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在座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英爱。平时喜欢看书、看电影、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拆书帮是希望能够认识更多优秀的小伙伴,大家一起抱团学习,让自己也慢慢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今天现场一共来了8 位小伙伴,为了便于后面环节的互动,我们先分下组。shooshoo和新来的两位小伙伴一组,洪舵和雅韵姐一组,河老师和这两位小伙伴一组。
【图书介绍】 今天我拆解的片段来自《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这本书,【F】作者是邱昭良博士。邱昭良先生硕士和博士两段研究经历的专业方向均为学习型组织,曾任联想集团高级经理、联想投资公司咨询经理、东方道迩集团首席运营官。【A】本书详细阐述了联想、万达、美国军队、英国石油公司复盘的实务做法,分享了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内功心法”,介绍了引导复盘的工作指引与常用方法、工具与模板,是应用复盘的专业、深入而全面的操作指南。作者本人有着非常丰富的一线经营与管理实务经验,因此本书的实操性非常强。【B】学习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学会如何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从而达到能力的提升。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如何使用“五个为什么”
这一方法的使用非常简单,以至于只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第一个为什么
挑选出一个问题症状作为开端,然后问小组成员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可能对这个问题有三四个答案。把这些答案全部粘贴在墙上,在这些答案周围留有足够的空间。
第二步,依次追问“为什么”
重复墙上的每个答案,依次追问“为什么”。把每个答案和“答案的答案”粘贴到它的“母问题”附近。
第三步,对问题进行整合
当所有问题回答完毕之后,一些问题可能开始整合,并追溯到十几个不同的症状,发掘两三个系统性的根源。
例如,里克.罗斯《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
一位车间主任看到车间地板上有一摊油。他马上习惯性地抓住离他最近的一个工人,让他把油擦掉。
此时,一个善于使用“五个为什么”的顾问提出了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地板上会有一滩油?”
旁边的工人回答到:“奥,葛本机漏油了。”
“那你还不赶紧去吧葛本机修好?”车间主任吼道。可那个顾问却继续追问:“为什么葛本机会漏油?”
“因为塞子有毛病。”工人答道。
“为什么塞子有毛病?”那个顾问继续追问,提出了第三个“为什么”。
“我也不清楚,反正这批塞子都不经用,很差”。工人无奈地说。
“那么,你需要搞清楚,为什么你们会买这么差的塞子。”顾问对车间主任说。
……
通过不停的追问“为什么”,可以找到导致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避免就事论事,只是消除了问题的“症状”,而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片段带给大家的是学会运用“五个为什么”来解决问题,这“五个为什么”是逐层递进的关系,通过逐步的追问客户找到问题的根源,为什么重点介绍这个方法呢?因为我们的思维惯性是我们做不到逐步追问。
大家想想,平时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怎样呢?是不是希望问题可以立马解决!最好是一次性给搞定,越快越好。于是,当问题来的时候,并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更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就导致,我们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后,就草草处理,而问题的根源还未被发掘,治标不治本的状态屡见不鲜。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有段时间有位客户老是反映我们公司送货速度太慢,从表面上看,每个环节的同事都在规定时限完成了工作,因此找不出原因。后来运用五个为什么来排查,就很快找到了答案。第一个问题“送货慢”, 为什么送货慢呢?答案是物流周一才送货;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物流周一才送货”,答案是物流周五才收到订单,周末送货担心客户不收货。第三个问题“为什么物流周五才收到工厂送货单”,答案是“工厂周五才开出送货单”,第四个问题“为什么工厂周五才给物流送货单”,答案是客户周四下午才汇的货款。这样几个问题追问下来,很快就找到问题根源了。
其实想要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针对性的去解决,是有章可循的,结合原文我给大家三个详细的步骤。
1、症状切入,穷尽答案。以一个问题“症状”,并把所有可能性的答案写出来,粘贴在问题的后面,每个答案的周围留有足够的空白。
2、二级追问,细化答案:依次对所有可能性的答案进行提问,并把每个答案粘贴在“母问题” 附近。
3、整合问题,追根溯源:当所有的问题回答完毕之后,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整合,并追溯到不同的症状,从中发掘两到三个根源性的问题,统筹解决。
【A1】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尽快妥善的解决掉,但实际过程中并不那么容易。那么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什么让你比较头痛,总也没有办法的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有什么问题总是反反复复出现,无法彻底解决掉的?请大家在一张便签上写出来,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一下,一会我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好了,我们看下哪位小伙伴可以来分享下下自己的案例。 学习者分享案例: 学习者A:最近发现自己五岁的的儿子,在外面逛的时候老是要一些小玩具,如果不给他买的话,就哭闹或者耍无赖。经过观察发现是儿子跟爷爷出去玩的时候,爷爷总会无原则的满足他,让儿子养成了乱要东西的坏习惯。虽然多次教训,但是基本没有什么用。而当自己去跟父亲就这件事情进行沟通的时候,双方总是不欢而散,老爷子压根不听自己的话。 【拆书家点评】那么通过小伙伴A刚刚给大家分享的这案例,可以尝试运用五个“为什么”来解决。当对孙子的教育没有效果时,就要尝试与爷爷进行沟通。当与爷爷也无法沟通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更深层的问题,是否爷爷因为对儿子不满,所以在对待孙子教育问题上,不想听父亲的,执意要溺爱孙子。如果是这样,就需要从根本着手,切实有效的改善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
【A2】今天各位来到现场,学习了片段介绍的方法,我想大家多少都会有些启发。那么现在请大家再次拿出手中的笔和便签纸,写下近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尝试运用今天片段中提到的方法和步骤。在这里,需要请大家注意两点: 首先,是最近希望解决的一个具体问题。 其次,要有明确的时间,我们拆书学习的目的就是即学即用。 下面再请一位小伙伴来给大家分享下近期的行动计划。 学习者分享近期计划: 学习者B:近期发现课堂上个别有学生打瞌睡的现象,打算下周用“五个为什么”来找出答案并解决。 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上课打瞌睡?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问题。 第二个“为什么”,是学生上课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吗?还当天是身体不舒服。 第三个“为什么”,是我的课讲得很枯燥吗? 需要改进我的讲课方式吗? 然后根据得到的答案,再进一步追问,直到真实的情况,再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感谢小伙伴B的分享,他所制定的的这个计划,基本上运用了五个“为什么”的方法步骤,问题设计非常很贴切,相信他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并解决了。 |
【总结】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今天所学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到大家拓展思路,下次再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能够溯本逐源,找到问题关键之所在。
最后希望在拆书帮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一起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