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烟台拆书筹备分舵第六次线下过级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我信息”说服别人

开场: 讲几个关键词:一门课程;两个500万;三次提名。
1.一门课程。《P.E.T.父母效能训练》是一本书,也有同名版权课。课程致力于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以解决家庭冲突,让每个人在冲突中成为赢家。
2.两个500万。书籍仅英文版销量逾500万册;培训的父母有500万人次,其中包括比尔盖茨的父母。
3.三次提名。作者,著名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曾获连续三次获诺贝和平奖提名。
今天,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也参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我也是一名课程受益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6章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父母们需要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行为,因这些行为会影响到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毕竟父母也是有需求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他们也有权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父母的谈话也可以具有建设性。大多数父母一旦意识到贬损信息的破坏力之后,就会迫切地学习更多与孩子面质(当面沟通)的有效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未见过一个有意地希望破坏孩子自尊的父母。

“你信息”和“我--信息”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父母们分别出面质方法有效还是无效,那就是“你信息”(信息指向他人)或“我--信息”(信息指向我)。

“你信息”无法传达父母的感受因为它们大多时候,会被孩子解码成他应当做什么(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或是他有多坏(发出指责或评价)。当我们父母们检查一下前面提到的无效信息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信息几乎都以“你”开头,所有这些信息都是指向“你”的“你--信息”。例如:

1你不应该那样做……

2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3你难道不能……

4你为什么不能乖乖的?

5你应该懂事一点。

面质孩子的有效方法:“我--信息”。

“我--信息”的构成要素: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

行为:描述的关键是客观,而不是评判它。例如:客观的行为描述“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带评判的不客观的行为描述“你不打电话说一声,真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感受:需要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般为形容词,如生气,担心,害怕,尴尬等。例如:“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我会很担心的……”。

影响:通常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例如:“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我会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工作”。

正确的“我--信息”举例:行为(客观)+感受(父母自己的)+影响(具体的,父母自己的)。如下:

1.当你不想试穿这些新牛仔裤时(行为),我不敢买它们(感受),因为如果你穿不合适,我就不得不再跑到商场去换(影响)。

2.当你没有写下给我的电话留言时(行为),我会担心(感受),因为我没法给我的客户回电话,那么我可能会因此失去一笔生意(影响)。

3.当你将车子的汽油几乎用光时(行为),我会沮丧(感受),因为我不得不停下来加油,这样我上班会迟到(影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 在沟通中,我们需要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否有这种情况?我们说了自己的需求,而对方觉得我们在否定他们?指责他们?或者觉得我们表达需求根本就不重要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避免使用“你--信息”(指向“他人”的信息)正确使用“我信息”(指向我的信息)。在沟通中, 表达自己需求时,“你--信息”,会让人感到被建议,被批评,被指责; “我信息”,才能真正传达出“我”的感受,才能与人的情感相链接,别人才会听,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

2.我信息的构成要素:“行为+感受+影响”。

行为(客观具体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感受,一般为形容词);影响(对自己的影响,金钱/时间/不便等)。

3.今天,来到现场的很多是职场中人,我重点讲一下沟通时使用“我信息”,在人际沟通中的应用。

3.1使用“你--信息”沟通失败案例:我在一家制造企业上班,在一次生产品质不良项目检讨会上,我对品保的小林说:“小林,你们品保应该把不良数据每日更新,这样可以方便你们自己制作报表。”现场人很多,小林不高兴的回应到:“是否方便,我们品保自己知道,不用你们工程来教我。”我沟通失败的原因就是,用的“你--信息”,没有用“我信息”。品保不良数据应该每日更新是评判指责,不是“事实”;没有表达我“感受”;只说为他们好,没有说对我的“影响”(对方会认为,对你又没有影响,影响我自己,但老子不在乎,关你屁事。)

3.2使用“我--信息”沟通成功案例:“王课,昨天你答应我,今下午2:00前把产线不良数据资料给我,可现在你和我说,今天可能完成不了了(事实);我现在很着急(感受);下午6:00就要和副总开会了,报告数据不完整,我们经理可能要批评我,也会影响到我这个月的绩效考评(影响)”。看到我着急和为难,后来王课协调了两个人,专门整理数据,赶在5:30前将资料传给了我。

总结:“我-信息”,构成要素:“行为+感受+影响”。这一沟通方式,不但可以用在亲子沟通中,更可以用在人际沟通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现在进入A1的环节,我们读过原文,现在已经知道,“我--信息”在沟通中的应用了,那么想想自己有没有类似情景或经验,请在小组内分享,时间3分钟。

好的时间到,我们请一位代表来分享一下他的经验“故事”,时间1分钟,请举手示意我。

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吧……

好的,刚才他分享的是……

我们掌声给他鼓励一下好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公司员工健康证,还有7日到期,可是员工还没有交健康报告。我对员工说:“小李你的健康证要快点去办了”员工回答:“我还没有去呢,这几天忙,再过两天吧”。他们好像不着急,觉得我在催他们。



A2催化应用:

1.我们现在进入A2环节,沟通中如何使用“我信息”,请大家将今后的应用写在我刚才发给大家的纸条上,注意三个要素的构成,行为(客观具体)+感受(自己内心感受,一般为形容词,生气/担心/害怕/尴尬/着急等)+影响(对自己的具体影响,时间/金钱/不便等)。

2.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仅表决心,要是具体的做法。

3.现在开始,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

好的,我今天的拆书带拆,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小李你的健康证现在还没有办下来,旧的再有7天就到期了,办理健康证也是需要时间的;我现在很着急;如果食药局查下来,公司要停业,我是这个一块负责人,要写各类整改报告,会很麻烦的,我的工作能力也会受到老板的质疑。

2.本来计划周一给我老师选课表,现在马上就下班了你还没有给我;我很着急;我明天就要和院长报告了,我在他心中的工作印象会打折扣的,绩效也会受到影响。

3.你们部门的“安全生产月自查表”原计划昨天交,现在还没有交;我很着急;如果航安部来检查,分公司会很被动,我要去解释和写改善报告,我会很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