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学完后,能够有效区分(行为)“关注圈”和“影响圈”,将消极转化为积极心态(界定)
【图书介绍】本次拆书的片段节选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事件场景】大家在工作或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过感觉做不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呢?感觉改变不了,但是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比如去坐飞机出差,你带好了行李,早早出发到机场,通过重重安检,终于到了登机口,就在还有十几分钟要登机时,广播告诉你飞机晚点2小时 。
【提问】遇到这类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是不是抱怨几句,心情很不好?那就这样吧,消极的等待着,发个飞机延误,难受香菇的朋友圈。那么,我们在解决方法上,思考一下,这种时候,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影响】这类事情工作上或生活中会有很多,如果消极对待,对我们的心情有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解决】《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提出的积极主动思路,着力影响圈,区别关注圈,让我们不仅能淡定处理无能为力的事情,更能积极做出行动,让自己充满正能量,将消极应对变成积极主动。
大家好,我是爱分享、爱思考的楠子,感谢大家参与我的TF3-1拆书家定级。首先我们作一个分组:书书何和梅子为第一组;棒妈和吴迪为第二组,YIMY和甜甜微笑为第三组。
关注圈与影响圈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
这些都可以被归1入“关注圈”( Circle of concen).以区别于白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1)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Cirele of 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不关注关注圈关注圈影响圈图3-3图3-4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主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2)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前面提到我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我和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我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定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人与人的地位、财富、角色与人际关系不尽相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关注圈可能会小于影响圈。(见图3)这说明此人由于自身的缘故,在情感方面缺乏远见和判断力,消极而又自私,全部精力都放在关注圈内。
积极主动的人虽然更看重自己的影响力,但他们的关注圈往往不小于影响圈,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影响力。
在这个拆页中,我们认识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和重要性,究竟如何具备将“消极应对”转化为积极主动,用更为积极的思维应对现实和未来中的各种“坑坑洼洼”的能力呢?此时,就需要我们学会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
【what】首先,我们要明确,何为关注圈,何为影响圈,两者在概念上有何差异。
关注圈:是指我们有兴趣,会花一定时间去了解的领域,比如作为妈妈的我来说,母婴、时间管理、单位薪酬、疫苗、绘本等等,这些都是我的关注圈范畴,而相反对于战 争、债券、核危机可能不会出现在我的日常关注领域内,因此这些领域就不被划分在我的关注圈内。(对比)
影响圈:它一定是在你的关注圈内的领域,区别就在于关注圈内的事情,有些可以被自身能力所掌控,有些是不受自身能力所控制,是不可控的。而我们自身可控的这部分,可能会因为个人价值、能力、影响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部分小圈子,才能被称为影响圈。
因此,是否事件是否可控成为区分两者的一条重要标准。我来举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的例子,大家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区别。发年终奖这件事大家会属于我的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呢?如果运用事件是否可控这一标准,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判断,由于单位的制度和性质限制,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给领导建议、面谈等方式间接影响年终奖分配的结果,但是归根结底年终奖的发放,我们自身并无法掌控。因此年终奖属于我的关注圈,而不是影响圈。(举例)
【why】我们之所以可以通过区分自己的行为属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来改变心态,将消极转化为积极主动,是因为积极主动的人,往往关注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和可掌控之事,由内向外改变,这样传递出来的能量集合将是正向的,从而促使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而消极的人通常将目光局限于“关注圈”,擅长从外部找原因,被外在条件和他人眼光束缚了手脚,不从自身问题入手却抱怨自身无法改变的事实,就会不断传递消极能量集合,最终导致“影响圈”不断缩小。只有找准影响圈,专注于此,并使其不断扩大,才能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拥有更多人生可能性。
【how】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将消极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方法步骤:
1.【判断】判断此时正经历的事情,哪些部分是否受自身控制,哪些部分不是;
2.【明确】明确这一事件中属于自己的“关注圈”的内容是哪些,而属于“影响圈”的部分又是哪些;
3.【行动】集中精力,着眼于影响圈内的事情,找出解决的问题的第一步,也就是可以控制或者选择并能够付诸行动的一步,开始行动。
针对这一方法步骤,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今年7月我们集团调整组织架构,对于集团宣传机构重新进行了设置与人员增补,要求我在兼顾现有部分工作的情况下,接受宣传组的统筹工作。所以此刻我面对的问题是:接下来工作有变化,我是消极还是积极主动面对新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尝试自己分析了一下:
第一、我可以进行判断:在这一事件中,集团组织机构框架调整和人事变动相对来说,是我关注却无法控制的事件;而我怎样面对新的工作,如何规划新工作,却是我可以间接控制。
第二、我明确了这样两点:集团组织机构框架调整和人事变动属于我的“关注圈”,而如何做好新工作则在我的“影响圈”范围之内。我在这个小圈中,我控制不了架构变化,但可以控制我的行为。
第三,既然明确了如何做好新工作是我“影响圈”之内的事情,那我不妨将精力集中于做好新工作的方法之上,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应对。我把我可控范围内,接受新工作之前所能做的准备列举了一下:1.主动找领导沟通,争取支持以及培训的机会。2.学习新工作领域的相关知识,迅速入门。3.列新工作计划。然后,我首先找到了我的领导,我说:
“领导,我和你沟通一下接下来工作内容,我的岗位是集团新媒体运营,我对我们集团微信号的现状做了一个分析,xxx这样,接下来我的工作计划是xxx”。
领导说:“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同时你还可以找一找相关的线下培训,我还会给你配个助手。”
然后我就专注做我影响圈内的事情,忽略外部组织架构变化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
亲爱的小伙伴们,通过I环节的分享,相信大家对于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使自己从消极应对变得积极主动的方法都有了一些了解。
下面我想请大家编写一个剧本,包含人物、情节(起因经过结果)、对话、动作等等,其中部分对话要用到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专注在影响圈解决了消极应对。这样的场景可以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在列年度计划的时候,往往有很多事情都想列入清单,这时应该如何取舍呢?
再比如我们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目时,同时有好多书想要阅读,如何选择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书籍呢?
请小伙伴们脑洞大开吧,把摘要写道一张纸上,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来讲讲他的剧本。大家也可以参照我刚刚小故事的对话结构来编写剧本。
学习者案例:
好,下面我们邀请YIMY来给我们进行讲解一下编写的剧本,准备怎么运用片段中的方法来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
角色:我和闺蜜的讨论
闺蜜:YIMY,我最近好烦躁,我其实特别想学好专业课,可是我的舍友总是在宿舍里把电影放很大声音,让我无法静心学习,我觉得特别苦恼,
YIMY:我觉得你可以先对你的烦恼进行一个自我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是你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来调整的?哪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
闺蜜:我想想,好像我可以控制我自己学习的地方和时间,而室友的行为我是控制不了的。(第一步:判断)
YIMY:嗯,那学习的时间、地点就处于你的影响圈,而室友的行为仅仅在你的关注圈内,而你无法轻易改变。(第二步:明确)
闺蜜:你说的对。其实我可以先尝试跟她沟通一下,是否可以带上耳机看电影;如果沟通无效,我可以重新寻找一个学习的环境,这两点都是我自己可以控制和尝试的。(第三步:行动)
YIMY:对啦,这样你再去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闺蜜:嗯,有道理,舍友的行为我是无法控制的,我能控制的只有我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你的建议真好,我决定现在就行动,去跟她聊天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达到自己专注学习的目的。
非常感谢YIMY的剧本分享,非常清晰的运用了今天所学的区分“专注圈”和“影响圈”的三个步骤,成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让我们的行为变得更加积极。
感谢大家参加我的3-1定级,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