苦时,听的人急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而忽略了倾诉者的感受和需要,这样会让倾诉者感觉没法跟我们倾诉,因为她所需要的倾诉环境被打破了。
【解决】本书基于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阐述了做好倾听的四大核心要素,告诉了我们如何做到更好的倾听、让他人更好的倾诉,从而提高我们的人际关系。
下面请欣赏原文片段,首先,我需要一位小伙伴替我朗读原文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会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附件1: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片段告诉我们如何可以做到更好的倾听痛苦者的表达,实际我们常常会在倾听时会毫不吝啬的提出自己的建议、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态度,然而这种情况却常常让双方陷入尴尬的局面。

原本觉得自己给的建议和感受都是真实的,结果引来尴尬局面,会引发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这其实就是我们并未体会到痛苦者真正的需求。他的需求是倾诉,我们需要做好的倾听,然后倾听的前提是要有倾诉发生,而倾诉者能充分的表达,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让他畅所欲言,有忠实的听众愿意听他倾诉、让他的倾诉变得有意义,而非对牛弹琴。(知识点逻辑)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区分“倾诉”和“沟通”,倾诉重在倾诉者的充分表达,需要有安全的环境和忠实的听众;而沟通重在双向交流,你一言我一语,及时交换信息。(区分混淆概念)

所以,要做到让痛苦者充分的表达自己,我们要做的是让他倾诉而非与他沟通。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根据作者的讲解,将“倾听痛苦者倾诉”总结了三个步骤。第一步:眼观耳听。创造安全环境。仅用耳朵听、用眼神进行交流,不急于打断说话者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建议,给倾诉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第二步:心记事实。做个忠实听众。在听的过程中不断留意对方说出的事实并记于心。第三步:反问回应。启动回应机制。基于听到的事实,先用“您说的是……?”句式进行反问确认,再用“你需要我……句式做出恰当的回应。有时候啥也不说也是一种正确的回应机制。

【案例】以前我老公每次跟我说他肩颈累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说他不锻炼睡眠不合理等等,告诉他应该要有一个好的锻炼计划,结果老公总说我“说了等于没说”。我还很郁闷跟他说这么多,他既然不理解我。

后来,有一次,我试着用上述的三步骤去倾听他时,他说“肩颈很累”,我保持了沉默并看了看他的肩膀(眼观耳听),他接着说“连续开了6个小时的车让他觉得觉得想吐”,我听到了6个小时并记住了(心记事实),最后我说了“你是说连续开车6个小时,持久的开车导致的你的肩颈紧绷?”(反问),他说“确实是这样,每次一开完长途就不想再开了”,我说“你需要我帮你按摩按摩肩膀,让你放松放松一下吗?”(回应),他说“那太好了,太感谢了!”。

【适用边界】倾听技能在任何场所都适用,倾听的技艺越高,越有助于理解他人、听懂他人的需要。特别是在倾听遇到痛苦的人时,能准确听出他人的需求,有助于快速帮他人缓解痛苦、平复情绪。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中应用了一遍。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写一个小剧本。

想象下周你可能会遇到的倾听痛苦者倾诉的场景。例如,同事找你说工作多么没劲、朋友跟你说爸妈很不理解他等等。按着下面的模板写一个剧本,在对话中,需要使用“倾听痛苦者倾诉”三步骤,做到让对方充分表达和自己恰当回应。

剧本格式如下:

时间:

地点:

人物:

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编制剧本时长为6min,结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现在开始演练,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余海文分享:

时间:2018年元旦

地点:烧烤店

人物:我和我同学

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同学:老余啊,读博压力太大了,入学半年两次想辍学,我的两位博士师兄搞论文搞了2年没有任何结果,导师每周开组会带有羞辱性的词汇骂人,每天早上6:00到晚上12:00,很累压力也真的很大啊,我真的想辍学。【我:默默地听着并看着他。(眼观耳听)我记住他说的论文难搞定、导师严格、早起晚上。(心记事实)】

    我:你是担心论文难搞定且导师严格压力大而想辍学?(反问)3年的博士生时间想比别人6-7年短了很多,你拿过2次国家奖学金,你自己的科研能力是很强的,论文对你来说应该不成问题的;另外,导师要求严格对你来说是好事,想想你3年后毕业比混着毕业的学会的东西肯定多;再加上,从我自身工作经历来看,博士先毕业后就业与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收入、待遇啥的都有质的区别,我建议你把博士生读完。(回应

   【结语】好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掌握当他人述说痛苦时,做好倾听需做到“眼观耳听、心记事实、反问回应”三步骤,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多去锻炼自己的倾听技能,让我们的倾听的质量越来越高,人际关系越来越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