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Hello,大家好!我叫罗小青,我喜欢大家叫我小青。今天我拆解的第一个片段出自《爱的五种能力》第128页。
F:本书属于致用类图书,全书循序渐进的引出了爱的五种能力,分别是: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基于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与第二个片段关联紧密。
A:本书结构简单易懂、内容简洁,本书在当当网“两性关系”的图书畅销榜中排名第11,在豆瓣网的评分为9.1分。本书丰富的实例与练习结合,让读者更容易吸收书本知识。
B: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掌握爱的五种能力,从而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今天我带拆的就是第二种能力-述情。
今天我带拆的主题为:掌握基于事实和感受的述情表达法。目的是想让大家通过现场体验,清楚怎样进行述情,并能在生活中不断去用这种方法,让他人更容易懂自己、了解自己。
今天我拆解的第二个片段出自《非暴力沟通》第95页。带拆的主题为:掌握基于感受和需要的请求表达法。目的是让大家通过现场体验,清楚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有请求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请求,让他人更好的了解我们的需要,更好的响应我们的请求,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R】阅读原书拆页
实际生活中,爱人如果做了一件事情或说了一句话,自己感觉到很不舒服,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都是容易伤害到关系的:
一些人是忍者,把不舒服的感觉压抑到内心深处,委曲求全。比如:
爱人吃了有异味的食物,还来吻你!你承受不了那气味,很不舒服,但你选择了忍者。
看起来你是个能忍的人,但这样做对方可能就不知道你对这些味道是接受不了的,下一次他可能还会这样做,所以,你也许会很多次地承受这种很难闻的气味。
等有一天你实在无法承受,你可能对他大发雷霆,这时他就蒙了,他会想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你都能接受,而这次你就接受不了呢?他甚至会联想到你是不是外边有人了,不再喜欢他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你们的关系影响就大了。
还有一些人常用的方法就是发飙,指责或抱怨对方,甚至攻击对方,这样的人可能会这样说:“滚!臭嘴,熏死我了,别碰我!”
这样说完内心是很爽的,但可能会伤害到对方,让对方感觉你不接纳他,对你们的关系可能会有伤害。
因此,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对方你的感受,使用述情的两个基本功:事实+感受。
事实:你吃了大蒜后来吻我!
感受:有一股大蒜味,很难闻!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让学习者在现场运用“事实+感受”的述情方式表达自我。
【行动步骤】实际生活中,假如我们因某些人遇到不舒服的事,我们一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附件4)
忍久了无法再忍时便会爆发,发飙时自己爽了却伤了他人,摧毁和谐关系。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呢,根据原文片段,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述情的方法来充分表达自己又不伤害他人。具体做法是(附件4):
1.观察事实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要注意区分评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而这个结果就是我们这要说的事实。例如,今晚到场的有12人,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2.体会感受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要注意区分想法,大家可以看到附件3(感受、想法词),当不舒服时,去感受词中找到自己不舒服时的感受。
3.述情表达
基于观察到的事实和体会到的感受,用“我看到……,我的心情是……”的句式充分表达不舒服时的自己。
【相关案例】举个例子,每次我一洗完澡,老公立马进入到卫生间时,他就会说我没把水拖干净,事实我有拖地只是拖得不是特别干,以前我会跟他辩论,最后总是不欢而散。后来我观察事实,我看到“有五次我一洗完澡,老公你立马去用卫生间后,第一句话就是说我没有拖地”;我体会感受,自己当时有“不高兴、不满”,趁他说我的时候,我用述情方式对他说了“我看到有五次我一洗完澡,你立马进卫生间,你五次的第一反应都是我没有拖地,每次你一说完我就会情不自禁的不高兴和不满”,奇迹般的他再也没有跟我辩论,还似乎听进了我的真实感受,并再也不因这个事情说我了。
【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不那么做,我们很有可能会无意之间指责对方,把对事的意见变成针对人了,一不小心把简单事情说得很复杂,把简单沟通变成暴力沟通。
【适用边界】为了自己的沟通更加畅通、高效,该方法适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多数场所,特别是与家人和比较亲近的朋友间的沟通中,但对有危险的场所就要慎重的使用此方法。
【A1】激活经验
听完我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述情的表达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分成A、B两组来进行一次体验,每组自己选定一位小组长。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大家回忆近期您与自己家人、朋友或同事的沟通中,是否出现过让您有不舒服的时候,想想当时发生了什么、您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并把回忆到的场景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时长为3min,讨论完后我将邀请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下面请A组一位小伙伴来做一下分享。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齐分享:有一天,一上班就被安排到外面工作到下午一点,午饭连个盒饭都没有安排,内心感到生气,并在工作微信群里发了“这是工作到一点,连盒饭都没有的节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下来请大家回到刚刚您回忆的那个场景,结合今天所学的三步骤,观察事实、体会感受、述情表达,利用“我看到……,我的心情是……”的句式充分表达不舒服时的自己,试想一下对方听到你的话语时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时长为3min,我将邀请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基于事实和感受的述情表达法到这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沟通中,多去观察事实、体会感受和述情表达,让自己的沟通更加畅通、高效,让自己的关系更加亲密。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郑娇:一天上午给弟弟打电话、发微信,弟弟都不接也不回信息,自己蛮伤心。晚上给弟弟发了一条微信 “弟弟,我白天给你打了几个电话,发了微信,你都不给我回信,我是蛮伤心的”,后来弟弟见姐姐的微信,便说出了自己“怕被姐姐骂” 的担心,不敢回信。经过彼此说出了自己感受后,进入了一个频繁、有效沟通,聊得很愉快,且问题解决了,担心消除了。
【R】阅读原书拆页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应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然而,在许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的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另外两种选择。
其中一种选择是大声地提出请求。有一次,我应邀去协调两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死亡。最严重的一个月,一方死了两人,另外一方死了一人。为了帮助他们倾听彼此的意见并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我紧张地工作了三天。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感到筋疲力尽,我和自己说,我再也不想去协调任何冲突。
可是,一到家,我就看到我的两个孩子在吵架。我没有力气去了解他们的情况,于是,我就大声地提出了我的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我年仅九岁的大儿子停了下来,问道:“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嘛?”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当然,我并不想冲着孩子大声地喊:“你们怎么回事?你们就不会乖一点吗?我在外面忙了一整天,还不够累吗?”我也不想说别的来指责孩子。我大声地提出请求,是为了提醒他们注意我此时此刻的痛苦和需要。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让学习者在现场运用“感受+需要”表达自己的请求。
【行动步骤】当大家感觉烦躁时,还有一个人在你耳边不停地说,你会有什么反应?
原文片段告诉我们,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一是体会感受,参照附件3(感受、想法词)体会自己的感受,可以套用“我的心情是…….”的句式来识别自己的感受。二是识别需要(需要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求),基于感受,去寻找自己有这种感受后当下的需要,可以套用“我需要……”的句式来识别自己的需要,可参考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来辅助识别具体需求。三是表达请求(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求),基于感受和当下需求,为了让别人更加清楚的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将自己的需要变成请求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以套用“我的感受是……,我需要……”。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发生在我身上的案例。
【意译原文】记得上个月,老公因为应酬多特别忙碌,有一个星期连着4天都在凌晨1点以后回到家。有一天晚上,他凌晨两点多回来,我体会感受,我很清楚的感受到我非常担心也非常生气。我识别需要,在那一刻我希望他早点休息,我自己也需要睡眠。最后我表达请求,我现在有点疲惫也很担心你,我没精力去关注你,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睡觉环境。没想这一次之后,老公每次回来都静悄悄,不再把我吵醒,且他有机会就会回来得很早,我无形中又感受到了非暴力沟通的魅力。
【预想质疑】:也许大家觉得这样有点太费时间,完全没有必要去思考这么多。实际上不那么去做,需要、请求只留在我们内心,他人不明白,最后我们反过来还会责备他人,造成很多的不必要的误解。
【A3】促动参与
听完我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表达请求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还是按刚才的A、B两组来进行一次讨论。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讨论的场景:小明(男)和小丽(女)一对恋人,再过两天就是小丽的生日了,小丽特别重视仪式感,每个生日都要有礼物、有烛光晚餐,而小明近期忙于工作,完全不记得小丽生日的事情,结果到了生日那天小丽依旧不提醒,小明依然不记得,最后两人吵架了、分手了。
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小丽、小明分手的原因,再用今天所学的表达请求的三步骤,提出一个可避免分手的具体方案。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讨论时间为6分钟,讨论完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下面请B组位小伙伴来做一下分享。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曹红分享:可能发生了争吵、激发了矛盾导致了分手,小丽以为会准备生日礼物,不但没有准备礼物还忘记了生日这个事。设想在吵架前,如果对小明说“今天是我生日,回到家没有准备生日礼物,非常伤心,希望在生日当天看到你准备了生日礼物且安排时间陪自己过生日”,若能静下来听小明的回答,也许可以避免分手的事件发生。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大家想想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是否遇到过让自己很烦躁的时刻,自己无法静下心来工作或学习,请回忆当时的那个场景,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时长为3min,稍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下面请A组一位来做一下分享。谢谢!学习者案例记录:
王锦康:在学校办理借教室手续,有一次借教室时,在几个行政楼之间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没有一个明确的流程,花了2-3小时,当时自己就感到很烦躁、痛苦。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下来请大家在未来的一周内,运用今天所学的表达请求的三个步骤:体会感受、识别需要、表达请求,对自己刚刚所回忆的类似场景,做个表达请求的具体执行计划、做好后先在各组内进行分享。讨论分享时长为5min,稍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基于感受和需要的表达请求法到这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沟通中,有需求有请求时,能想到表达请求三个步骤“体会感受、识别需要、表达请求”,让我们的自己的感受越来越好,让他人也更加清楚我们的需要。谢谢大家!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王锦康:我跑一个借教室的流程要花2-3小时,让我很痛苦,我需要一个清晰的流程,希望在下一次借教室时,能提前告知我一个具体的流程,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结语)
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个片段,首先是基于事实和感受的述情表达法,接着学习了基于感受和需要的请求表达法。我也相信,通过这种述情和请求表达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的与自己和他人相处。我的带拆到此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