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微习惯》 所属活动: 合肥霸都分舵第七次定级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微习惯如何拓展你的舒适区 学习目标: 运用微习惯扩展舒适区,提高行动可能性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分享的拆书家树袋熊贝贝,欢迎大家的到来。很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一个男孩子取一个这么女性化的名字,这是因为我的女朋友叫考拉宝宝。为了体现心里有她,所以起了这个名字。我的本名叫张红领,非常的好记,你们可以把我记忆成少先队员都会带的红领巾。希望通过努力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同样也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更多的小伙伴,大家可以一起前行。因为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我们的成长彼此见证首先我们分下组。今天我们在座的有6位小伙伴,为了便于后面的讨论交流,我们分2组。F: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拆书片段来自《微习惯》。这本书作者是斯蒂芬•盖斯。他说自己天生是个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从2004年起在美国各大自我成长类网站上发表了许多文章.2011年,他开始运营自己的博客,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A: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B:微习惯策略的科学原理表明了人们无法长期坚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微习惯如何拓展你的舒适区

你现在有一个心理舒适区(comfort zone),把它想象成一个圆圈。在圆圈里时你感觉最舒适,而圆圈外是你想达到的目标。你可能会看到圆圈外的自己身体变得健壮了、体重减轻了,也许会想象圆圈外的你写完或读完了某本书,也许会看到自己消极的思想更少、更加幸福,或者更常在家做饭,或者看到你感兴趣的一切都在趋于完美。因为这些目标都要在经历不舒适的过程后才能实现(因为偏离了基底神经节目前的程序),所以他们都在舒适区外。

通常人们处理此类变化的方式是投入,采取“只要能成功怎么做都行”的策略。这就好像你全力冲刺到舒适区外面,拼命挣扎的想留在那里,这是你的潜意识会说,“有意思,可这么剧烈的变化真让我不舒服”,然后,当你的动力和意志力不足以支撑你停留在那里时,潜意识就强迫你回到圆圈里面。

而微习惯策略就像走到圆圈的边缘,然后向外迈出一步,这是一个相对不舒适的地方,但因为你知道走一步就可以回到舒适区里,所以差别不会很明显。也许在前几次尝试时,你可能会退回舒适区里。,可当你继续向圆圈外走去时,你的潜意识就会逐渐适应,接下来你的圆圈就会拓宽。与前面例子中的全力冲刺不一样,这种拓宽能永久改变你的舒适区的界线,靠的是微习惯的力量。我希望你在向外迈出第一步后有继续向外探索的强烈冲动,即使你没有这样的冲动,最终也会养成向新行为迈出第一步的愉快习惯。在该领域,它可以充当进一步行动和个人成长的最佳基础。

以俯卧撑为例,微习惯策略通常的目标是每天做1个,你不仅会适应做1个俯卧撑的想法,而且总体来看,你会更适应做俯卧撑这项运动,适应每天做若干个俯卧撑的行为,所以这一小步带来的影响比你预想的要大得多,这样一来,逐步加大运动量就会变得非常轻松,。的确如此,运用微习惯策略,最糟糕的情况也只是没有超额完成目标而已。

你偶尔可能会超额完成目标,这种现象的原因可用基础物理学知识来解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包括:

1.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

2.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处于运动状态中的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

你能看出其中的联系吗?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就算处于运动状态中了。你会像我一样发现正如牛顿的运动定律所示,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自己采取行动更能激励和鼓舞自己的了,把所有这些融会贯通,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新等式:

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者看到身边的朋友、同事说,要扩展自己的舒适区,进入挑战区,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成长成为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他们会在朋友圈里说我要一年读200本书,我要通过跑步减肥、我要成为PPT大神,刚开始都是信誓旦旦,可是没过两天再去问他们进展的如何了,他们大都会说哎!太难了,没坚持住。导致出现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上面的行为。

        结合原文片段,我给大家以下二点【行动建议】:

第一,在做任何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这个目标是轻易可以完成的。首先是来到一个相对不舒适的地方,这个相对不舒适是来自于《刻意练习》这本书提到的舒适圈来说的。舒适圈是我们可以不费力就做到,而相对不舒适是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比如从来都不读书,现在要求你一天1本就是很难的,但是要求你从不读书到一天只读5页、每天做2个俯卧撑,是不是发现很轻松就完成了,这样更能坚持下去。这个过程就是从舒适区到一个相对不舒适的地方。

第二,想做的事,这个事情必须是你工作或者生活中你特别感兴趣,能更好激发你全情投入的事情或者给你带来成就感的事。要能激发你的向外探索的强烈冲动,这种感觉来自你对生活的渴望或者是工作上的要求。这样的话才有持久做下去的动力

 (预防异议)你可能会觉得有这样做的必要吗?或者说我不这样做可以吗?我就想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做不行吗?

  (强调不这样做的坏处)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更有可能坚持下去,把目标拆分成为可以轻易完成的,这样每天都会很轻松,还能持续获得成就感。让自己可以持续的进步,真正成为那个你想要的样子。

【例子】因为自己想转型做培训师,除了要求自己在演讲和课程上要用心打磨,对PPT也有很大的要求,同时也希望让自己的PPT做的更加好看,为自己的培训服务,一开始规定每天要做两个小时,结果因为工作的原因很难每天做到,导致一点点推后,还有一种负罪感,导致不了了之。后来运用微习惯里面的这两点,重新规划了PPT的学习任务,每天5页PPT,做完就休息。一点点发现越来越轻松,每天很容易完成。很有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才我们了解了如何应用微习惯,来达成我们的目标,让我们可以持续性的学习,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演练。在公司的年会上,小张看上了一个心仪的对象王倩倩,被她的才华和能力迷倒,年会结束后,王倩倩的一颦一笑都在小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导致他吃不香睡不着。但是小张本身是一个内向型的人,和女孩子说个话都会脸红。他该如何去做,才能引得王倩倩的注意继而打动到王倩倩。最后抱得美人归呢?大家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一下,一会我请小伙伴来给大家分享一下(邀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分享:

   根据小张的性格,可以先从小的改变开始,比如:1、创造机会先和她打个招呼,这样可以加深她对自己的印象。2、可以借着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请求帮忙或者每天早上在他的办公桌放上一盒牛奶。3、多参加她参与的活动或者聚餐。4、请求她帮自己一个小忙,让后请他吃饭或者看电影。


非常开心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希望大家可以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通过微习惯改变自己。每天一小步,个人成长的一大步。大家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今天的方法获得改变或者取得成就的,在下一次我们拆书的时候可以和我们进行分享,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