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习惯的力量》 所属活动: 无锡筹备分舵第十四次线下活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寻找习惯背后的心理暗示 学习目标: 通过寻找习惯背后的心理暗示培养或克服习惯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阳槐。阳是阳光的阳,槐是槐树的槐。因为小的时候有一次爬槐树,几乎是爬到了树的最高处,然后从树上往下面看的时候,觉得槐树很漂亮,而且当时正是槐花开的旺盛的时候,所以对槐树的感情比较深,很喜欢槐树,就给自己取了这么个名字。在我们拆书帮流行用标签介绍。那我也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第一个是静,我这个人喜欢安静,人也比较安静,有时候也喜欢热闹,但静是主调。第二个是稳,不管做什么事,我都偏向于有十足的把握和准备才会去做。第三个变,前一刻我说我喜欢什么,是什么状态,下一刻会可能就会变了,有时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变化的频率比翻书还快。这是我的自我介绍,然后介绍完我自己之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介绍拆书和拆书帮】我们第一接触到拆书这两个字的时候都很难理解拆书是什么意思。其实拆书我们可以拿来和读书作比较,读书我们都知道,拆书比读书就多了一点。拆书不仅仅是掌握书中的知识,还要把知识转化和内化成可以让你运用的方法或者技能,从而提高我们个人的能力。那么如何拆书呢?(由于字数限制,剩下的关于拆书和拆书帮的介绍添加在 [原文片段] 里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介绍拆书和拆书帮】我们用拆书法拆书。拆书法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拆书法具体分为三个环节:R I A。R(reading)是阅读文中片段,I(interpretation),对个人学习的拆书法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对组织学习的拆书法来说是拆书家对原文拆页进行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引导。A (appropriation)又分为A1,A2,A3 。A1激活学习者经验,我们这里的经验主要是失败的经验,A2是催化学习者的运用,怎么运用呢?就是我们今天拆的片段,拆到的方法你做一个详尽的计划,把我们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计划里。A3促动大家现场演练,演练可以是角色扮演,做选择题等方式把你学到的技能现在就用起来。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他的目标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这是拆书和拆书,那介绍完拆书,拆书帮之后,请大家花三分钟时间看一下我们今天的片段。一会儿我分享一下关于这个拆页我的三个便签。大家看完了可以向我示意下。



【原文】

我们的生活大同小异。之所以很难发现诱发人习惯的暗示,原因在于我们的行为包含了太多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处理能力。问问你自己,你每天早上定时吃早餐是因为饿了吗?还是因为时钟显示已到七点半?或者因为你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吃早餐了?又或者因为你穿好了衣服,而这个动作完成后,吃早餐的习惯就出现了?

是什么让你开车上班时自动将车左转?是因为街上的行车标志吗?还是某棵树?还是说,实际上是因为你知道这条路方向是对的?也许是上面所有因素加在一起让你左转?你送孩子去学校,结果发现自己无意识地开上了上班的那条路,而不是去学校的路,那是什么让你犯了这个错误?是什么暗示让你选择了“开车上班”这一习惯,而不是“开车去学校”的习惯呢?

我们可以使用那位心理学家采用的同样体系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暗示:事先定好有哪几类行为需要注意,以便让你发现其中的规律。幸运的是,科学在这方面帮了我们的忙。很多实验显示,几乎所有的习惯性暗示都可以归为以下五大类中的一类:

地点

时间

情绪状态

其他人

之前紧挨着的动作

所以如果你想找到“去咖啡厅并买巧克力饼干”这个习惯的暗示,那请在这一冲动出现时写下五样东西(下面这些是我在分析自己习惯时做的笔记):

第一天

你在哪?(坐在我的办公桌前)

现在几点?(下午3点36分)

你的情绪怎样?(觉得无聊)

周围有谁?(空无一人)

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我回复了一封电子邮件)

第二天:

你在哪?(从复印机那儿往回走)

现在几点?(下午3点18分)

你的情绪怎样?(觉得开心)

周围有谁?(体育部的吉姆)

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我复印了一份东西)

第三天:

你在哪?(会议室)

现在几点?(下午3点41分)

你的情绪怎样?(累,对自己正在做的项目感到激动)

周围有谁?(其他来开会的编辑)

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我坐了下来,因为会议要开始了)

有这三天的记录,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是什么暗示诱发了我买饼干的习惯,让我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有吃零食的冲动。在第二步我就发现我有这个习惯并不是因为饿。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 I 便签】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能你并没有觉察,但是他们都是习惯的产物。比如说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先刷牙后洗脸,出门上锁之后再随手拉一下门,确定门是不是锁上,下楼梯的时候先迈右脚,网上购物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先看看评价,观察一个人的时候首先注意这个人的着装,记忆人信息的时候总是会特别关注星座等等。不管是看的见行为,还是看不见的思想,很多都是习惯性的发生的。每个习惯都有一个的暗示,来导致他们的产生。虽然习惯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几乎所有的习惯性暗示都可以归位五类:时间,地点,情绪状态,其他人和紧挨着习惯之前的动作。如果要找到一个习惯的暗示我们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来看看暗示到底是什么。每次习惯发生的时候我们都记录下它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绪状态,其他人,还有之前紧挨着的动作。可以连续记录三天,甚至更久,看看每次习惯发生时哪个时间,哪个地点,哪个情绪状态,哪个其他人,哪个紧挨着的动作是发生最多的,那个很可能就是诱发习惯的暗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共有三部分,在我看完第一部分并没有了解到这个找到暗示的时候,我试着按照书中所说的习惯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励和习惯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渴望,来试着改变起床晚的习惯。当时我给自己找的暗示是早上闹钟响了,因为每天我都会定闹钟,惯常行为是起床,奖励就是上班再也不用慌慌张张,渴望就是呼吸早上新鲜空气,看看还没嘈杂成一片的街道。我自认为我找的都很准确,然后就按照smart原则制订了一个改变起床晚的计划,但是呢,结果刚开始做的还挺好的,后来生了一场小病计划又被打乱了,再后来这个计划就实施不起来了,总归就是起床晚的习惯还是没有变成早起。

【A2便签】

今天看了书之后,我就觉得我当时找的暗示是有错误的。但是,是不是暗示找的不对,导致计划没成功,我还不确定。那我准备从明天早上开始,每天我都记录一下我起床的时候当时的心情,之前紧挨着的动作还有时间,地点,身边有没有其他人,记录一下,连续记录一周,到时候作总结,看看我的暗示是什么。然后根据我的暗示,重新开始自己的早起计划。如果早起的计划还是不成功的话,我可以用其他方法在找一下暗示,从而能够让自己养成早上起床比较早的好习惯。

【结语】

以上就是这个拆页我的便签,谢谢大家花时间精力听我分享,也希望我今天分享能够给大家帮助,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