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生命的重建》 所属活动: 如何真正解决问题?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真正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通过先寻找问题背后的消级信念,并调整成积极信念以解决问题

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叫刘娟元,来自湖南,现在一家通讯企业里从事采购管理的工作。今天带拆的书籍叫《生命的重建》。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个小事件。 [图书介绍]
事件:我有一个朋友失恋了,她很伤心,把自己关起来几天哭肿了眼睛,状态很颓废和无助,容颜憔悴得令人很心疼,她告诉我她很失败,她的第一反应是:“没人爱我了”。
提问:你身边有类似的朋友有过这样消级的反应吗?(学习者回应{以下回应都属学习者回应}:有!)其实很常见对吗?如果我这个朋友一直维持这种萎靡的状态和想法对她的身心及寻找或经营下一段感情会有什么影响呢?(回应:会有很不利的影响)
影响:可能会极度影响她的身心健康,且表现得会不够自信或者自卑,依赖心会很重,还会影响感情的维持。
解决:这个书中的片断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问题,走入困境时,能教你如何转换信念,寻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源,并因此从行为上做出改变,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先寻找问题背后的消极信念,并调整成积极信念以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因消极信念限制(或主观困扰)所遇到的问题。

 

【R-       阅读原文】


无论我们相信什么,都会成真。如果你突然遇到一次经济困境,你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早就相信有钱这事让人不舒服,你不值得拥有钱财,或者你相信自己会入不敷出而背上债务。又或者,可能你相信好东西都不会长存,相信生活是对你的一场刁难。又或者,像我经常听到的那样,“我就是赢不了”。

    如果你不能发展一段良好的关系,你可能相信“没人爱我“或“我不讨人喜爱”。可能你害怕像你母亲一样被控制,或者可能想:“他们都会伤害我”。

    如果你身体不健康,你可能相信“疾病缠绕着我们一家”或者“我是糟糕气侯的受害人”。你的信条可能是“我天生就为受苦受难”或者“祸不单行”。

    又或者,你可能拥有另外的信念。也许,你根本没意识到你的信念。大多数人真的意识不到,他们仅仅将外部环境的种种状况视为命中注定。在有人向你展示外部经历与内心思想的关系之前,你只将自己视为生活的受害者之一。

问题                  信念

经济困境              我不值得拥有金钱

没有朋友              没人爱我

工作中的麻烦          我不够好

总在取悦他人          我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路

 

无论问题是什么,它都来自某种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都能被改变!

生活中我们正与之苦苦缠斗的那些问题,可能确实存在。然而,无论我们正在处理的事情多么困难复杂,它都只是内心思维模式的一种外部反射或结果。

如果你不知道是什么思想创造着你的问题,说明你现在已经处在正确的位置,因为这本书就是为了帮你找出答案而写的。看看你生活中的那些问题,问问自己:“我拥有的哪些想法造成了这种状况?”

如果你让自己安静地坐下来问这个问题,你内在的聪明才智会将答案展示给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提问

问:大家看完片段后,能告诉我有看到令你触动的话语吗?

(回应:第一句,无论我们相信什么都会成真)好,这句话有点像吸引力法则是吗?(是)还有吗?

(回应:思维模式的改变,我拥有的哪些想法造成了这种状况)OK。我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问题里的:总在取悦他人,他的信念是:我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路。

当一个人碰到问题或者遭遇挫折处于困境时,往往容易无情地批判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能和失败,所以造成了今天的糟糕的结果。有的人会将这种状况的根源归究于外部环境。特别是同一遭遇频频发生发自己身上时,他可能会感叹:唉!我命不好。冥冥中似乎会相信是命运在掌控你,就好像真的成了命运的奴隶?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选择相信自己是无助的受害者而生活无望时,我们只好等着失败,一切就会变得越来越糟。而去除这些并不能支持和滋养我们的消极观点与信念,才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进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题表层与问题本质(信念)的对比] (厘清表面问题和根源问题)

有句俗言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以告诉我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哪位伙伴可以用你的理解说一下?(回应:哪有问题就医哪里)是的指的是只医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根,治表不治本的医疗模式。也就正如我们容易迷失在问题的表症或者外部效应上,即使解决了一次,类似的问题下次仍会重蹈覆辙,这样往往会浪费许多精力和时间,而且常常让问题升级。问题就好比现象,信念好比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上改变才能改变现象。

所以要解决问题,我们要找到问题背后的本质-信念,从信念上改变,那么究竟什么是信念呢?(回应:是一种思维模式)

 

[信念概念匹配案例对比]:

问:大家看过《关键对话》的可以举下手吗?(学习者举手)

关键对话里有提到一个概念,叫主观臆断。你们可能会有疑问,这里讲的信念跟主观臆断是不是一样呢?确实,他们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的共同点都基于主观的思想对行为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困扰自己的问题发生。但不同的是臆断是一种主观的推断,矛头更多指向的是对方,认为事情的发生是对方的错,在为问题的发生寻找借口和理由。而信念是一种内心的信仰和观念,更多的却是指向自己,由一种自我的低价值感引发的消级行为而带来的问题。

 

比如:工作出错,今天领导批评我了,主观臆断是:“领导今天估计心情不好,吃了炸药了吧?这点小问题谁都会犯错,有什么关系呢?”而信念却可能是:“唉,我总是这么粗心,做不好事。”这时侯如果一直秉持着这种信念,可能还会持续地出错。对吗?

 

精彩互动(消极与积极信念对比)

拆书家:请大家看回原文信念里的部分,我们来比较以下两句不同信念的话语:

“我值得拥有金钱”

“我不值得拥有金钱“

拆书家:大家听了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哪句话会更令我造成经济问题?

学习者:不值得拥有金钱

拆书家:好的,大家把原文中的消级信念试着改换成积极信念,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心态的变化?

消级信念:没人爱我 学习者转化:有人爱我。

拆书家:对,我们还可以说每个都很爱我,或者说大部分都是爱我的。跟没人爱我的信念是不是感觉不一样?(回应:嗯!)

消级信念:我不够好  学习者转化:我非常好!

消级信念:我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路  学习者转化:我就在走自己的路!

拆书家:对,我就在走自己的路,我有自己的路可走。对吗?大家想一想这两种不同的信念给自己造成的影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学习者:加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会让心情更好,动力也不一样。

 

A1:

拆书家:大家再想想生活有哪些消极的信念?“我什么都干不好、是我的错、我一无事处、年龄大了、记性不好了。。。。大家帮我补充一下哦?

学习者:钱不够花!我太矮了!我什么都学不会!我总是学不好数学,我做得总不如别人好…

拆书家:大家反过来想想这些林林总总的消级信念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习者:恶性循环、状态会越来越差、以一个本身是消极的信念为出发点,到了整个思维模式的运转会愈演愈烈,反衬给外部散发出来的是负能量,而流此外面的回馈也是负能量。

拆书家:哦,所以就形成恶性循环了是吗?

学习者:是。

 

细化步骤

既然问题背后隐藏着一种信念。那么如何找到问题背后的消极信念呢?

第一步,先列出你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步,安静地坐下来,问自己:我拥有的哪些想法(信念)造成了现在的状况和问题?

第三步,得到答案后把消级信念改变成积极信念再去解决处理问题。

 

预防异义

1.这三步中最难的是哪一步?(回应:第二步),对,第二步,我不知道哪种想法才是背后真正要解决问题的信念对吗?那么你只有不断地问自己,问自己3-5个以上的问题,直到找到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信念。

2.有的伙伴可能会:即使我掌握了积极信念,就真的能解决问题了吗?有这个疑问吗?

学习者:首先呢积极信念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但它是找钥匙的心。信念并不能帮你解决具体的问题,但如果你的信念的出发点就是错的,你根本不可能会找到正确的钥匙去解决这个问题!

拆书家:太棒了!我们给谢主管一个掌声好吗?他已经帮我回答了问题了。信念它是最首要的一步,信念会指导你正确的行为,落实到行为改变,最终得以解决问题。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于你有主观困扰时的问题的解决。比如你家里水笼头坏了,没有主观困扰的时候你就去修啊。如果你有主观困扰的时候,你可能会说:“唉,我怎么这么倒霉!”这个时候是不是有主观困扰了?(嗯)这时候我们就要去找背后的信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这样读书就够了》有个很重要的研究学习成果:“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就相当于实际运用了一遍。”接下来我想邀请大家编写一个简单的小剧本,把今天的三个步骤运用进去。回顾一下:第一步,先列出你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步,安静地坐下来,问自己:我拥有的哪些想法造成了现在状况和问题?第三步,得到答案后把消级信念改变成积极信念再去处理问题。

 

请大家想一想,在接下来的一两周里,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没可能碰到一些困扰你的问题或者困难呢?比如工作上的项目、报告很难完成?家人同事很难沟通?月收入不高啊?等等。场景不限,请大家围绕一个问题来写一个剧本,设置两个对话的角色,一个是问题陈述者,一位是分析建议者。剧本要求有人物对话,起因、经过、结果。大家花5分钟时间写一下。

 

学习者剧本:

时间:今天晚上回去之后

人物:自我对话

背景:本周工作上在接项目的时候进展不是很顺利,压力很大。资源和支持的人也有限,所以开始做内耗,自我攻击,我为什么能力那么弱,这么点儿小事都不能解决,很难受,整个人闷在那里。

对话:

我(陈述者):怎么办?做结算的总工程已经抛出了四五个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了!没办法给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怎么办?我能力好弱啊,好烦!

我(建议者):别慌,我们先来理一下,问题是什么,1,2,3,4先列出来。列出来实在没思路的话就可以看身边有哪些同事或者上级,其他的朋友有相应的资源可以给到一些新的想法。

我(陈述者):可是我觉得这是我能力有限嘛!明明身边有资源了,为什么我想不到呢?还是我比较笨嘛!(二次攻击)

我(建议者):这很正常!谁都会遇到很不顺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既然想到了就去做,不用去考虑太多!

 

拆书家:好的,谢谢秋秋,太棒了!这是一个很生动的内心的自我对白,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了两次攻击,也就是给自己灌输了两次消极信念,她都在不断地纠正自己,把消极信念转化为积极信念。当然在这个对话中,还可以建议秋秋再给自己多一些的鼓励,在消除消极信念后,还可以多灌输一些积极的信念,比如说:秋秋,我相信你,你很棒的,你之前就做得很好,你这次也一定可以!”

 

总结:问题从表面看似是一种问题,其实背后是由一种信念支撑的,是你思想的外在反映。我们再遇到问题时,不会再让自己陷在问题的表症或外部效应上,而是学会通过审视自己的问题背后的根据源-信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

而你是你大脑里唯一的思考者,你是自己世界的主宰,你选择思考什么都会成真!只有你!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