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长沙橘洲分舵8月31日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家庭教育 学习目标: 学会赢得合作四步骤,学习后至少使用1次

开场: 大家好,我是邹小军。我今天带拆的书籍是《正面管教》
该书作者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出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这本书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和善而坚定的管教孩子方法。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是家庭教育类图书中经典,在亚马逊图书排行家庭教育类的第3名,整个图书的85名,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在美国畅销400多万册,被翻译为16种语言畅销全球。该书在豆瓣上有991人评价,得到了8.7分的高分。
家里的熊孩子犯浑的时候,你是否是除了使用暴力还是暴力呢?你是否苦恼有没有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让你能跟孩子更友好的方式相处呢?这本书提供了52种“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方法和工具,能够消除你的烦恼,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值得拥有。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可能更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的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人生苦难重重。 养育孩子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重。每个家长心中都住着两个孩子,一个是“人家的孩子”,一个是自己的“熊孩子”。如何自己的“熊孩子”变成别人心中的“人家的孩子”。首先你得学会“赢得”孩子。

     “赢得”孩子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赢得”孩子?原文片段给了四个步骤的具体行动建议。我们可以概括为“三表一解”。下面结合一个例子来理解这四个步骤的使用。

     举例子:女儿小林回家跟妈妈张太太抱怨,数学李老师在全班前面吼她。张太太马上两眼怒视,用一只手指着女儿, 用指责的口气问到:“你上课又开小差啦?”

     儿女小林不甘示弱,生气地回应到:“我什么都没做,好吧”。

     妈妈也是不服输:“得了吧,老师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吼你呢,你到底做了什么?”

    女儿小林啥话也没有说,只是两眼凶狠狠地盯着妈妈。

     妈妈是乘胜追击,继续指责道:“你总是被老师点名,你说怎么办吧?”

     “凉拌”! 女儿生硬地回了一句就不说话了。

      这时妈妈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了一口气,换了一种姿态,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示理解)

     女儿抬起头,有些狐疑的看着妈妈。妈妈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学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有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最好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女儿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因为这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妈妈说,“嗯,我很能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那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方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女儿马上回应说,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支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妈妈立刻回应说,这听上去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请注意,我们用的词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比如刚才所提到的例子,如果张太太责骂或者体罚孩子的手段来“赢了”孩子。孩子要么以后什么都不跟妈妈说,要么妈妈说什么都不听,变得叛逆或者盲目顺从。

    如果我们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那就是“赢了”孩子。这样会带来什么坏处呢?——“赢了”就意味着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

 【适用边界】

    1)面对面的双方交流;2)双方情绪比较稳定的情境下;3)在职场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也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请各位小伙伴回想一下,最近让你抓狂的类似事项:

    比如,早上你着急去上班而孩子却不肯起床,老板跟在屁股后面催项目进度而承担共同责任的同事不配合工作等等。请回想当时的情景、你的处理方式、最终结果并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等会我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

    学习者者: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一:我分享一下工作上的事情,单位有两个系统。我们自己做一个,另外一个人做另外一个系统。工作需要,需要他配合我们。因为,这不是他的主要工作,他们的工作也很忙。我每次我都会提前去跟他对接,表达我们的需求,表达我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难处,感谢他们的配合,一般都很融洽。

       学习者二:有一次放假,妈妈让我陪她去逛街。我说要睡午觉,睡半个小时。她就很生气,说我难得回来,陪她逛次街都都不愿意。当时,如果妈妈稍微软化一下,可能我就同意了。

      好,我们小组的分享就到这里。下面请一位小伙伴代表你们小组分享一下您的经验。

      掌声送给 凯婷 。感谢她的精彩分享。

     如果时间倒流让你回到过去,应用所学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你会如何去赢得合作呢?请各位小伙伴组内讨论,等会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给我们分享。

    正式开始之前,再次回顾赢得合作的四步骤:

    表达理解、表达同情、表达感受、解决问题

    请问我的指令大家都清楚了吗?

    小伙伴们都已经讨论完了,现在我们继续请刚才分享的小伙伴来介绍学习完赢得合作的四步骤后,她讲如何处理刚才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一(扮演妈妈):孩子,我知道你想睡午觉。妈妈想和你一起逛街。你看可以吗?

    学习者二(扮演女儿):我要睡午觉。

    学习者一(扮演妈妈):孩子,妈妈把你养这么大也不容易,陪妈妈逛街都不行吗?要不折中一下,睡15分钟。

   学习者二(扮演女儿):20分钟,你好好打扮一下。

    学习者一(扮演妈妈):好


  学习者三:我觉得这个是共情。我和我的伙伴之间的案例。我们是做形象设计的,所以要做很多图片。女孩子年纪比较小,有拖延症,别人都总是说她,她就不开心。后来,我对她说总是盯着手机看,眼睛很不舒服。对她表示了理解。慢慢地她也反思了自己,说以后不能太拖延,被几个部门追着要东西。

    我觉得今天的这个技巧在生活工作中挺实用的。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我们看到,刚才学习者一在扮演的妈妈的时候,表达了对女儿想睡午觉的理解,这很好。但是,有不到位的地方,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我把你养这么大”,不是很好,往往可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更好的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去解决遇到的挑战。最后总结赢得合作的四步骤“三表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