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强靖,为了方便大家记住我,小伙伴们可以简称我为小强。我是一个性格外向、内心细腻、浑身充满正能量的女汉子。个人爱好广泛,比如:读书、旅行、写文章等等。关于读书,个人认为:不能学为己用的读书都是一种浪费,而且看完之后也记不住。所以,很高兴知道了拆书帮,并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希望能和大家在这拆书的道路上齐头并进。
拆书帮介绍:1、“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它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①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RIA便签法。这样的个人拆书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②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2、“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一个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海绵放入水中,会充分吸水。有种思维也有类似特点,它厌恶对千头万绪的信息进行挑拣,遇上本来就井井有条、生动有趣的材料,更是敞开胸怀大收大揽。我们称这种思维为海绵式思维。当这种思维被应用于做攻略,便会出现如此情形:看到一篇“XX五大必逛夜市”的微信文,吃货的心便狂跳不已,立即将旅途的五个夜晚全部安排为夜市饕餮游;听到朋友说XX山上有一处泉水特别甘冽,喝了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便立即将该景点纳入行程;看到著名的旅游专栏上介绍一处民宿,位于山巅,清晨可眺望旭日东升,便立即划入行程中必住之所。这场旅行的艰辛可想而知。到了当地后,按照这份攻略,某两日住民宿,便要留意通往山顶的车的收班时间,而在夜市尚未完全铺开之时便匆忙离去。山中胜景众多,却因寻找偏僻山泉而累得无力去游览。海绵式思维轻松而便捷,却又有极为严重的缺陷: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不能提供任何取舍方法,导致人们做出混乱、矛盾的决策。
那现在,我用自己的话对上面的原文片段做一个讲解。上面这一段文字里面其实就说了两点:①海绵式思维的概念,②海绵式思维的缺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厌恶从一堆信息里去挑选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所以一旦遇上井井有条、生动有趣的材料,我们就会敞开胸怀大收大揽,这其实就是一种海绵式思维。海绵式思维虽然对于收集我们有用的信息来说轻松便捷,但它也有严重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对众多的所谓有用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取舍,这会导致人们做出混乱、矛盾的决策。
A1:时间:今年的3月15号,以及整个四月份
地点:家里
人物:我
事件:那时候我刚开始玩简书,每天看到简书上会发表很多有用的文章,求上进的我一下子就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就是一文盲,什么也不懂。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想学的、要学的知识也太多了。所以,一看到那些归纳总结特别好的文章,我自己就赶紧建个专题收藏起来;写的好的作者,也就赶紧去关注。然后,一个半月下来收藏了有100多篇文章,关注了有几十个作者,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看手机,有时也相应的做一些笔记,但做着做着就发现,同一个观点,不同作者总是有不同的的看法,而且都说的很有道理、头头是道,以至于后来我自己都不会判断正误了。同时,我关注的那些作者,更文还都挺频繁的,自己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忙于工作,所以新文章根本看不过来,还别说以前收藏的旧文章了,后来就只好放弃了。
感受:那时候就感觉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每天都有知识不足的焦虑感,每天都感觉累的要死。而且一个月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进步多少,还中途放弃,内心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油然而生。
A2——关于未来如何来应用的问题。
目标:梳理自己手头的知识,精简一个方面的事情。当然目前来说,就是把拆书这件事情做好,争取实现自己的半年目标——完成拆书计划。
时间节点:截止下周五。
具体行动:1、放弃这种大收大揽的海绵式思维,对自己想要学的东西做一个简单的断舍离,取消以前收藏的部分文章;
2、去简书上寻找一些书评写的好的人,并且重点关注用拆书法写书评的作者,多看一些他们的文章,积累一些对自己拆书有用的实例;
3、把所有的微信群过一遍,自己不怎么参与的、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微信群退出、删掉;
4、舍弃不必要的但是浪费时间的事,比如写投稿文章,把拆书的事列为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其他事适当安排,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