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掌握关键对话,让自己在遇到冲突的时候,能够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掌握自己的行为。。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拆书家苏培阳,两个标签介绍自己:
1、智慧的传道者。 我名字叫培阳,和培养很像,所以小时候认为自己是国家重点培养对象。长大后发现自己很喜欢教育培训这个行业,所以就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修炼自己,把更多地智慧传递给别人。目前从事的也是企业教育培训工作。
2、坚定的践行者。 我希望分享的是自己经历的,实践的,曾改变自己过的,所以努力让自己每天有所输出,曾经连续更文一百多天,目前公众账号300多篇。
分组:现在我们来分一下组。
今天我带领大家拆的片段是来自《关键对话》这本书,
介绍书: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本书一经问世就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作序。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本书可操作性强,书中运用很多的案例场景,对于各种沟通技巧及沟通原理的说明都是结合故事进行的,看起来不会枯燥难懂。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阅读一个片段来感受一下关键对话的魅力吧。请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阅读完后举手示意我。
控制想法: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控制想法的技巧
要想形成不同的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话高手的做法是,想办法放慢节奏,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地向前反馈。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
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
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在接下去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有小组讨论,所以我们现在把大家分为两组,左边为第一组,右边为第二组。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I环节,即由我带领大家对该片段进行拆解。这个片段主要讲述了当我们愤怒、恐惧或者受伤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控制我们的想法来影响我们的感受及行为,从而更好地建立沟通。具体有四个步骤:
1、停下来察看自己当下的行为表现是沉默的还是暴力的,比如不说话或者是对对方恶言恶语,冷嘲热讽。
2、问自己当下的感受是怎样的。能够具体准确的描述出来,越准确越好,比如尴尬、诧异、愤怒,而不是简单模糊的说心烦、难受。
前面的内容是关注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背后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你从感性的状态慢慢地回归理性,让你充分调动自己的元认知去觉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所以在表达感受的过程中,你甚至可以给你的感受打分,比如1-10分,你会打几分,看似简单的行为,这就是让你更加理性思考。
3、找出你当时不舒服感受背后的想法是什么。
比如当时你的想法:他就是个很自私的白痴。这一步的关键在于要敢去质疑你的想法。不能质疑就是因为你把事实和想法混淆了。所以我们还需要做第四步。
4、回顾当时看到或听到的具体内容来区分事实和想法,找出想法背后的事实。
针对以上步骤,我举个栗子大家一起来学习下。
在刚进入现在的企业的时候,我们领导让我用两天的时间做出一份策划案,当时我用了两天一晚终于把方案做出来了,而且加入了自己很多灵感,心想应该会得到支持和肯定吧。
但当我交到她手上的时候,她看了不到一分钟,她直接回了我一句:“你写的是什么呀?两天的时间你就给我交出这个东西出来呀!你这东西我根本没法用“
当我准备解释说明的时候,她又继续说,你不用解释了,我也没有时间听你解释。
当时我非常愤怒,暗自下了个决定,以后领导说什么,即便有想法你也不应该当场提出来,应该沉默,好好接受。
在生气了几秒钟后,我用上面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1、 我当时的行为是什么?我选择了沉默,甚至以后都要沉默应对。
2、我的感受是什么?我当时的感受是愤怒和郁闷的,如果打分,可以打7分。
3、 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因为我认为她不尊重我劳动成果,她对我有意见,她在怀疑我。
4、事实是什么?真正的事实是她生气了,而我的报告在格式上,内容上和框架上都是有错误的。
当我分析完之后我的内心发生了改变。首先,我知道她是针对我的报告而不是对我个人。其次是我当晚发信息表达自己的收获以及修改的想法。最后她看到我的反馈也表达自己当时不应该那么着急,说话有些重了。
反例:如果不这么做会产生什么结果?当我们处在沉默或者暴力的状态之中,却不知觉察并且调整,我们就很容易让自己处在情绪之中,从而做出一些失控的行为,比如前年发生在北京的摔婴案,比如路怒症患者。如果当时的每个当事者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那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A1环节,就是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所以我想问大家最近在人际关系中你是否经历过内心感到懊恼、愤怒、委屈、郁闷、敌对、抓狂等感受的时刻,具体当时发生了什么?
比如,你加班加点做了一个策划案,然后满怀期待地交给领导,领导看了不到一分钟,直接批评你说:“你写的是什么?你也好意思交给我”。
比如,你在乘公交的时候,有人推了你一下或者踩到你的脚了,当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又会怎么做的呢?
根据分好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花1-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进行分享,给到大家5-7分钟时间。结束之后请1-2位小伙伴可以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鹏华分享自己的案例:
跟主任在互动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分神,问题没有听清楚。我就再问一遍。主任听完之后很生气地批评说:“我刚开场就是讲这个问题,你却没听,你这就是对我的不尊重。你经常都是这样,然后沉默,不想和他继续交流下去。
看自己的行为,当时自己采取的行动就是冷暴力,沉默。
感受到生气,7分。
背后的想法是:我大部分时间善于倾听,他说我经常,总是这样,这让我很生气。冷静想了想,背后事实是什么?
我自己平时比较善于倾听,但是对于这个领导,我的倾听能力不足,有时候会分神想其他事情。
拆书家:你已经把今天的四个内容进行了分析,我们都知道只有行动才能缠上价值,请问,当你下次再遇到这样场景的时候你会怎么应对呢?
鹏华:冷静一下,不急于去沉默。我会思考,他说的是不是事实,问题出现在哪里,如果是自己,那就是去改变。
拆书家:当下次领导这样说你,你怎么总是不好好听我讲话,你会怎么做呢?
鹏华:我会先改变自己的行为,然后平静地跟他讲对于这件事我们只是偶尔会怎样,并没有总是。
总结:以上就是我这次像大家介绍的《关键对话》中的” 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的内容,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工作中和同事的交流中,更可以用在和亲人朋友的交流上,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
总时长: 1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