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零角度分舵第25次线下练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提升思考创造力 学习目标: 区分现实力和思考力,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场: 开场: 嗨,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我叫啰啰,我来自湖南,目前从事幼儿教育。我们先分下组,我左手边的小伙伴一组,右手边的小伙伴一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绍】

【场景】我们这有刚大学毕业的小伙伴吗?应该是大部分都是工作了好几年的了,大家还记得当年高考的时候,你们那个地方的高考状元吗?他们如今在干什么?混的还好吗?相信大家跟我一样,都只知道或许他们去了清华北大,而后面的事情你想不起来,大家都想不起来了,大家请看一下这两张百度到的新闻(如下图),一张是当年高考荣获状元的新闻,另一种呢是高考状元大多“销声匿迹”的新闻,也就是说,大多数的高考状元,他们工作以后并没有达到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就是达到行业的顶尖水平,大部分都是企业非常普通的职员。

新闻1.png

新闻2.png


【提问】为什么有部分人当初在学校里成绩优异、被称为学霸,进入社会后在工作岗位上却表现的一般呢?甚至被当初在学校被称为学渣的人远远甩在身后呢?

【影响】在没有弄明白这其中的根本原因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企业花重金却没有招聘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而对于这一类的学霸来说,他们也非常困惑,甚至进入了自我否定、迷茫的阶段,“到底我缺乏的是什么?我需要提升的是什么?我真的很差吗?“

【解决】(手绘展示如下图)《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这本书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书中的观点认为,我们在学校里重点培养我们的是实现力,也就是在指定时间内快速的解答出题人的问题的能力,而进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也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现力强的人,不一定在思考力和创造力上也占优势。值得庆幸的是,作者以多年经验告诉大家,思考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培养出来的。那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个片段。


01.jpeg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1、在原文拆页一中学习者能够区分“思考力”和“实现力”,掌握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三要素。2、在原文拆页二中学习者能学会解决问题的4步骤的流程。



【A1激活经验】

在开始正式拆页前,请大家先回想一下,最近在工作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搞不清楚或者迷茫的情况,比如说,领导交给你一个项目,你完全不知道怎么入手,或者是我想自己制作腌制的酸萝卜,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等等,请大家写下最近自己不是很清楚的事情,或者是很迷茫的状态。



【例子】

(搞不明白的事)

1、买了萝卜想做腌制酸萝卜,但是不知道怎么下手。

2、准备备考研究生,可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3、有一道数学题,我不知道如何解答



请大家花3分钟时间写下来。一会我请小伙伴来分享。


(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1:

1、如何提高效率以及自律性?

2、如何突破自己?



学习者2:

1、要不要换工作?

2、怎样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



学习者3:

1、如何做到早起?

2、如何跳槽、换工作?

3、如何做到早起


学习者4:

如何拆书?


......


(拆书家点评):可以看出来,大家困惑的事情基本上都围绕着自己的工作或者自我提升或者是跟感情方面的,看的出来,大家平时还是非常善于去观察和思考的。刚刚大家写下的困惑的事情呢,在接下来的拆书过程中,还会在互动中用到哦。


好的,那接下来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1



【原文拆页1】

大学生入学之后面对的困惑,总体来说在于如何从高中时期养成的应试教育中跳脱。应试学习法要求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找到给定问题的答案——问题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而大学则要求大学生们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进行长久的、深刻的思考。这两种对学习方法截然不同的要求,让大学新生们一时间无法适应,因而会手足无措。


     概况而言,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衡量优秀学生的标准由“实现力”突然转变为“思考力”。这种突然的转变令许多新生对大学的课程望而生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提问1】

我想问下大家,在学校里表现突出以及考试成绩名利前茅的学生,他们聪明吗?


学习者回答:聪明


(拆书家)确实,我也觉得他们聪明。特别是上学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特别聪明。



【互动提问2】

我再想问下,大家觉得这种聪明属于“思考力”吗?


学习者A回答:属于

学习者B回答:不属于


拆书家:恩,大家有不同意见哦,这个问题呢,针对这件事,考试成绩优异这件事,这种聪明它不属于“思考力”哦,但是呢,如果针对的是成绩优异的人,那就不一定了,因为成绩优异的人,同时他思考力也超群。所以大家的回答,参照物不同,都是正确的。那这里的问题呢,针对的是这件事,所以不属于“聪明”。



【易混淆的概念、举例】

(拆书家)这本书给了它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实现力”,这是一种要求你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找到给定问题的正确答案的能力。那这种在考试中获得较高分数的能力通常也是世人作为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的其中一个标准。


那么什么思考力呢?

思考力是质疑他人所未质疑的问题,找到冲破常识的问题点,从现象到本质追根溯源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它与实现力不同的地方在于,实现力解决的问题是出题人已经想好的,并且是有标准答案的。而思考力是自己独立思考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没有答案,也可能经过探索查询最终能找到答案的。


举几个例子,大家听一下,看看这个属于实现力还是思考力?

1、电视上看到的智力竞赛类型的节目中选手们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属于哪一种?

学习者:实现力


2、牛顿质疑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落到地上属于哪一种?

学习者:思考力


3、小王在今年高考中荣获全广州省冠军属于哪一种?

学习者:实现力


4、小乔发现了苹果7的一些BUG,属于哪一种?

学习者:思考力


拆书家:看来大家对于“实现力”和“思考力”的区别都已经掌握了。


实现力只有在规则明确、框架严格的环境中,实现力强的人才会得到至高无上的评价。然而,单纯的实现力不能为社会带来任何变革。特别是现在的世界已经跨入了创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无法用实现力解决一切问题的新时代,我们急需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创造力在原文拆页2再讲)。庆幸的是,思考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得以提升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实现力一无是处,它是思考力的基石,是知识的累积的过程。



【行动步骤HOW】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锻炼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呢,也就是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呢?

这里给大家总结了3点(请看手绘)



02.jpeg




1、收集信息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我们搞不明白的事情是什么,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把这些搞不明白或者迷茫的情况全部记录下来。


通常呢,“搞不明白”的情况有三种:


【互动】

大家可以一边看看刚刚写下的三件“搞不明白”的事情分别属于哪种情况,并标上序号。


(请看手绘)



04.jpeg



第一种情况,不了解事实。

问题看得懂,答案也有,但是你不知道答案。

例如,我现在马上问你广州的地形面积准确的说有多大,你需要去查资料啊


【互动】

大家看看你的搞不明白的事情里面有属于第一种情况的请举手。

拆书家:这种情况的基本没有哦,看来大家都是很自主查询答案的人。



第二种情况,不知道答案

问题看得懂,可是一时半会找不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通过不断地思考来接近问题的本质。

例如,有一道数学题,我不知道如何解答。那么我需要不断的思考来解答。


【互动】有这种情况的小伙伴请举手

拆书家:举手的比较多哦,恩,看来大家都正在思考寻求答案的过程中。



第三种情况,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

也就是说,问题我都看不懂,答案更何况呢,比如说,看到一个新闻,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这就需要我们先找到我们疑惑的地方在哪里了。


【互动】有这种情况的请举手

拆书家:这种情况也比较少,可能大家不明白自己哪里不明白的情况都没写下来哈哈。



刚刚大家写下的“搞不明白”的事情呢,就是在进行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的锻炼的第一步——收集信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理解信息。

记录下来的问题通过查询、询问、或者思考的办法去一个一个解答,理解。




3、丢弃信息。

理解了的问题就直接丢弃。


      你可能会问,理解了信息,为什么不放起来,反而扔了呢。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类比一下背诵单词,卡片中所有记住的单词就用白色的涂改液把它盖住,只剩下那些记不住的单词,从一开始的100个单词,到后来只有10个,到最后全部消灭,心里负担也会越来越轻,这种方法能够让我们集中精力看那些不会的东西,为发现问题的进行的信息收集跟背单词很类似,一旦把它整理确认,已经理解的东西,我们就把它毫不留情的丢弃。


我们通过不断的这样练习就能很好的锻炼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运用】


【作业】由于时间关系,第一个片段就不进行演练了,我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在未来一个周内,每天在手机备忘录上记录至少3个你搞不明白的事情,这个事情可以是你感兴趣的事或者是你在意的事情,也可以是你感到迷茫的状况。并且在这周内,通过各种途径去解答你的问题。大家记得把你的作业发到我们的互动群哦。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A1自测】


在正式进入拆页二前,我们先做个简单的自测题(请看发到大家手上的自测题的部分),大家自测完成后,告诉我你的分数。


3-3自测题.png


小伙伴分数:15,19,22,24,26,28....


【I自测讲解】

刚刚拆页一,我们一起讨论了发现问题的能力,那接下来的我们要进入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刚刚大家做的自测题,最后统计的分数呢,主要是一个参考,


大家的分数大于24分的,说明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分数介于24~15分的,说明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如果你的分数低于15分,那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待提高了。


看来大家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处于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状态,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来得以提升的,接下来的片段2就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流程的。


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阅读原文拆页2,



【原文拆页2】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创造性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呢?

      我们在前文中也提到了,要解决这类问题,你的研究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你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你要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地四处乱撞,实际上这其中还是有规律和步骤可循的。

      比如,你的面前有一台机器出现了故障,目前为止故障的原因不明。那么在修理机器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我想最开始,大家都会试着按按机器的每个按钮,看看哪些按钮还有反应。如果所有的按钮都完全没有反应,接下来可能就需要将机器拆开,然后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检查,看看是哪里发生了故障。如果发现了故障,接下来就只要解决问题即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提问】

刚刚我们在片段一中提到了思考力,那现在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回顾一下,什么是思考力?


学习者回答:发现问题的能力


拆书家:对,非常正确,是经过独立思考而发现问题的能力


那这个片段呢,主要讲的是创造力,创造力指的是用个人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力和创造力是表里一体的能力。没有思考力就不存在创造力。因此,在书中是将两种能力综合起来研究讨论的,称为“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我们再说回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的是,解决你着手处理的问题或课题的能力。这些问题或者课题都是你通过独立思考发现的,就像这个拆页中提到的修理机器的问题,解决问题跟修理机器是相似的,都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开来,这样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细分下来,解决问题主要有四个步骤:(看手绘)



03.jpeg



1、找到问题所在;即确定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2、将问题进行归类;

3、将问题分解要素

4、逐个击破。逐个击破之后,我们整个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举个例子,我想腌制酸萝卜,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请看发到大家手上腌制酸萝卜的表格)


如何腌制酸萝卜.png



正常情况下我们按照这个解决问题的步骤,最终是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酸萝卜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事情不会那么顺利,在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比这四个步骤复杂多了。比如一周后,我发现我做的酸萝卜根本就不酸,那意味着我失败了。那么好,问题来了,我在制作的过程中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哪些要素还不够充分,这时候就需要去寻找必要的补充要素了。这又回到了新一轮的发现问题的过程了。酸萝卜不酸一定有原因的,萝卜没问题,茶叶没问题,哦,那可能是盐放少了,或者是坛子没有密封。这样看似繁琐的判断过程,实际在我们的大脑中瞬间就完成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改变其中一项要素并观看变化。由此,我们可以找到制作酸萝卜成功的方法了。


【互动参与】

接下来再来看一个问题,针对我想考研究生可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入手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来帮我用解决问题的四步骤梳理一下吧,首先,问题很明确了,如何备考研究生,那我该如何进行归类,并分解要素呢。


(学习者一起讨论)

问题:如何备考研究生

归类:笔试,面试

分解要素:笔试(专业,英语,政治,他们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等)

                   面试(1面,2面,问什么问题,出题类型,理论能力的要求,仪容仪表的要求等)


拆书家: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四步骤法来分解“如何备考研究生”,大家对这个流程已经很熟悉了。


【适应边界】大家可以发现,这个解决问题的四步骤只适用于成熟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问题是什么的情况。这个也是四步法的一个适用边界。


(学习者提问):  如果我不清楚自己的问题,那我该如何快速的明确自己的问题呢?


拆书家: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再确认一遍你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快速的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对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呢,在原文拆页里没有提到具体的解决办法,但是想必大家都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接下来,我们就刚刚这位小伙伴提到的问题,进行一次小组”头脑风暴“,最后得出一个解决方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微行动学习】

(问题):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快速的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呢?


(形式):小组头脑风暴,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如何快速的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任务:1、针对问题,讨论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2、将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现给大家。



时间为7分钟




小组成果展示:


(使用私董会的形式来快速发现问题)

1、找一群人来(可以是同事、朋友、或者家人)

2、理清问题。一群人轮流不断向当事人提问,使用”适应边界,前因后果“八个维度进行提问,当事人回答。

3、定性问题。其他人定性问题,当事人根据问题自己定性问题。

4、确定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点评: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在这个过程中,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的方法,这是非常棒的。私董会这种形式也确实针对“找出问题的本质”非常实用,我本人也参与过一次私董会,在烧脑的过程中,问题的本质就自然而然的浮出了水面。非常感谢大家的这么投入的参与。



【A2催化运用】


刚刚我们学习了如何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那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们来学习写一个剧本,这个剧本中有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独白还有旁白。这个剧本有可能会在未来发生的,并且剧本的内容包含了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可以是有朋友来找你诉说他“搞不明白”的事,然后你帮他梳理分解要素等等。


(我的表达清楚吗,有没有人有疑惑的不理解的?)


可以小组内一起讨论,一边讨论一边把剧本写下来,讨论时间5分钟,一会我请一组小伙伴来演绎你们的剧本。人物不一定需要所有组员参与,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三个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内容:(事件过程,含角色行为的顺序,及具体的表情动作描述)

对白:(事件中对话的具体内容)

旁白:(可选)(用来介绍背景、人物关系、人物的内心想法等)



学习者分享:


时间:下午3点

地点:咖啡厅

人物:小前和小丽

内容:小前想成为拆书家,内心恐惧,有很多担忧,找小丽喝下午茶,诉说。小丽运用解决问题的四步骤法帮小前分解要素梳理。


对白:

小前:最近特别想加入拆书帮成为一名拆书家,可是有很多担忧的东西,不敢。

小丽:你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克服恐惧,去成为拆书。(确定问题)

小前:是的。

小丽:我们来归纳一下,你的恐惧有哪几个方面好吗?(归类)

小前:恩,主要担心自己知识不够,能力也不够,还有心理素质方面也担心做不好。

小丽:那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三类:1.知识;2.能力;3.心理(归类成3类)

小前:恩,是的。

小丽:我们再分解一下,看看可以从哪些细节方面来克服。

比如说,知识方面,可以如何提升,1、多读书;2、以前的阅历;3、公众演讲的知识的补充。

心理方面,可以1、怯场(多尝试发言);2、多练习

能力方面,1、多参与组织活动;2、锻炼控场能力;3、锻炼表达能力

小前:你这么一分析,看起来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小丽:是的,你针对这些分解出来的小要素,一个一个击破就可以了。



拆书家点评:感谢两位非常精彩的演练,我看到他们在讨论的时候,是真的针对小伙伴的问题,在很认真的分析可以怎么做,然后一步一步的运用了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非常棒。


【小结】解决问题这里提炼成了4个步骤,而实际当我们真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远不止这四个步骤,很多时候,我们把各个分解的要素都各个击破了,发现原来的问题还是没解决,这时候就得像我制作酸萝卜一样再回去找原因,找新的问题了,重新再开始这四步骤。直到解决问题。这里就需要大家还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了。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我们讨论了什么是思考力以及实现力与思考力的区别,然后学习了如何培养提升个人的思考力,也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提炼了3点,第一是,收集信息。第二是,理解信息。第三是,丢弃信息。

第二个片段,我们讨论了如何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首先第一步需要明确问题是什么,第二部将问题进行归类,第三部是分解要素,最后第四步对各要素进行各个击破,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好的,那今天的拆书就到底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参与,希望大家给我反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