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拆书家第六次定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提出需求并获得反馈 学习目标: 能够提出具体的需求并通过请求—回应的沟通模式,得到对方反馈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雅韵,“雅”是文雅的“雅”,“韵“是韵律的“韵”。谐音是“亚运会”的“亚运,这样是不是好记了?
我有三个标签,首先我是一位职场女性,其次我是一位妈妈,我也是一位人力资源从业者。目前我在公司内部推动读书会活动,为打造学习型企业建立基础,也帮助我的同事们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与成长。但是如何帮助我的同事快速的“学以致用”,把书上的工具和方法转为己用,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是我面临的挑战。幸好遇到了“拆书”这个工具,它将成为帮助我达成目标的利器。
为了便于后面的分享和讨论,我们现场的小伙伴分为两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介绍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F】它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原则和方法。这本书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手册,在美国亚马逊沟通类图书中排名前3!【A】其实讲沟通的书有许许多多,但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非常地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学习。里面的案例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沟通场景,有的甚至直接是朋友、家人、同事间的日常对话,同时也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沟通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自己在沟通中的问题和症结,而这些往往是长期存在而又被忽视的。而书里的方法也是放下书本就可以运用的,简单易行。【B】如果你能看完这本书并了解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基于事实了解内心的真实感受,挖据出真正的需求,并提出请求,即事实感受需求请求这样的四个模块。运用到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人际沟通中的误解,降低可能的冲突,从而提高沟通效率、工作效率。


第一个片段


提出具体的请求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女士谈道:“我请我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三个星期后,他和我说,他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赛。”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但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想了想,说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有一次,我为一堆父子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咨询的过程中,父亲对年仅15岁的孩子说:“我只是希望你能有一点责任感。这个要求难道过分吗?”这时,我请他说明,他的儿子怎样做才算是有责任感。于是,他就向我解释他对孩子的期望。最后,这位父亲说:“当我说我希望他能有点责任感时,我实际的意思是,他要听话,而不要固执己见。”他承认,即使他的孩子真的很听话,也不能说明他是否有责任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这个RIA现场学习后,希望现场的小伙伴们能够学会如何基于非暴力沟通的事实/感受/需求/请求的框架提出具体化的请求。

WHAT

大家已经了解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事实、感受、需求、请求。这个片段是非暴力沟通中关于请求的技巧,如何提出具体的请求。

WHY

不知道在座的小伙伴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会用 “不要怎样怎样”的否定句式来提出要求,有时结果并不能让我们满意。我们会觉得明明觉得说得很清楚了,但对方怎么就不能理解、不能按我们的意思去做呢?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强化了不要做的这件事情。从沟通技巧的角度说,对方可能还是只知道你不要他怎么做,到底怎么做,还是一头雾水,很容易导致沟通失败。

HOW

相信大家还记得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模式:事实、感受 、需求、 请求。当我们基于事实了解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求以后,我们需要提出请求。提出请求有两个重要因素:

1.       做什么:明确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非不做什么;

2.       具体:内容越具体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WHERE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需要对别人提出请求,请求的目的通常是希望得到他人能正面回应请求,给予配合与支持,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尝试这个技巧,通过告诉他人自己期望他们做什么,并且给出具体的说明,我们就会更容易得到对方正面积极的回应。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我每天都在与人沟通,提出一些需求,每次都这么做会不会显得很死板?其实在实际沟通中,因为对别人提出的需求不具体导致双方的理解不一致,或者对怎么样是满足你的需求的标准不一致,后面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时提前在沟通中澄清需求就很重要了。当然,对于一些过非常简单的、难以产生误会的要求,比如“请你把笔递给我这样的需求,就不用教条化的处理了。但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大部分的需求往往是看似简单,其实却不简单。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实际经历。

【例子】

【不那么做的坏处】需求表达不具体会导致沟通失败,严重的时候不仅达不到我们想沟通的目的,还会引发冲突。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反面案例】我的孩子从去年开始矫正牙齿,戴了牙套后,医生要求孩子一定要认真刷牙。但是每月到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总说孩子的牙齿清洁状况非常糟糕,再这么下去就要做牙龈切除手术。我一听做手术又是心疼孩子又是气他不遵医嘱。一到孩子刷牙的时候,就跟孩子说,“刷牙不能糊啦,要认真刷,不然就要做手术,到时有的你罪受。”老这么说,孩子就急了,说“我怎么不认真了,我每次都刷10分钟。”气呼呼的回房间去了。我的孩子从去年开始矫正牙齿,戴了牙套后,医生要求孩子一定要认真刷牙。但是每月到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总说孩子的牙齿清洁状况非常糟糕,再这么下去就要做牙龈切除手术。我一听做手术又是心疼孩子又是气他不遵医嘱。一到孩子刷牙的时候,就跟孩子说,“刷牙不能糊啦,要认真刷,不然就要做手术,到时有的你罪受。”老这么说,孩子就急了,说“我怎么不认真了,我每次都刷10分钟。”气呼呼的回房间去了。【正面案例】我一想,孩子说的也是,我老是说他不能糊不能糊,他肯定也反感。另外,到底怎么样才是认真刷牙,估计孩子还是不知道我的标准。于是我上网找了如何刷牙的文章与视频,和他一起看。网上的材料非常好,包括牙膏的使用量、牙刷与牙齿的角度(与牙齿呈45度角),牙刷放置的区域(牙齿与牙龈交界处,牙菌斑密集堆积地方),刷的方式(一颗一颗刷,不能上下左右拉大锯),刷的位置(牙龈结合处、侧面、咬合面,舌面),和刷的时间。【说明这么做的好处】我要求他一定要按照网上的刷牙步骤来刷牙,有了非常具体的要求以后,孩子照样去做,牙齿情况终于有所好转,我俩也终于摆脱一说刷牙就急眼的状态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对某一件事情非常失望或者愤怒,表达或者没有表达出来的都可以,大家可以跟一组的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

小伙伴:我的爸爸减肥的案例。我的爸爸比较胖,我就要求我的妈妈做菜的时候少放一点油。我家早晨和中午吃的都比较简单,但是一到晚上就做一些比较油腻的菜。导致我爸一到晚上就吃很多,又不锻炼。我提醒我妈妈晚上不要做那么油的菜,但是她总是好好好,也没什么改变,说多了她也很烦。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热情分享。从刚才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来,日常中的简单对话也离不开沟通技巧。比如刚才这位小伙伴跟爸爸妈妈说烧菜少放点油,事情蛮简单,但沟通效果却不理想。如何让我们的请求更容易得到正面的反馈?我们可以尝试今天所学的非暴力沟通技巧。

A1+(反思加工)

请各位小伙伴看看自己写下来的经历,假如你回到当时的场景,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沟通技巧提出一个更具体的请求?请记住要用到的技巧是:

1. 说出需要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强调要对方不做什么;

2. 要求具体,越具体越好。

【学习者案例】

小伙伴:就刚才的案例,我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尝试一下。妈妈,我发现我们家每天晚上都大鱼大肉,吃不掉还有剩菜。我们家的家庭氛围很好,但是我有一点担心,我们晚上吃完不运动,吃完的东西会积累下来。爸爸身体里的脂肪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晚上吃得素一点,他的心血管会更健康。妈妈,我能不能跟你提一个请求,以后的大餐能不能改到中午去做,吃不完的晚上也可以吃一点。白天你跟爸爸一起出去运动运动,儿子希望你们能够健康长寿,我能够孝顺你们更久一点。

拆书家反馈

这位小伙伴很好得运用了今天讲到的技巧,基于事实(天天吃大餐,对爸爸的心血管健康不好),感受(对爸爸健康有担心),需求(希望能控制餐饮热量),请求(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改到中午做大餐,具体且容易做到),而且给出了不同选择,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易于接受提出的请求。

总结过渡

知道如何提出具体的请求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但是当我们提出请求后,我们还需要请求对方的反馈,已确保对方已经充分理解我们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请求反馈。

现在请大家阅读第二个片段内容,看完的小伙伴可以向我举手示意。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请求反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有时,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在另一些时候,听到“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回答,我们并不放心。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这样,一旦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就有机会作适当的补充。”

例如,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说:托尼,今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到你的作业本。我想知道,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放学时,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托尼咕噜了一句“好,知道了。”然后,他就转过身去,准备离开了。老师站在那里,不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她叫住他:“麻烦你说一遍我刚才请你做的事情好吗?”托尼回答说:“放学后,我没法看足球赛了,因为你要把我留下来做作业。”老师发现托尼并没有听明白她的意思,她准备作出解释。这时,她很注意她的方式。

“你没有听明白 “这不是我的意思 “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因为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的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跟随完成这个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基于“事实/感受/需求/请求”的非暴力沟通框架,使用“请求-回应”的模式来请求反馈。

WHY

不知道在座的小伙伴们有没有玩过或者看过“传声筒的游戏,就是由一个人说一句话,后面的人把听到的一句话传给下一个人,依次传过若干人以后,由最后一个人大声说出他所听到的内容,结果往往是与第一个人所说的内容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原因是每个人在向下一个人传递信息后,都忽略了沟通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请求反馈。

沟通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信息发出方需要通过组织语言表达想法,信息接收方接受到信息后,需要再解码,去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如何防止信息失真,就需有刚才所说的步骤:请求反馈,当我们发出请求后,通过与对方确认他的理解是什么,可以知道对方是否正确的了解了我们的意思。如果对方的理解有偏差,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明,避免误解。【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不去进行反馈确认,那么非常有可能发生传声筒游戏中的情况,我们明确的提出了请求,对方也认真的听了甚至做了,但是确达不到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那就失去了沟通的目的和意义了。

HOW

大家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模式:事实、感受、需求、请求。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步骤来进行请求反馈的沟通。

1.    提出请求。【细化行动步骤】我们需要明确提出请求,请对方给出反馈意见。

2.    回应反馈。细化行动步骤】就是我们根据对方的反馈给予相应的回应。如果对方有抵触情绪,我们需要表明目的和对对方的尊敬,消除不满情绪。如果对方有充分理解我们的意思,我们则表示感谢。如果对方没有充分理解,我们就可以再补充说明。可以重复进行以上步骤直到确认对方充分了解我们的意思为止。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担心,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再与对方确认反馈,对方有这么笨吗?或者担心对方不高兴。在我们的工作中,简单的事情但是沟通不清的情况也不罕见。如果担心对方会生气,可以先解释下我们的目,比如“我想跟你确认下,免得我没说清楚。”,同时避免说:你听懂了吗?,“你没明白我意思”这样的说法,避免对方认为你在批评他。

【适用边界】

日常沟通中,对于重要、紧急或者略有复杂的事情,都可以进行反馈确认,以免误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案例演练

刚刚大家了解到了请求反馈的重要性,和如何请求反馈。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现场演练,尝试练习下我们刚学到的技巧。

你所在的公司为提高组织能力,要求一位高管参加管理能力提升项目。但这位高管存有抵触心理,一直消极对待。这时需要你与其进行沟通,推动他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请你尝试使用非暴力沟通中请求反馈的技巧,与对方进行沟通。

请注意使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技巧:请求反馈;如果对方有抵触情绪,阐明目的、表示尊重。或者根据对方的反馈内容,再解释或表示感谢。

【学习者案例】

小伙伴A:您好!公司下个月有一个管理能力提升的工作坊,希望能邀请您参加。

小伙伴B:关键是我现在比较忙,没有时间参加。

小伙伴A:目前公司也是有一些战略规划方面的调整,希望管理团队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这对公司未来3-5年的战略规划非常重要,您是企业的资深高管,我们希望您起到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共同参与到这个培训项目中来。

小伙伴B: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我们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说明我们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要做这个培训,就是劳民伤财。

小伙伴A: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有了新的战略,不论过去我们有怎么样的辉煌经历,我们要为实现新的战略而做准备。我们的管理方式上是不是还可以再进一步提升?所以邀请您参加,希望整个团队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管理能力。这也是我今天请您参加这个培训项目的目的。因为您是公司核心团队的重要成员,您的参加能为整个管理团队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还是非常希望您能够参加。

小伙伴B:我明白公司非常重视这次培训,但是我觉得目前的人员能力都没什么问题的,再说培训是否能有效果?我不希望参加培训但是没有效果,你最好给我一个培训大纲。否则花很多钱不产生效果就没意义了。

小伙伴A:理解您的担心了。您是希望了解培训大纲、方案,然后再决定是否参加,是吗?

小伙伴B:是的,我希望了解以后再决定是否参加。

小伙伴A:另外我希望澄清一点,邀请您参加这个培训项目并不是认为您的团队素质不足,而是新的战略对人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稍后会把培训方案发您看一下。然后我们再进一步沟通?

小伙伴B:行,就这么说。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两位的分享。在这个演练中有很多亮点。发起沟通的小伙伴首先提出了明确的需求,邀请对方参加能力提升工作坊。并在沟通对象有抵触情绪时,充分表达了对于对方的尊重。在对方提出要看培训大纲时,确认了自己对于对方的理解是否正确,并再次澄清目的,表明尊重。对于对方要求看培训大纲的回应,也给了积极的反馈,最后对方的态度由强硬拒绝转为愿意更进一步了解情况再继续讨论。很显然,经过这样的沟通,整个事情又向前推动了一步。


A2

【分步催化1

刚才我们给了一个职场中的例子,但这个技巧可以广泛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经有这样的经历,你跟别人说了一个事情,或者安排一项任务,你以为对方明白了你的意思,结果后来发现对方没领会你的意思或者按照错误的理解去办事了。

【分步催化2

假如下周你需要对对方重新沟通,把事情或者任务说清楚?请大家尝试使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去沟通。请在便签上写出具体的时间和行动步骤,稍后我们会请一位小伙伴与大家分享他的做法。

【学习者案例】

好,现在有没有哪位小伙伴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做法?

小伙伴C:工作上的事情。我是做鞋子出口的,我国外客户邮寄了一双鞋子要我们开发。我们找了一家工厂进行打样,工厂收到样品后说鞋子的面料可能有困难,但是也没有明确拒绝说不行,感觉上态度比较模棱两可。我准备周一给他打个电话,确认下对方的意向,以免到后来再说不行我也没时间补救。我想周一电话他的时候,先问问他的进展怎么样,如果他还是说材料有困难,我会提供一个材料商给他。但是如果我提供了材料商的信息,他的态度还是模棱两可,我就需要请他确认是否可以打样,如果明确不行,我就放弃,赶紧找其他的供应商。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这个沟通方案很好地运用了刚才学到的请求反馈的方法。首先规划了请求反馈的动作,周一打电话询问对方经过周末的研究后,目前的想法。然后再根据对方的反馈态度做出相应的回应,比如对方觉得材料有问题,则提供材料商信息,表明合作的意愿。如果对方态度仍不明朗,则请求明确答复,可以或者不可以。非常好的规划!

总结】今天我们拆解了两个片段,大家一起回顾下今天所学的知识。片段一告诉我们如何提出具体的请求。首先明确需要对方做什么,其次细化要求,越具体越好。片段二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请求-回应”的模式来请求反馈,包含两个简单步骤,请求反馈和做出回应。希望通过今天的拆书学习,能对大家的沟通有所帮助。期待我们下次的相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