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前有俗语云“技多不压身”,后有网红口号喊出“技能在手,天下我有”。
在这个快速的大时代,我们常常在焦虑着-我的技能够用吗?我的技能突出吗?我的技能够专业吗?
这就是我们常常经历的学习技能三阶段:从无到有,从有到熟,从熟到精。
上进的小伙伴们要坐不住惹,那要怎么才能从新手到大师呢?秘籍就是四个字:刻意练习!
你知道刻意练习法则吗?你想了解怎么找个好老师指导你刻意练习吗?你想收割刻意练习中最获好评的“3F”法则吗?
周二晚上,来和哆啦一起,解锁成为高手的正确姿势。
打招呼+分组 FAB图书介绍【2分钟】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哆啦。
(F)《刻意练习》这本书推翻了大家熟悉的“一万小时定律”,它认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花费多少时间,而是找到正确的练习方法。作者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新的概念,并且告诉我们:只要方法得当,任何技能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每个人都可以从新手到大师。
(A)这本书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是由两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的。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来自心理学界和科学界,他们的跨界合作,让这本书拥有了非常科学的追踪研究做基础,从而使得它得出的结论,推出的新理念更让人信服。
(B)其实我们从小就会有很多很多想要获得的技能,这个技能或许是学会打架打的过胖虎,学会解答数学题,长大了又可能是学会一项谋生的专业知识,再不济也会想着至少要学会搬砖;我们有这么多技能想要去get,就不得不去思考怎样才能获得这些技能。这本书会很好的解答我们这些困惑。
R·阅读原书拆页【1分钟】
□2-4要求:两个拆页至少一个包含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尽可能地进行刻意练习,是在任何一项事业的追求中变得更加杰出的基本路线图。在实践中,最佳方法是找到优秀导师,他们成功的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卓越。高效的指导者懂得成功的训练体制一定还包含些什么,而且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调整它,以满足单个学生的需要。
怎样找到一位好导师?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番反复,但你可以采用几个办法来增大成功找到好导师的概率。
好导师应当在他所在行业或领域的教育中具有一些技能和经验。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士并不能胜任导师的角色,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来教别人。询问一下导师的经验如何,有可能的话,做一番调查,甚至和这位导师以前的或现在的学生交谈。这些学生有多么优秀?他们技能的提升,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位导师?他们对导师的评价是不是很高?
特别重要的是查询意向中的导师在训练方面的情况。无论你每星期跟导师上多少堂课,主要还得靠自己来训练,完成导师布置给你的练习。好的导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在上课期间指导你,不仅教你如何练习,而且告诉你应当注意哪些特定的方面、你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识别卓越的表现。
I环节【4分钟】
□2-4要求:涵盖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
本拆页涵盖: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强调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这个片段的RIA之后,大家可以通过使用调差口碑和调查专业度两种方式,找到好导师。
原文讲解:这个片段教了我们找到好导师的方法。
首先,要锁定行业领域内有成就、有名望的人。
然后,对他们进行调查问询,先从口碑入手,去了解他们带出来的学生都是什么水平,学生们对他的评价好不好。这一阶段的调查可以帮助你缩小导师范围。
最后,再去查询更细致的、与专业有关的事项,例如上课的时候怎么教学?会不会帮助学生指出错误?会不会给学生最卓越的示范?这一阶段的调查可以帮助你锁定接近理想的导师。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不如名师指路,如果在某项领域想要获得巨大的成功 ,没有人指导恐怕会非常困难。如果没有导师指路,你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摸索,你也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同时也会失去很多与同行业交流的信息和机会。所以我们还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找到好导师。
预防异议:可能有很多小伙伴会质疑,怎么样才算一项技能呢?我们常说的吹拉弹唱等等,是外在的一些技能;那好的习惯是不是一项技能吗?其实也是算的。例如一个人就乐于助人,习惯高效学习等等,那些幽默的谈吐、强大的意志力,超强的抗压力,都是技能,我们成为软实力。
适用边界:当然这个方法也是有适用边界的,原文的方法仅仅是增大找到好导师的概率,并不保证每个刻意练习者都可以找到好导师。能否找到理想的好导师还受限于其他因素,比如运气,优秀的导师往往门徒众多,是否被接收要靠点运气;比如自身的素质,很多优秀导师收弟子是要看资质的;还比如你调查问询的样本是否足够大足够客观真实?这些都会影响你是否能找到优秀的导师。
A1环节【9分钟】
□2-4要求:使用A1技能点的环节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且加工出如果以后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
刚刚我给大家讲解了拆页的内容和自己的例子,接下来要激活大家的过往经验了。
设想在去年的跨年夜,黄浦江边,新年的钟声马上又要敲响了,一年又要过去了,相信很多人都会在那时候会下定很多新年决心吧。
你希望自己获得什么新的技能呢?
你是想提高专业技能呢?还是想养成什么好的习惯?
你去找导师了吗?
你找到了心仪的导师吗?
请大家在组内讨论一下,一会请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浅浅)的分享:我去年新年的时候很想学习逻辑思维力。当时很想去找一个人带带自己。然后自己在脑子里搜索了几个认识的比较厉害的人。后来想着想着就不了了之。实际上并没有找到好的导师教我。
学习者(Hanks)的分享:我年初想去学太极拳,当时正好听朋友说那边有个很好的老师,然后就报名了,交钱去学了几次。
好的,听了两位小伙伴的分享,我们发现在刚开始想要练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找导师都比较随心所欲,或者不够全面了解。那根据拆页的建议,如果回到当时的情景中,你会怎样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呢?
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习者(浅浅)的分享:我会先去看看导师的口碑,我所知道的逻辑力比较好的就是拆书帮。在参加线下活动的时候,也有听说几位分舵的三级拆书家逻辑超强。
然后我会去亲身体验一下,参加几位领拆的线下课程,跟他们的徒弟们了解一些细节。自己感受一下每个拆书家的风格,然后确定崔律是我比较习惯和欣赏的讲课类型。
【结语】
非常好,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让每个小伙伴都分享了。
刚才我们学习了寻找名师的方法。但人们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即使有名师指路,我们还是要自我修炼,做自己的导师。那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个片段,也就是说,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我们怎么独立完成刻意练习?
今天第二个拆页,我们学习的重点是:使用专注、反馈和纠正这三步,在没有导师时自己独立完成刻意练习。
请大家阅读原文拆页。
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2-4要求:两个拆页至少一个包含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为了在没有导师的时候有效地练习某种技能,牢牢记住以下的三个F,将是有帮助的。这三个F,其实是以F开头三个单词,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相处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I环节【15分钟】(包含例子讲解)
□2-4要求:涵盖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本拆页涵盖: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细化步骤:这个片段非常简单,就是一个3F法则,也就是指focus、feedback、fix it三步骤。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到这三步呢?在这里我细化了一些步骤:
首先是专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增加专注度:
1、思考获得这项新技能会给你带来的价值
这个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内在的价值是指精神,是否提高了你的素养,你的精神是否因此而愉悦?外在的价值是指利益、升职加薪等等。
比如我自己,在联系英语口译,我想获得这项技能,是因为这个技能会给我的职业规划带来更大的选择空间。
2、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提高专注度
之前我们拆过的番茄工作法则,就会是你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在练习英语口译时就是使用番茄钟来刻意练习的。
其次是反馈,这是一个反思复盘的过程。
我认为可行的做法是:给自己设置一张记录表,记录表最好是提前就分门别类。
就像我练习英语口译时的记录表,我会设置的记录类别有:练习的时间段、完成情况、练习时出错的地方、练习效果很好的地方。
最后是纠正:上一个步骤你已经记录了很多反馈的信息,这一步我建议的做法是:
1)定期与同行业领域的高手、导师交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2)借鉴别人经验之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练习方法。定期给自己更新一张练习清单。
我在练习英语口译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政治会议的专业名词翻译不流畅。于是我请教了身边出过留学的同事,根据他们的建议,我修改了我的练习计划。以前我计划每天翻译一篇文章,现在我的新计划是每天背诵20个政治会议专业名词+翻译一篇文章。
就这样通过请教、交流的方式,把错误的练习计划纠正过来,使得练习的效果更加精进。
意译案例:(原书中举的例子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练习写作)
我们熟知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从英语33分高考成绩变成新东方的创始人。
(专注)俞敏洪学习英语的方法,就是足够的专注到背单词这件事情上。他翻烂了英语字典,并试着全部背诵下来;
(反馈)当他发现这样死记硬背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时,会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并思考怎么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单词,以便下一次改进。
(纠正)后来他又背了新概念,把单词嵌入到句子和文章语境中。这种方法正是更有效精进英文的方法。
A3环节【12分钟】
□2-4要求: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好,我们刚学习了3F法则教我们做自己的导师。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按照刚才的分组,每一组的小伙伴现在就是同一家单位同一个部门的同事。
年会上解锁新技能
年会就要举行了,在这有限的几个月时间里,每个部门要出一个文艺节目,例如团体舞蹈、乐器演奏,相声小品,诗歌朗诵等等。要求每个人都要上台参与。你们会打算表演什么,怎样运用3F法则在短时间内从新手到熟练?你们会怎么做呢?现在请在组内讨论,运用3F法则,设计一个的排练方案。
第一组:跳舞排练方案(学习者Hanks和学习者脚步)
第一:专注
1)思考新技能的价值:体现我们团队的合作精神(内在价值驱动)
2)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把练习时间安排在工作日中午饭后,每天练习30分钟练习;
练习方法:网上找中意的视频对着镜子刻意练习、第一周练习分解动作、第二周连起来整段动作练习。
第二:反馈
3)找同事帮忙录制视频,然后自己回看练习视频,从中找到动作生硬、跟不上节拍的地方,记录下来。倒带重复放映视频,找齐错误的地方。
第三:纠正
4)找会跳舞的同事帮忙指导动作要领、去网上下载更加详细的分解动作教学视频;
5)更新练习计划:改为只练习错误动作的部分,持续一周。
第二组:唱歌排练方案(学习者雨点小和学习者浅浅)
第一:专注
1)思考新技能的价值:赚得年会的节目奖金(外在价值驱动)
2)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把练习时间安排在下班之后的六点到七点;
练习方法:跟着原唱一句一句练习,然后两个人分开练习,再合到一起合唱练习。
第二:反馈
3)记录:练了一段时间会懈怠偷懒。做的好的:和声部分很契合节拍;做的不好的:音准不够
第三:纠正
4)找麦霸同事旁听,给一些指导建议;
5)更新练习计划:改为只更多的练习两人合唱部分。
回应.点评(给予肯定):非常感谢大家的讨论和非常,看到大家在演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熟练的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做出了一个清晰、可行的年会节目排练方案,非常棒。我看到两组的排练方案都是按照拆页中所说的3F法则来制定的。
第一组的小伙伴更看重内在价值,第二组小伙伴之所以专注是因为有丰厚的奖金在驱动。
两组小伙伴都选择使用番茄工作法则来提高自己练习的专注度。
第一组的童鞋因为是跳舞,就选择了让同事帮忙记录,事后自己对照找不足的方法;
第二组的小伙伴呢,则直接设想到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记录下来。
两组的小伙伴都有做最后的一个步骤,就是纠正,通过寻找外部交流取经的方式,纠正自己的缺点,更新了更好更适用的排练计划。
所以,通过这样一个现场演练的过程,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刻意练习的方法获得新的技能。
刚才我们演练了短时间内通过刻意练习获得技能的方案。
A2环节【8分钟】
□2-4要求:使用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景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到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明年在你的生日会上,或者不过生日的童鞋,在未来某个有意义的纪念日,你闭上双眼,在心中暗自许下心愿,给自己的未来描绘了一副美好的画卷,你会停下来给自己立一个flag,你是要攻下那个学位,还是要变得乐观坚强,又或者是拉一手美妙的小提琴曲给那个懂你的人听?你会想要练习什么技能呢?
学习者(雨点小)的分享:我想学习市场调研这方面的技能
学习者(脚步)的分享:我想精进拆书课的技能
A2【9分钟】
□2-2要求:分步催化中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规划出了以后可以如何做的具体计划。
大家都写好了吗?
这个时候,你突然意识到,我上周末不是参加了拆书活动嘛,我们的拆书活动就讲到关于刻意练习的三个步骤,我想练习的新技能,有了最好的练习方案吗?
显然不是。所以,想到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拆页步骤,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把专注、反馈和纠正这三步做到位?
请大家根据这三个步骤,写一下将来的行动计划步骤。
学习者(雨点小)分享的刻意练习方案:
1)练习市场调研的技能,对将来对找工作有帮助;
2)计划练习的时间是每天早上6点半到7点半,用四个番茄钟的时间专注练习;
3)具体的方法是每天看5页书,不分节假日,明天就开始;
4)记录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任务太重了,可能5页书太多了,有些知识需要去查询资料链接,每天记录自己疑虑的点、看不懂的地方;每天记录自己的起床时间;
5)问身边的朋友、或者有些可能要去网上找相关的素材,分答、知乎等等;对自己练习的技能答疑解惑,并且及时纠正。
结束语【1分钟】
好的,那今天我们两个拆页就学完了,一个是说我们有两种方法去找到理想的导师;第二个是讲到独立完成刻意练习的时候有三个步骤,也就是:专注、反馈和纠正。
在我们心中,都会有一些特别想做的事,
这些事可以大到不切实际,也可以小到不足一提;
那就从心出发吧,全力以赴我们的梦,
不经历刻意练习,怎么发掘潜藏的自己?
那些天才大师,也不过是多一分专注、多一点反馈、快一步纠正而已。
快一点,行动起来,否则优秀的导师已经到了别人的碗里;
慢一点,一步一步,刻意练习,从新手到熟练,从熟练到精通,从精通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脚踏实地,你也可以!
非常感谢大家一晚上的陪伴,我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