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伙伴们好,我叫孙梦瑶,子小孙,梦想的梦,琼瑶的瑶,大家可以叫我梦瑶。我是一名中小学教辅的英文编辑,热爱英语学习,英文原著和美剧是我的心头好,美剧中的《老友记》更是我的最爱。生活中我还喜欢练瑜伽,因为我享受一次次挑战自己身体极限的感觉,而且只有在练瑜伽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的心比较平静。同时呢,我还是一名骄傲的铲屎官,我的儿子叫“锅盔”,是一只地地道道的陕西汪,性格比较闷骚,可能是随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个爱英语,爱瑜伽,爱狗狗的我,我是梦瑶,谢谢大家。
世界不是平的——信息管理能力
如果把信息比作砖块,那知识结构就是房屋的设计图。没有图纸,只会把砖块堆得摇摇欲坠,先有了图纸,我们才知道要什么类型的砖,要怎么摆放,要摆放到哪里。刚刚说的碎片信息,如果无法纳入房屋建造中,那就是一堆“建筑垃圾”。先有图再砌砖,所以我们也是先有框架,再去学习。
年轻人总是嘲笑某些老年人的收集癖,什么破烂都往家里搬,什么破烂都舍不得处理掉。可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自己对信息的处理和攒破烂的人并没有什么差别。随着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分类梳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达到无法收拾的程度,只是源源不断被动接收,最后成为看上去什么都知道的人其实什么都知道的人其实什么都知道得乱七八槽。
但“拒绝破烂”不代表“拒绝异见”,两种不同的观念一起接收,会令人更有思辨性,思想更为丰富,观念也更开阔。比如《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一起读会有味蕾爆炸之感;《汤姆叔叔的小屋》和《飘》都是名作,却各自为两个对立阶级说话;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李敖应声而作《大江大海骗了你》;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看完,可以紧接着上一本金文明的《石破天惊逗秋雨》解解腻。
我看到小伙伴们已经阅读完毕了,那么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I便签——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段话对于我们这个充满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其实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管理我们接收到的这些信息,并使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
这段话共有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对应一层含义。
第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要想最大化的吸收信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建立框架。就像在电脑上建立文件夹一样,按照不同的类别将他们分门别类的储存起来,这样在用的时候就能最快的找到这些信息。
第二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在吸收信息的同时也要学会“断舍离”,将完全无用的信息从大脑中彻底删除,腾出更多空间储存有用的信息。
第三个自然段是说对于两种观念不同的信息,我们不需要将它们完全对立起来,可以将它们整合后放在一个更大的文件夹内,让它们的观点产生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
比如说我自己微信公众号中关注的就有包括书单推荐的,影评介绍的,文章集锦的,穿搭分享的,以前我总是看到喜欢的或者有用的就一股脑的收藏,等到哪天突然想用的时候打开收藏夹一看,哪儿还能找到啊,里面啥都有。那么看了这个原文片段之后,我就意识到了整理的重要性,我把微信收藏中的每一个文章都加上了标签,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文件夹,按照标签内容将它们整合在了一起,而且也将以前放的一些纯属看完比较搞笑、娱乐的内容直接删去了,同时呢,还将同样讲阅读但是观点不同的文章放在了一起,方便以后看的时候碰撞出新思想。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首先是A1便签——激活经验。请大家每人想一个自己生活中经历过或见过的对碎片化信息“攒破烂”的实例,要包括五大要素,即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感受,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3分钟。
案例:
时间:近一周
地点:任何场合
人物:自己
事件:电脑中的文章很多,朋友圈中的收藏也很多,包括英语、搞笑视频、心理学、招聘信息、两性关系、亲子教育等,因为没有节制的收藏,所以导致电脑中和微信收藏中一片混乱,想要真正用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感受:痛苦和麻烦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分享的那位小伙伴的经历其实是我们大家多多少少都会遇到的典型案例,那听了今天的拆解,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现在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下自己将来打算如何应用今天学到的信息管理能力,不能只是空喊口号和表决心,一定要有具体的做法和时间限定,以及可衡量或可观测的预期结果。
案例:
时间:回家后
地点:在家里
人物:自己
事件:1. 下载印象笔记;2. 给微信收藏功能分类;3. 研究主题阅读