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学习者通过片段的学习,能够使用“精益创业”的循环模式,从小事情开始行动【行为】。并自行设计一个“剧本”,用“精益创业”的方式【澄清】,最终得到一个不断优化的“产品”【界定】
哈喽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夏,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学习,
【事件场景】:
刚刚通过大家的自我介绍,我发现今天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读书”,可能大家也了解到咱们的筹备分舵里目前的三级拆书家小琳姐,她通过读书成为一名书评人,其实,据我了解,咱们筹备分舵里,有很多伙伴都希望能够通过读书给自己增加一个类似于“书评人”这样的斜杠标签,
今天呢,我就给大家设立一个场景,假如在座的你也希望通过读书给自己增加一个“斜杠标签”, 那我们就暂定也是“书评人”或者“读书分享者”
好,我们现在开始策划一下,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书评人,我想先调查一下,你觉得当一个“书评人”需要有哪些特质?
(引导大家:读很多的书、有独到的见解、写出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了解各个自媒体平台的使用和规则)
好,大家说的都没错,做一个“书评人”真的不那么容易,需要系统的学习
【提问】
面对这样一个
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
“精益创业”是当前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本剧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如果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试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精进创业的价值在于,在这个动态演进的市场里,找到一种可操作的适应市场的方式。传统的产品生产流程,实在周密、系统的规划后,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最后构建出一个精致的成品。可是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太多的或隐或显的不确定因素,作为创业者,你如何成功地识别和观测到这些因素,综合理解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制定出一个正确的计划呢?即使你的计划在此刻完美无缺,又怎能保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仍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呢?而精益创业的思想,则是抛弃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图书介绍】
哈喽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夏,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学习,
【事件场景】:
刚刚通过大家的自我介绍,我发现今天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读书”,可能大家也了解到咱们的筹备分舵里目前的三级拆书家小琳姐,她通过读书成为一名书评人,其实,据我了解,咱们筹备分舵里,有很多伙伴都希望能够通过读书给自己增加一个类似于“书评人”这样的斜杠标签,
今天呢,我就给大家设立一个场景,假如在座的你也希望给自己增加一个“斜杠标签”。
好,我们现在开始策划一下,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书评人,我想先调查一下,你觉得当一个“书评人”需要有哪些特质?
(引导大家:读很多的书、有独到的见解、写出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了解各个自媒体平台的使用和规则)
好,大家说的都没错,做一个“书评人”真的不那么容易。
其实,无论是“书评人”还是其他的“斜杠标签”都是需要系统的规划学习。
【提问】
那,现在如果你想让自己获得一个新的“斜杠标签”,这样一个系统的工程,你会怎样着手呢?慢慢策划等都弄明白了再开始,还是一不做二不休先写一个再说?
【影响】:
当然大家都会有自己的解决方式,但是我想
如果你是一个心思缜密或者有一点拖延症的朋友,我想你极有可能把梦想就扼杀在摇篮里;
如果是个急性子的朋友,也许想到就立刻做了,但是最终是否真的可以获得这个“新的标签”好像也不是一件可以控制的事情
【解决】: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样的一个想法落地,并且不断做到最好,今天就教给大家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来自《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
接下来的时间给大家2分钟来看片段。
——【I讲解内容】——
【What】
(提问)大家看完片段后,应该可以看到,这个片段讲的是“精益创业”,我像请大家找一下,这个片段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请问是哪一个?
没错,就是“最小化可行产品”,这也是精益创业的核心内容,片段一开始就提到了这个关键词并给出了概念。
指创业者利用最少资源(时间和物力),做出一个公司现阶段最优的产品,投放出去,用户在使用中,给予反馈,创业者优化产品,形成的一个不断迭代的循环。
【WHY】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说,我又不是创业者,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人生就如同创业,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工作或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从你迈出开始的第一步到不断推进做到最好,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场创业。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借用精益创业的方法,你就可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最大程度的避免遗憾。
【强化概念】
好,那怎样把这样“精益创业”的方法实施到个人身上呢,在告诉大家方法之前,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一个概念,就是刚刚提到的关键词“最小化可行产品”
举个例子,还是回到开始时提到的
例如,我也想像小琳姐一样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书评人”,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那么请大家判断一下,我怎样做才算是有一个真正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我来说,请大家判断一下,注意请大家结合文章中的概念:
【1】我看了《精进》这边呢书,看完书,画横线,做摘抄,算不算?
答:不算,显然这还不是产品,只是在筹备。
【2】在电脑上写了书评,这算不算最小可行性产品?(请大家结合概念)
答:不是,因为没有投放出去;只有把他发布出去(例如公众号、简书、豆瓣等),才算。
【3】自己在电脑写了很多篇了,总觉得自己写的不够好,我想等我写到自己满意时再发布,这算不算有最小可行性产品?
答:也不是,因为不符合利用最少资源构建产品,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完全”准备好。
【4】一股脑把所有文章都发布出去,从来都不去管评论,这些都算最小化可行产品吗?
显然不是,因为我们接受用户的反馈做优化,不去更新迭代,最终的结果只会是止步不前。
说到这,我想大家应该懂得怎样判断什么是“最小化可行产品”,那么如何使用精益创业模式构建自己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改怎么做呢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列出了5个具体步骤:
【正确理解及行动步骤】:
1、构建产品:最少资源(时间和物力),做出一个公司现阶段最优的产品,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投放产品:把产品投放在用户需要的平台,例如:提交你的方案给上司、把设计稿给客户、或者把自己的文章或书评发布在公众号等媒体平台;
3、收集反馈:收集用户评价与反馈,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
4、审核反馈:慎重审核反馈的意见,因为用户所谓的“批评”有时并不是完全正确的,需要我们思考和判断,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反馈。
5、升级产品:根据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不断修正与升级;当然也可能是将最初的产品推倒重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要克服“成本损失”的固执,因为只有对产品不断的打磨,才能让让产品真正变得更好。
【预防异议】
说到这,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精益创业”怎样操作了,但是有一点,细心的伙伴可能会发现,这个步骤好像和另外一个系统非常相似,PDCA”戴明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在我们的工作中,特别是生产型的企业一定会使用到,咋一看确实有相似性,但其实有很多的区别,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在第一步,也是我们一开始就强调过的构建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而PDCA的第一步“计划”通常来说都是比较完备的。
这两者其实区别有很多,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找个时间仔细比较一下。
【适用边界】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从例子中发现的在“精益创业”中我们对“产品”定义是非常宽泛的,不仅指传统方面的产品,大到一个创业项目的运营,小到在公司做一个方案、提交设计稿给客户,或者是个人发布的在自媒体平台上的文章、视频等等。
所以,精益创业不仅可以应用到工作上,是可以很好地应用到我们个人身上的。
我也跟大家说了这么多了,那接下来的时间,我想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个剧本,也就是一个具体的场景,尝试把“精益创业”的步骤真正使用一下,
下周,你准备在你的工作或者生活上的一个推进的项目,可能是工作上的总结、方案,或者个人发展的小目标。尝试使用“精益创业”的步骤进行实施和推进。
包括具体的时间、人物、情境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越详细越好,大家可以按照剧本模板来进行,一会儿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我的产品 | |
时间 | |
地点 | |
事件描述 | |
涉及人物 | |
过程 | 1、构建产品: |
2、投放产品: | |
3、收集反馈: | |
4、审核反馈: | |
5、升级产品: | |
结果预测 |
给大家3-5分钟,准备好了可以示意我。
【剧本范例】
我的产品:瑜伽馆的手工活动 | |
时间 | 10月15日—18日 |
地点 | 瑜伽馆 |
事件描述(重点描述产品的难点) | 为了让瑜伽馆更有差异化,计划做一个小活动,目前的想法是做一个手工的活动,自制的精油唇膏,主要的难点:之前没做过活动,担心参加人数和效果 |
涉及人物 | 我的会员 |
过程 | 1、构建产品:用最少的时间和物力构建产品,我先购买一点制作的原料先自己研究该怎么做,懂得了制作流程 |
2、投放产品:约3-5个伙伴找个时间,在瑜伽馆把活动执行一遍,大家一起制作唇膏 | |
3、收集反馈: | |
4、审核反馈:我把大家的反馈全部收集一遍,判断一下哪些是有用的,我发现会员说投影仪,虽然有肯定更好,可是环境不太允许,这个不能执行,其他的反馈比较有用,同时还要想一下还可不可以有其他的活动 | |
5、升级产品:发布活动,把优化的内容加入 | |
结果预测 | 大家会觉得是一个有组织有策划,安排周到且有意思的活动,增加了会员的活性。 |
学习者分享:
郝大哥:
我的产品:下周要提交的书稿 | |
时间 | 国庆之后 |
地点 | 网上提交 |
事件描述 | 准备写一本关于金融培训的书,主要难点:之前没有写过,第一次写书,不知道具体的规则 |
涉及人物 | 我和编辑审稿组 |
过程 | 1、构建产品:先写出第一章的样稿,以及书的大纲和目录初稿 |
2、投放产品:及时反馈提交给编辑 | |
3、收集反馈:等待编辑给的建议 对话: 我给编辑提交稿子之后,编辑看了两天 我:我的书稿需要有哪些修改吗 编辑:我觉得你的内容写的干货还是挺多的,但是需要结合一些现实情况 我:具体怎么增加呢 编辑:结合现在的互联网,以及现代的金融行业的培训需求,更落地一些 我:还有哪些呢 编辑:还有你的一些例子是自己的经历或想法,也需要有一些用户的反馈,从用户的角度去出发,更丰富全面一些 | |
4、审核反馈: 我收集了编辑给的建议,进行思考,有一些对方说的是对的,比如要结合互联网,现代金融情况等,但是具体落地方法我需要考虑一下是否可行,另外增加不同角度,我可能会在别的章节中体现,那就需要跟编辑在沟通一下。 | |
5、升级产品: 最终,我将书稿按照编辑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想法修改了一下,并对自己不同意见的部分进行沟通,最终形成第二版 | |
结果预测 | 通过不断修改、磨合,后面章节的书写会越来越顺畅,最终书得以出版 |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精益创业的核心观念以及它的循环模式,那么希望大家把这个方法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从一个小目标开始行动,接受反馈,不断升级自己,精进自己。
希望今天的片段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